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王佩瑤《浮光流影》音樂會:一個以記憶為主題,包含文學、音樂、攝影的跨界行動藝術

文:陳威任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今年將舉辦第一屆的王佩文學衛武營國際音樂節,身為一個高雄人,瑤浮影音憶為音樂非常樂見國家級的光流個記藝文場館能在地方持續推動藝術活動,長遠發展的樂會同時,亦能推陳出新力求突破。主題

而瀏覽音樂節相關節目時,包含意外發現一個熟悉的攝影術節目名稱——王佩瑤《浮光流影》音樂會,於此同時,跨動藝也喚起了我對該節目於2021年首演時,界行與音樂、王佩文學文學,瑤浮影音憶為音樂及影像相關的光流個記記憶,沒錯,樂會一個結合了音樂、主題文學與攝影的包含「跨界」音樂會。

節目介紹裡開宗明義地說,鋼琴家王佩瑤閱讀吳明益的暢銷小說《單車失竊記》後,受到啟發,因而產生創作計畫的靈感,攜手小提琴家魏靖儀與大提琴家高炳坤,演奏東歐作曲家楊納傑克、李蓋悌、艾內斯科、高大宜等人的作品,並且由馬來西亞攝影藝術家林猷進使用阿富汗相機對整個演出過程,包含台上與台下等數個不同角度進行長時間曝光攝影,最後親自沖洗出來的照片,就是這個創作計畫的成果。

衛武營國際音樂節宣告(2)Photo Credit: 中央社
王佩瑤

化被動為主動,觀演與表演的越界

還沒真正看到演出之前,閱讀這樣的說明,自然會對節目呈現產生一定程度的預期跟想像:演奏者(或創作者)閱讀小說後,對文字跟記憶產生聯想與創作靈感,以「記憶」為主軸進行選曲,透過長時間曝光的手法將演出過程濃縮成一張照片,並且將觀眾席納入拍攝,邀請聆聽演奏的觀眾也成為攝影環節的創作者之一,最後當聽眾拿到照片時,會有一種曾經參與創作的感覺。

直到真的親臨現場,節目開始時,攝影師逐一打開每一台相機的快門簾時,立刻產生一種跟一般音樂會完全不同的觀賞意識。

或許是因為,我意識到自己正參與其中。當林猷進緩慢踏入視野範圍,收起架在舞台中央的三腳架,逐一打開各個角度的相機,然後踩著散落舞台上的枯葉離去,曝光已經率先開始。

奇異的是,相較用於記錄留存的演出影片,長時間曝光的影像必定模糊,根本看不出來誰是誰,但是參與創作的意識與警覺卻相當明顯,而我發現,在台上的演奏者們,踏上舞台的姿態,顯然也是在真正演奏出音樂之前就已經開始表演了。對我而言,對比於不同藝術領域的跨界,這種身份上的轉換與創作權的共享,是更加明顯的跨越界線。

275841064_10158090108006567_303167063974Photo Credit: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1+1>2的跨界創作,精湛的演奏仍是主軸

確實也如同王佩瑤接受Podcast頻道音音有代誌訪問時說的,她是一個音樂家,能做的就是在舞台上把最好的音樂呈現給大家,縱使那場音樂會的選曲都是第一次聽(今年將會是第二次),也仍然能感受得到意欲從晦暗中尋找出口的情緒,順著和緩的呼吸撿拾記憶線索,沒有中場休息而每一首曲子都像一道海浪湧向觀眾席的沙灘。

當王佩瑤開始彈奏楊納傑克《在迷霧中》,低迴重複的旋律帶給人一種渺無頭緒卻又只能不停嘗試的沈重感。之後的普羅科菲夫f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及李蓋悌《華沙的秋天》開始,分別加入小提琴與大提琴,抑鬱的心情開始有了一些出口,不過,或許一直到巴巴扎年升f小調鋼琴三重奏開始,才是我最喜歡的部份,尤其是三人一起望向天空的那一幕。

踩踏枯葉的聲音跟對相機鏡頭的警覺時而讓我分心,投影呈現的攝影作品也營造出綜合視覺跟聽覺的沈浸體驗,幸而台上的演奏總能將我的意識拉回音符之上。

若光是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們「各司其職」,便只是一種「跨界合作」而非創作。但王佩瑤利用長時間攝影的特性,巧妙地將演奏過程轉化為攝影創作的一部分,並且以自己從小說裡得到的靈感——「記憶」為主軸來統合音樂與影像的呈現方向,最後以一張照片作為總結,讓不同的表現方式之間有彼此的影子跟新的火花。

275855069_10158090107966567_429046731255Photo Credit: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記憶」是不斷成為「過去」的「現在」

事實上,若單從節目名稱去聯想吳明益的寫作,首先浮現的自然是總結吳明益個人攝影史的攝影散文集《浮光》,其中出現的場景、台語、黑白照片等元素,也有部分出現在《單車失竊記》裡(如原住民、中華商場、二高村等),成為搭建記憶的材料之一。

有趣的是,雖然散文集《浮光》跟音樂會《浮光流影》都有「浮光」二字,但吳明益選用來當英文書名的字是「Above Flame」,王佩瑤選用的則是「Luminous Shadow」(抑或與葡萄牙實驗電影Luminous Shadow有關?),二者的差異不言而喻,就我看來,英文名稱似乎更貼近作品所呈現的樣貌。

Luminous Shadow意譯為發亮的影子,也預示了灰階色調的影像呈現方式。如何讓影子發亮,影子又該如何發亮,網頁上可以看到節目說明的企劃精神是「時間如流影,記憶若浮光」,如果時間是影子,那麼發光的必然就是記憶,吳明益透過文字,王佩瑤透過音符,不斷嘗試撿拾記憶,拼湊出來的「現在」,一如我們用積木組建一座城堡,「現在」它就是作為城堡而發亮,並不只是積木。

《單車失竊記》結尾主角空踩著腳踏車,《浮光流影》音樂會結束後收到的那張照片,就是撿拾記憶拼湊而成的「現在」,在手上發光。

275893485_10158090107896567_284193939492Photo Credit: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王佩瑤在訪談中說明,這是一個以記憶為主題,包含了文學、音樂、攝影的行動藝術,只是正巧上演的場所是在音樂廳而不是美術館。確實,所謂的「跨界」,在其他的場域或領域裡,已經有過太多排列組合了,只是剛好這次是放在音樂廳的框架底下,所以會得到較多的關注。

去年的音樂會,因為疫情的影響,之後並沒有拿回最後洗出來的那張照片,相當可惜。這次的衛武營國際音樂節,卻是限量一百份,王佩瑤說,整個創作計畫,一直到聽眾拿到那張照片為止,才算完成,我希望今年可以好好完成這一項跨界創作,撿拾去年遺漏的記憶,回到我的手上發光。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