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皖北宿州方言和天津话为何相似相近?

安徽省宿州和直辖市天津,皖北为何虽相隔700多公里,宿州但宿州人说话跟天津人很相似,和天为什么两地方言会如此相近,津话两地到底有什么渊源呢?尤其是相似相近皖北宿州人说唱《天津快板》在当地很流行,这又是皖北为何怎么回事呢?

5月15号是周末,宿州埇桥区曲艺传承基地邀请了宿州市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王敏,宿州为当地的和天小学生表演了一段《天津快板》:“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津话咱不夸,夸一夸传统美食狗不理包子。相似相近哎,皖北为何这狗不理包子啊,宿州它究竟好在哪?它是和天薄皮大馅18个褶,就像一朵花。津话这是相似相近形容包子啊,你可不能乱用它,说这个姑娘长的美,就像一朵花,你可千万不能说这个姑娘长的像包子。”

节奏明快,声情并茂的表演,赢得了小学生们的叫好声。孩子们说,“听了天津快板,开心、好玩、有意思,一听就会。”老师马玉芝说:“天津快板,唱词很有韵味,生动活泼。我小时候就很喜欢听,请王敏老师来说唱天津快板,就是想让孩子们练一练口语表达能力。”

皖北宿州是中国曲艺之乡,在中小学生课余时间,老师们都会邀请当地曲艺传承基地的表演艺术家为学生们表演一段经典的节目。宿州市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王敏就是其中之一,她擅长说唱《天津快板》最受学生们喜爱。王敏是土生土长的宿州人,为什么喜欢《天津快板》呢?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王敏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说,她原是皖北煤矿一线的采煤女工,十八九岁的时候,她平时有个爱好,就是喜欢唱歌、朗诵,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同事在天津当兵8年,就向她推荐说唱《天津快板》,由此,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自编自演一些段子,在工人休息时表演一段,很受大家喜爱。后来领导发现王敏这一爱好,还把她送到天津北方曲艺学校去培训,当时培训的学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企业的文艺骨干。开课当天,天津的老师要求每个学员介绍一下各自所在的地方,并且让大家能记住你。王敏就说,我是来自陈胜吴广起义的地方—大泽乡,也就是安徽省宿州市。当时天津的老师特别激动,“啪”从这个讲台上面就跑到我的座位那,一下就拉着我的手握住我的手,哎呀,你就是我的娘家人来了。当时我就一懵,怎么是娘家人啦?怎么回事?他就说,哎,朱元璋你可知道,啊,马皇后,你可知道,安徽宿州就是马皇后的娘家,所以说,你就是那就是我们娘家人,我的亲人来了,我们天津人呀,都是那时候燕王扫北和李鸿章这个淮军,带了皖北一带的军人和家眷到了天津来以后,我们就是祖祖辈辈在这生活下来了,所以说你们安徽宿州的人,就是我们的娘家人。

安徽宿州人与天津600多年的历史渊源,大多数安徽宿州人不知道。

宿州市民王庄在外头当兵很多年,身边有许多天津籍的战友,平时没事的时候特别喜欢和他们聊天。他告诉记者:“因为他们讲话非常有韵味,并且非常风趣,更重要的一点,语言非常接近,听起来特别亲切,尤其是一些方言,听起来特别有意思,比如说,两人相遇,天津人会问:你干嘛去?我们安徽宿州也是这么问:你干么去?说句实在话,以前我确实不知道天津话母语的根,还是在我们安徽宿州。”

安徽皇友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静,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在安徽宿州投资兴业6年多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那么,她来到安徽宿州在饮食和语言交流方面有哪些感受?是否知道皖北宿州方言和天津话的关联呢?

高静说:“我觉得安徽皖北宿州和我们天津的饮食和语言基本上差不多。比如说,我们天津人二月份吃焖子,但是我在宿州就发现了,宿州人也吃焖子;语言呢,比如说,宿州人随便吃点东西也说“垫吧垫吧”,我们天津人也说垫吧垫吧;宿州人比如说,你去哪儿?干啥去?天津人说,你干嘛去?所以,我基本上我都能听得懂。安徽皖北宿州的方言和我们天津方言,究竟有什么渊源,我还真的不知道。”

宿州学院唐爱华教授,长期从事宿州方言研究,她还专门编著了《宿州方言》,她说:宿州方言与天津话的历史渊源,要从明朝说起。在“燕王扫北”期间,我们安徽宿州一带有大批军士携带家眷来到天津。这些移民实行军事建制,“家庭承袭,邻里相望”,形成相对牢固的“语音社区”,于是,具有低平调的皖北方言,也就成了天津卫的通用语言。在查询《明史》发现,明初驻军天津卫的官兵,他们的籍贯多为江苏和安徽,其中皖北地区居多。按当时的规定,每个将领至少应带领100名与自己籍贯相同的士兵携家属北上,多达五万多人。安徽籍的军队及家眷入驻天津,为当时土著人口尚少的天津增加了人口,同时由于军官是处于统治地位,安徽方言必定处于优势地位,这对天津话的产生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唐爱华说,1870年,晚清的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调了淮军多少人呢,六万人呐驻守天津,这六万人又最终演变成天津人。几万淮军进驻天津,由于在权势上的优势,来投奔这些淮军的亲友、邻居、朋友啊又何止几万!淮军及其亲眷的的家乡话无疑促进了天津话的融合和发展,这样呢极大巩固了天津方言岛。从词汇上看,有相当数量的常用特色词相同,例如:彩虹的虹——读酱,尿布——叫褯子,向日葵——叫转莲,比如向别人炫耀啊、吹嘘啊——叫谝,开始下雨——叫滴点子等。

唐爱华教授进一步说,国家语保工程汉语方言调查结果显示,1200个常用词中,天津方言和宿州方言相同的接近100个,这还不包括同时跟普通话相同的。我们还发现天津方言和宿州方言有相同的童谣:比如,“大公鸡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等等。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透过方言,可以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融合、人员迁徙、地方风物、生活方式、地理阻隔等状况。

天津方言不同于天津周边方言,我对宿州方言的系统调查就起因于对“宿州方言是天津话的母方言”这一观点的好奇,从 2008年开始,调查了皖北宿州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来比较皖北方言跟天津话的异同。我惊奇地发现非常接近和相似,于是就明白了为什么天津人对宿州一带方言的高度认同。方言是母土之根,是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不可或缺的元素。要留下乡音、记住乡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一方水土也养一方文化,那么这一历史文化从哪里来,根在那?魂在那?我认为,研究地方方言的意义就在这里!

宿州市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王敏,自从喜爱《天津快板》后,她就开始着重研究宿州和天津的渊源,使她汲取了不少的历史知识。她说,我觉得天津和宿州就是地地道道、就是一个血脉与骨肉的这个关系,特别是语言,很多话都是相通的,比方说吃米饭,天津人说吃“干饭”,我们宿州人也说吃“干饭”,哎,有些地方就不是这么说的。

王敏说,通过学习,更加对天津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了解了安徽宿州与天津的历史文化。

王敏兴奋地说:“天津人的那种直率、豪爽、俏皮和幽默,他们的这些语言风格呀,吸引了我,我就把这些风格就融入到我们的宿州曲艺节目当中。每到一个地方演出呀,都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特别是走进校园,尤其是表演天津快板的时候,孩子们呀,是非常的喜欢,也愿意去学习。我在给孩子们交流的过程当中呢,我就普及了咱们安徽宿州与天津的历史渊源,让他们知道我们安徽宿州和天津是一脉相承,同根同脉。”

天津籍来宿投资兴业的企业家高静很有感慨地说:“哦,原来安徽皖北宿州和天津有这么这么长的历史渊源,说一千道一万,我还是没有走出我家乡的地盘,这下我更有归属感了,我们都是一家人啊!”


全媒体记者:何家迅

新媒体编辑:陈影影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