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從對《Running Man》的情緒中,理解自己的觀點

文:漂泊者的從對樹

我決定將主軸放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能繼續探索自己的情的觀點角度。因此引起我情緒的緒中事件會優先於我單純作為讀者觀眾因喜好而閱讀的項目。

【我所產生觀點的理解地方,就是自己我靈魂在意的地方】

為了能夠有完整的脈絡,寫這個專題的從對時候,我會盡量選擇我有完全看完的情的觀點內容進行個人的觀點詮釋。


第一篇我想談談韓國綜藝節目《Running Man》,緒中會先從這個節目開始,理解除了較為熟悉以外,自己主要是從對最近收看時,我有種很奇怪的情的觀點感覺,並不只是緒中策畫創意低潮,是理解有種氛圍的奇怪感,我想這幾週又突然興起的自己各種批判也是因為同樣感受到了這種奇怪。像是一種不明卻無法忽略的東西,由於沒有被提出,很難確認原因,但這種奇怪的感覺卻一直戳著戳著,讓人煩躁又不知從何改正。

起初我想找人討論這種奇怪的感覺,但打開官方的社群,卻有許多關於節目、主持人、製作組的惡意評論,人們抱怨無聊、煩躁、太吵了、太安靜了、太沒創意了、太粗魯、太沒動力、看了就尷尬、沒有用心⋯⋯關於這些種種「個人感受」,評論們給出的建議則是要求成員離開、要求製作組離開、要求節目結束。(這裡先不討論評論裡互相攻擊的內容)

這是一種焦慮的呈現。事實上,當我們不喜歡某種東西,我們完全有權利離開這個東西,但當我們要求對方離開,其實真正表達的是「我喜歡這個東西,我想要留下來,可是我不喜歡你(雖然我不確定是什麼讓我不喜歡),所以你走。」

因此與其說是不喜歡這個東西,這種焦慮反而是因為很喜歡、不希望心中的美好想像被打破,希望在被打破之前將可能的危險因子剔除以維持自己的想像。也是這種焦慮讓許多人開始尋找戰犯,試圖將原因歸咎於某個地方,以解決這種說不出來哪裡奇怪,但總之很不和諧的感受。

其實在許多宣洩情緒的留言中,還是有一些對於節目的真心建議在裡面的,但在鋪天蓋地的抱怨中,我不確定這些聲音能不能真實地傳達出去,希望大家都可以使用比較能闡述自己觀點立場。(也有很多過度概括的論述,像是「都是」、「一直都」、「從以前就」、「從來沒有」、「完全」這類的用字,不過這是溝通技巧也先不討論)

總之我先處理我感覺到的奇怪感開始一層層分析吧!讓我覺得奇怪的東西是什麼?

區別自身期待與客觀事實

我需要先確定自己的角度與立場。哪些是我想要的?關於我心中的最美好的想像,是什麼?

回顧《Running Man》,這個節目於2010年7月首播,每週一集,目前已有660集。

一開始我接觸時,這是一個在韓國各個地標玩遊戲、比賽,輸的人有些類似大冒險丟臉的懲罰的節目。後來加入了劇情式的間諜角色、歷史故事、超能力種種設定,以及幾乎是代表標誌的撕掉名牌即淘汰的生存對抗戰。

對於喜歡大地遊戲的我來說,曾經是一個我參考並拿來辦各種活動的創意來源。(撕名牌是很有趣的項目,再溫和的人都會不知不覺燃起勝負欲!也可以從中看到各隊伍單打獨鬥、組隊偷襲,評估自身條件的策略選擇)

節目形式

節目形式陸陸續續改了幾次,大略有以下幾種不同進行方式:

  • 以運氣為決勝點:成員們進行許多小遊戲,經由小遊戲累積有利點數,增加自己在最後抽獎勝利的機率,Running ball、桶叔叔、轉盤多屬於這類。(很類似我們團康時的大地遊戲,簡單好玩可複製)
《Running_Man》Photo Credit: SBS
透過前期任務得到最終抽獎的有利條件
  • 以運用增益道具的能力為決勝點:同樣是經由許多小遊戲累積有利條件,不過點數改成線索或增益,可在最後大任務中使用。(通常有一些劇情,各個小遊戲與最終遊戲間常有連結性)
  • 意想不到的個人風格:成員、嘉賓、觀眾們自行設計的企劃,製作組輔助改良。(這種形式中製作組只是輔助改良,所以通常別具個人風格)
  • 大企劃模式:將一整期的勝負作為集點式,在最終篇抽取最終勝利與失敗者進行獎勵與懲罰。連續幾期都使用同一套規則、勝利條件進行。(通常使用在海外計畫、全球計畫)
  • 與粉絲見面會的連動:由成員們進行任務的方式決定粉絲見面會自己的表演內容,類似將幕後過程放到節目中。(這一段滿有新意的不過應該不會常見,模式也是類似超大企劃模式的形式,屬於每期的勝負是for大目標的類型。)
  • 給予角色設定,讓成員完成劇情:有點像是Larp,成員依照其任務有人物設定,在某個條件下會觸動劇情。(通常是解謎類型)
  • 追擊戰:除了最熟悉的撕名牌外,使用GPS定位追擊也出現過一段時間。

以上以前兩種最常見,算是這個節目的主要基本形式。無論幕後製作組換了多少人,仍然以前兩者設計居多。

剪輯風格

開播以來幕後製作組人員有過多次變動,依照不同時期的主負責人的風格,剪輯方式/著重點也有不同的偏好:

  • 滿足現實想像(多少有點中二)的風格:大量後製特效(光、火、閃電)、動作效果音、OS的配音、慢動作、電影情境配樂、不同人物有不同主題音樂,主持人們在這時期也會因為有後製特效很沉迷突然演情境劇。
  • 呈現團隊精神與個人主義的對抗:給予對團隊有利、對個人失利與對團隊失利、對個人有利的誘惑項目,不過隨著對於獎懲的麻痺,主持人選擇時就沒什麼掙扎了,背叛團隊不會有罪惡感、被背叛的人也沒什麼意外憤怒的感覺。
  • 逆境向上、從規則中找突破點的創意:設定有難度的任務,主持人即使自身能力不足,但在符合規則的情況下,從中找到鑽漏洞的天外飛來一筆。越是難的任務,這種意外想法越多,是當初最吸引我留下來看的原因,這些創意非常靈活,可以激發我突破遇到難題時的思考框架。
  • 渲染快樂:這是一個我比較能明確感到不同製作人偏好的地方。這種風格是透過留下成員們在完成任務時歡呼、互相鼓勵的畫面來向觀眾渲染同感的喜悅。
  • 表演情緒張力:在節目中透過強化情緒表演,大概或多或少都有,不過這一點想說的風格不是強化,而是表演出的情緒,像是本來沒有覺得好笑可是更加用力地大笑、本來沒有覺得生氣但是更加用力的生氣;誇張的動作表情、更多的裝傻與吐槽,比較類似表演喜劇或是相聲小品的風格,是透過表演講段子娛樂觀眾的類型。
  • 滑稽表演:裝笨拙傻氣、醜化、故意任務失敗、搞笑、找麻煩、找碴,讓任務不順利,藉由增加意外點增加笑點。無論是節目組指示或是成員自主營造都有,有時會藉由故意放走敵人、故意忘記任務、故意放錯材料、肢體搞笑表現。
  • 塑造成員特色個性:即人物設定,通常會針對成員表現出的個性加強力道,然後整個後製、互動、甚至是來賓的對待方式也會順著設定走,是一種比較容易製造梗、對話,如果來賓來參與,也會比較能盡快的理解氛圍。例如:

池錫辰:最弱體、Race Start、在錫的向日葵、黑斑羚、蜂蜜拳頭、老頑固、臭手。
劉在錫:儒教BOY、愛惡作劇的不懂事哥哥、蚱蜢、嘮叨、臭手。
金鍾國:老虎、能力者、一哄就好金鍾國、球類愛好者、話多、我哥哥、當教練成癮(連自己也不放過)、LA愛好者。
Gary:狗、偶爾能力者、吟遊詩人、直行Gary、魷魚。
Haha:情景劇愛好者、花花公子、我弟弟、膽小、背叛者、離間煽動很強、魷魚二號、漆黑哥、選擇障礙、家人是軟肋會變得特別勇猛。
宋智孝:ACE、金手、不良智孝、懵智、北極狐、很多名字不談私生活的神祕主義者、牆智孝、年輕智孝。
李光洙:背叛者、長頸鹿、容限愛、只活一天李光洙、金鍾國狙擊者、臭手、被綜藝之神眷顧的人。
全昭旻:磁鐵人、最弱體2號、瘋昭旻、青蛙、飛蛾、愛情詩人、鐵鐵、想跟哥哥親近的人、臭手。
梁世燦:小滑頭、管家、小不點、鐵鐵、鯰魚。
宋仲基:積極仲基、花美男。
Lizzy:不知道是不是太短了我沒什麼印象。

  • 強化各成員特色的互動:藉由成員在節目中展現的個性,形成各式各樣的聯盟、陣線,展現多元的面向與故事。像是監獄三巨頭、背叛者聯盟、週一情侶、能力者與孩子們、鐵鐵三人組、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飛蛾,各種組合在任務中會因為湊在一起展現特色。
  • 使用來賓:一種是以來賓的作品作為主題設計,遊戲與劇情會以來賓的特色相關;另一種是將來賓當作客人,也許可能是因為遊戲人數平衡邀請的,單純參與已準備好的主題;還有一種是由於與主持人的互動默契、邀請容易,三不五時會被叫來(使用叫來這個詞是因為感覺真的很像是突然被叫來的)。
Running_Man-_GuestPhoto Credit: SBS
配合來賓設定的武打遊戲

自我分析

我收看節目、劇集、頻道、圖文漫畫很取決第一印象是否吸引我,如果引起好奇,我便會看個兩三集,覺得有趣就會繼續追蹤成為習慣。途中如果出現我很不能接受的情節或觀念,如同停留的步驟,我同樣會多看個幾集認為真的不是同路人,便會選擇離開尋找新的習慣。

這長達13年的節目歷經多次調整與變動,各時期風格、節目形式的比重各不相同,如果我一開始點開時,剛好是我不喜歡的內容,我也許就不會選擇停留了,這是我的情況。

我個人偏好的的節目形式是有劇情設定>追擊戰>任務能力決勝>運氣決勝,喜好的編輯風格是滿足現實想像(有點中二)、突破規則的創意、團體精神、渲染快樂的類型。另外是比較不喜歡滑稽表演式。

對於人物設定,我會有熟悉感,會因為覺得有趣喜歡,但有時也會覺得主持人會太過聚焦於表現人物設定、容易猜到結果,這時候又不太喜歡。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