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投票即將在6月6日舉辦,圖表投票天到通過這是高雄台灣第一位直轄市長罷免案成案,同時韓國瑜也是市長少票第一位被罷免兩次的政治人物,上一次是罷免罷免1994年他擔任立法委員時,當時因為他支持核四預算而被提議罷免,只剩而且罷免連署成功進入投票階段,底多最終投票沒有通過罷免門檻。圖表投票天到通過
當時的高雄罷免投票通過條件與現在相比,門檻相對較高許多,市長少票而且不只是罷免罷免投票門檻,提議與連署成案門檻也比現在高。只剩
提議、底多連署、圖表投票天到通過投票是高雄罷免的三階段:

其實從1980年選罷法立法之後的公職人員罷免案,僅有二個罷免案成功通過。市長少票第一個成功是1993年臺北縣汐止鎮鎮民代表黃錦文罷免案,第二個是2017年屏東南州壽元村長陳明倫罷免案。
而其他罷免案則常在提議與連署階段就因為未達門檻就失敗,而成功進入第三階段投票的罷免案,也都因為投票總人數未達門檻,或同意票數未達門檻而失敗。下圖是過去30年進入第三階段投票的罷免案。

如前所述,這些罷免案無法通過,都是因為未達門檻而失敗。而這些高門檻,甚至是一些限制事項,都是在1994年時修法加入,同年有5位立委罷免案也正在進行中。從下圖的選罷法罷免部分條例修法歷史,可看出被修法的內容主要是成案門檻、投票成功條件及限制事項這三項。

所以在1994年時,除了提議與連署門檻有調整,投票階段的門檻則被提高許多。從原本需有三分之一的選舉人投票,提高到需有二分之一的投票才有效。同意票數也從只需高於不同意票數的相對多票數,改成絕對多票數,同意票數需高於投票總數的二分之一。另外還加入不可宣傳罷免、不可與其他選舉合併的限制。當年的立委罷免案都以失敗收場,而在這之後就不曾再修法過。
直到2014年時,蔡正元罷免案時這些罷免的高門檻與限制,再度受到大眾關注。而在2016年立法院政黨輪替後,才再次修法降低門檻與移除限制,但同意票仍然維持絕對多數制,只是調整計算方式。這次門檻的修法,才使得2017年屏東南洲壽元村長罷免得以成功,若是依照舊門檻計算,則仍無法成功罷免。
關於這兩次修法產生的成案門檻與投票成功條件變化,我們可以試算看看。下圖是假設選區選民總共100人(不論選舉時或罷免時),來模擬這三個時期罷免所需的人數情形。

從上面來看,目前的罷免條件,在提議與連署階段的門檻都比以前的時期低。而投票通過門檻,1994年時的修法結果最嚴苛,而1991年時與現在相比,由於計算方式不同,只能說各有高低。1991年時的有效投票人數高於現在,但卻是相對多數制,只要同意票高於不同意票數就可通過;而在現在絕對多數制下,同意票需要達到選舉人數四分之一的門檻。
這樣回頭來看,即將在6月6日舉辦的高雄市長罷免投票,需要多少票數才能通過呢?根據高雄市選委會公告的統計,這次罷免的投票人總數為229萬9981人。
依據現有的規定,必須有四分之一的選舉人投下同意票,並且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罷免才能通過。所以依據229萬9981人,也就是需要57萬4996人投下同意票,而且不同意票低於同意票才能通過。
做為參考,在今年初總統大選,韓國瑜在高雄市獲得票數為61萬896票,代表他獲得26.6%的選民支持,而對手蔡英文獲得109萬7621票(47.7%)。
而在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的2018年選舉,他拿到89萬2545票,當時高雄選舉人總數為228萬1338人,也就是說他獲得39.1%的選民支持。其他三位對手加總的得票數為76萬4362票。
這一次,罷免案會有什麼結果,10天後就能揭曉了。
延伸閱讀:
- 立委修法讓罷免更嚴格真的「問心無愧」?三重點分析給你聽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