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2022高雄電影節】專訪策展人黃晧傑:從短片、VR等小眾類型另闢蹊徑,對比北影、金馬確實是夾縫求生存

身為金門人,高雄大學唸的電影短片等小對比是經濟系,卻陰錯陽差成為高雄電影節(以下簡稱雄影)策展人的節專傑從金馬夾縫黃晧傑,從2007年接手雄影至今,訪策也走過15個年頭。展人眾類雄影從原先的黃晧免費放映到現在破百元的票價,熱門程度儼然成為南台灣最具規模的型闢地方型影展。

在黃晧傑與策展團隊的蹊徑確實求生深耕之下,雄影也逐漸長出屬於自己的北影樣貌——短片、VR作品的高雄成績斐然,皆有目共睹。電影短片等小對比而今(2022)年,節專傑從金馬夾縫文化活動的訪策南移是顯而易見的,燈會、展人眾類金曲獎、黃晧文博會到設計展皆在高雄,在這波文化新南向的浪潮節點之下,深耕地方多年的雄影將扮演何種角色,又是如何看待串流、影集與影展自身的變化?

本篇專訪文章,試圖透過黃晧傑的策展角度,深入雄影脈絡乃至於高雄地方的文化能量,由記者李秉芳以及編輯王祖鵬聯合專訪報導。

DSC03186Photo Credit: 高雄電影節提供
黃晧傑
  • 你擔任雄影策展人至今已滿15年,從初始到現在,雄影有許多轉變,包含從免費影展發展成一張票200元售價,甚至造成搶票熱潮。從策展人角度,如何看待這件事?而除了台北電影節之外,雄影也是目前最具規模的地方售票影展,主要原因是什麼,過程最困難的又是什麼?

黃晧傑:雄影最早是由新聞局於2000年主辦,當時因為城市行銷的關係,才會產生免費活動藉以讓市民參與。我在2007年時接手,最困難的部分確實就是,如何讓「免費」轉為「收費」。

一開始,雄影從60元的便當價開始嘗試,接著就和全家便利商店合作,雄影也算首個和便利商店合作售票的影展,基本上就是在購票和票價這兩個部分修改,也期待發揮較為親民的作用。

再來,就是形象轉變。以往雄影的主打視覺都是愛河、港灣,後來我們認為要有象徵影展的特色或吉祥物,就找上了廖小子,也因為高雄城市的形象較為「火熱」,於是誕生了「火球人」,獎項命名也稱作「金火球大獎」,高雄的意味連結就很強。先從形象改造,再賦予影展特有的地位。

接著是選片類型。藝術片在高雄確實較為冷門,而我們就從娛樂性較高的片子做起,並非主流,但是就從另類出發,當時也沒有金馬奇幻影展,而我接手第一年的主題就叫「幻想無限」,後來發現民眾接受度其實算高。

除此之外,也有和國外影展合作。以影展而言,倘若僅有純觀摩而缺少競賽片,還是沒辦法在國際影展間交流,只能做地方型影展。

所以,雄影從2010年開始做國際短片競賽,先和在東京的影展結盟——與日本東京國際短片影展(Short Shorts Film Festival & Asia)以短片形式交流,透過結盟,做出短片競賽,把亞洲影展納入範圍,像是東京、釜山、馬來西亞等等,從競賽做出地位後,就開始想,當短片擁有一定規模後,有沒有其他更多的可能性?其實就是在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台灣影展較少觸碰的。

到了2017年開始加入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當時大家都還在摸索VR的藝術創作形式,也因為威尼斯影展開始舉辦VR單元競賽,才讓更多人關注這項媒材。

其實,2017年雄影做了一些VR自製片之後,2018年就蓋了一間VR劇院,也是我們的特點,因為影展很少有自己的電影院,雄影有電影館,現在又有VR劇院,換句話說,就是從經營劇院試圖吸引當地觀眾,藝術片需要長期培養,所以透過電影館的每月策展專題,間接培養觀眾池,長期演變之後,就能看到成績。

高雄電影館20年  陳其邁祝賀生日快樂Photo Credit: 中央社
2022高雄電影節開幕,會中同時歡慶高雄市電影館20週年。
  • 想請你多談談VR的狀況,畢竟這是雄影目前與其他影展區分的最大特色之一。

黃晧傑:VR是完整長遠的計劃。一開始我們就想要做自己的VR,所以創造了品牌VR FILM LAB,戲院也叫做這名字。概念從生產到放映,是一條線的。戲院透過高雄市經發局預算的前瞻規劃。應該說,每一年我們都在增加VR的可能性,後來當然也加入國際論壇,甚至是工作坊,讓對VR有興趣的創作者跟產業接軌。

這幾年VR的聲勢逐漸高漲,話題作品也能帶動熱潮,例如周東彥的《霧中》開展非常搶手,場次也全數賣光,創下雄影VR單元的紀錄,有話題作品就能帶動VR的整體觀看,讓產業被注意,這幾年的票房逐漸穩定。

而VR最難突破的瓶頸,是單一人次、一台頭顯的限制,不過,當VR延伸至XR(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不用帶頭顯,透過偵測就能結合投影和現場表演,就能較多人同時觀看。

今年韓國藝術家的作品《光影遊戲:追星星的人》,同步整個家庭拿一個燈籠,燈籠是感應器,反照觀者的背後影像,接著影子會跟觀者移動變化,甚至有魚沿著地板游過來,突破不用帶頭顯,能做XR的情境。

周東彥〈霧中〉於_2020_年雄影首映造成票券秒殺,更入選_2021_威尼斯影展Photo Credit: 高雄電影節提供
《霧中》劇照
  • 想多聊聊VR戲院,這是常態的運營嗎?如何看待擁有自己的空間這件事?至今為止這個戲院又帶來了何種效應?

黃晧傑:確實,VR戲院和電影館的模式一樣,也是更長的策展,其實跟美術館類似,因為一個VR作品可能需要三、四個月週期才能消化,跟電影週期不太依樣。

而且,有些作品即使過了兩三年,還是有很多人在VR戲院裡觀看。例如陳芯宜結合舞蹈的《留給未來的殘影》,這幾年都有單位陸續邀請至國外展出,今年陳芯宜又有《無法離開的人》獲得威尼斯影展沉浸式競賽最佳體驗大獎,再度帶動台灣在VR的浪潮。

不過,VR的運營空間也有難度,除了聘請專業人士之外,內外場都需要訓練,例如放映師、管理者,甚至是工讀生等等人力,長期會是龐大負擔,人員的培養最難。

人權館出資拍攝VR作品「無法離開的人」Photo Credit: 行者影像提供
《無法離開的人》劇照
  • 從上述的脈絡延伸,雄影有很多單元從在地形象出發,並結合當地狀態,像是「高雄拍」、「雄成人」、「高雄原創VR」等單元,不只是選片加上放映電影,甚至有點結合推廣功能,這是怎樣的策展思考?

黃晧傑:這種模式也是從短片的方向思考,十幾年前,我們是投資補助長片,最早出現了《不能沒有你》、《血觀音》等片,今年則是《咒》。

接著就在思考,除了長片之外,是否也能從短片或其他形式的媒材切入,而年輕創作者在面對首部長片時,其實會面臨缺乏資金的狀況,因此很多人會從從短片出發,我們也認為短片輔導金有限,所以就想就做高雄拍短片的補助計畫。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