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思行
由作曲家鄧樂妍博士自2016年創辦香港國際鼓手節,記香際鼓節拍今年再度展開,港國鼓動除了有大師班和亞太區鼓手比賽,手節亦有兩場聯校結業音樂會,聯校讓來自多間學校的音樂學生表演過去一年學習的成果。
筆者觀看七月一日的記香際鼓節拍音樂會,亦是港國鼓動首次欣賞鼓手節的節目。音樂會以五間學校與本地銅管樂組合Lucky 6(其中長號手鄭啟明近年常出現在匯豐銀行的手節廣告)合奏〈Danza〉開始,開始前既有短片播放,聯校又動用煙機,音樂製作比筆者預期認真,記香際鼓節拍一眾小學生自己拿著膠鼓板排成整齊的港國鼓動八條直行,再一次使筆者驚訝於他們的手節紀律。Lucky 6的聯校表演活力十足,〈Danza〉很具娛樂性,音樂小號的旋律令人聯想起流行曲〈Eye of the Tiger〉的副歌。雖然Lucky 6在前排的演出非常搶人眼球,但後面一眾學生的演出很認真,毫不馬虎。
頒發獎狀後便到各學校的演出,他們都是在一首流行曲的陪襯下表演,而且多元化,各有不同,例如仁德天主教小學的〈Bad Habits〉,開始前學生在台上安放好鼓後,竟離開舞台,原來他們是在音樂引子時從兩側邊敲著鼓棍邊進入,令表演增添舞台動作,難度自然更高,此外他們雙手要同時打著不同拍子,對小學生來說非常困難,因此打得有點亂絕對情有可原。
接著出場的路德會沙崙學校,一開始採用舞台後方的射燈射向觀眾,先聲奪人,排位方面把學生緊密集中在前面一排,原來是方便他們使出敲打旁人的鼓的招式。不過明顯地他們對「短-長 短-長」的搶拍掌握有困難,演繹上有點亂。
上半場最後出場的粉嶺公立學校不但打膠鼓板,還有一批學生是打軍鼓。但令筆者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其中一位打軍鼓的學生拋起鼓棍後,接不到鼓棍。雖然他戴著口罩,但從他看著地上的鼓棍的眼神,能看出他的無奈,並思考著該怎麼辦,最後他沒有拿起鼓棍,而是假裝沒事發生,一手拿著「空氣棍」完成表演。筆者認為對於小學生來說,這種意外的隨機應變磨練比起完美地完成演出更重要,對個人成長有裨益。
下半場以另一輪大合奏開始,這節參演的學校更多,共七間,把舞台填滿。下半場的選曲較多元,除了英文歌,還有當下非常流行的YOASOBI和BTS。天主教新民書院的〈群青〉以軍鼓為主角,更有導師在後面打drum set做支援,但是從表演角度來說,這是最令人失望的一節,並非因為學生表現不佳,而是軍鼓的音色與歌曲本身不夾,導師的節拍跟學生有差異,特別是他打三連音時,學生打的是兩拍,聽起來很亂。裘錦秋中學(葵涌)同樣用上軍鼓,同樣是YOASOBI的歌(〈祝福〉),因此也有音色不夾的問題。
寶血會培靈學校在表演中加入簡單的動作,開始前先聚在台前,音樂播放時他們像開花般散開,每次去到副歌時他們會做出配合歌詞的動作,相當有心思,亦切合「Drums n Move」的精神。順德聯誼總會伍冕端小學的表演很有能量,由學生打drum set,其他同學除了打鼓,還有很多簡單的動作,又跳又揈手,甚至設計「solo位」給多位學生。
緊接其後的是由不同學校學生組成的香港國際鼓手軍鼓隊,年齡差距頗大,有中四學生,也有身型細小的小學生。他們用三種軍鼓演出兩首音樂〈Flow〉、〈One Kick〉,那是由今年鼓手節邀請來港的大師Jeff Queen的原創作品。全軍鼓的演出效果明顯好過之前的,發揮出樂器的不同音色,而且他們有走位,表演具層次,相當有水準。原來他們將於八月遠赴美國比賽,筆者不清楚該比賽的水平,但認為他們只要繼續練習,在外國人面前亦絕對不會失禮。
音樂會最後是導師鼓隊與Lucky 6合奏,讓當晚以高漲的氣氛結束。綜觀整場音樂會,筆者認為比起演出的質素,學生表現出來的紀律、專注力和對音樂的愛好,對於他們的成長更為重要。
(觀賞場次:2023年7月1日 7:30pm 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