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明君
在秋冬兩季季節變換時,研究抑鬱鬱更日照的夏季減少,常會使部分民眾因季節性情緒失調(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比冬 SAD)而感到憂鬱。受冬季抑鬱所苦的季抑人,其憂鬱情況通常會在春天到來後獲得好轉。可怕而除了冬季抑鬱以外,高溫過敏高其實還有夏季抑鬱的潮濕存在,不過民眾對夏天的花粉季節性情緒失調認知較少,畢竟「憂鬱」與我們對夏天的讓自既定印象有著一定的差距。
《華盛頓郵報》引述了首位在期刊論文中,殺人數提提出季節性情緒失調概念的研究抑鬱鬱更精神疾病學家-羅森塔爾(Norman Rosenthal)的說法,他指出受冬季抑鬱影響的夏季民眾,常會有嗜睡、比冬暴飲暴食、季抑體重增加,可怕以及感官遲鈍的情況。而夏季抑鬱的症狀則與之相反,患者會有飢餓感減少、胃口不佳,以及失眠的情況。
氣溫、濕度與過敏原
羅森塔爾在研究中詢問受訪者為何會在夏天感到悲傷,並將得到的回覆進行歸類,最後將夏季抑鬱歸因於高溫與潮濕。「有受訪者表示,強烈的陽光像刀子一樣刺穿他,而明亮的光線確實容易導致情緒上的狂躁。」高溫與潮濕令人感到不悅,而夏季強烈的日曬,則使人心情燥動。
刊載於《環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的一項研究,調查了190萬名美國民眾在高溫下對自我心理健康的感受。研究結果發現,與華氏50至60度(攝氏10至16度)相比,氣溫若超過華氏70度(攝氏21度),則民眾積極正向的情緒(快樂、幸福)就會減少,而負面情緒(壓力、憤怒),以及疲勞感會增加。
《紐約時報》引述了《自然氣候變化期刊》(Natural Climate Change)的文章指出,隨著月平均氣溫的上升,美國與墨西哥的自殺率,以及社交媒體上的負面貼文數量就會有所增加。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刊登的一篇文獻指出,自殺死亡人數,以及因心理健康因素至急診室就診的人數,都與高溫環境有關。炎熱的天氣也可能是導致中樞神經生理訊號產生變化的因素,並間接導致睡眠模式的中斷,近一步惡化了高敏感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而有助於調節情緒的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與多巴胺,也與體溫的調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