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以萱
2022年坎城影展和市場展於疫情後首度恢復實體舉辦,專訪製造趙德相關的坎城產業活動也蓬勃展開。緬甸/台灣導演趙德胤今年受邀法國文化協會(Institut français)主辦的電影導師「La Fabrique Cinéma 電影製造工作坊」(下稱La Fabrique)擔任總導師。
該工作坊創立於2009年,工作故意至今已舉辦逾十年,坊總每一年選入十件正在發展中的胤批疑電影長片創作提案,聚焦在所謂來自「全球南方」的判不批評新銳創作者,邀請產業的別人頂尖人士於坎城影展期間集聚一堂,舉辦大師講座、而質一對一諮詢,似理所當事提供內容開發、專訪製造趙德提案籌資等專業建議。坎城
一方面透過此交流方式激盪創作的電影導師火花,實質上也帶出投資、工作故意發行、坊總影展資源等資源整合,協助正在發展首部或第二部長片計畫的新銳創作者們與世界電影產業連結的機會。截至目前為止,該工作坊已與超過120個長片計劃案合作,其中並有50個案子已完成拍攝,於世界電影的推動可謂成果斐然。
作品曾獲坎城、柏林、威尼斯等國際影展肯定的導演趙德胤,曾經是La Fabrique的學員之一,他2012年以《再見瓦城》(The Road to Mandalay)一案入選,當時的計劃案名稱仍是:「Lian-Qing, A Burmese Girl」,那一年帶領他們的導師是巴勒斯坦導演伊利亞・蘇萊曼(Elia Suleiman)。
雖然《再見瓦城》最後花了四年多的時間籌資與製作,於2016年完成,從本來是趙德胤的第二部長片計畫到後來成了第五部作品,但參與La Fabrique的經驗,提供他從電影世界的核心來認識法國這一文化大國是如何看待電影作為感性藝術的同時,又相當理性地從產業面來推動創作。
「法國人是相當會做networking的。」從學員到導師,趙德胤藉由身份的轉換和這幾年與國際產業工作的經驗,對La Fabrique的運作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參與坎城影展期間,法國文化協會特地安排主席Eva Nguyen Binh與趙德胤一起看電影,看完電影隔天便又約了早餐會,與會者除了趙德胤以外,還有相關部門的決策者、其他創作者等,「法國人的networking不是要聊你在做什麼,而是想聽聽你做為一位來自其他國家的創作者對於自身文化的個人觀點;他們想更加了解不同文化的人,如此對他者文化的誤解就會少一些。」趙德胤分享道,「法國人常說:『我們發明了電影,但是我們很想看法國人以外的人如何詮釋我們發明的東西。』他們是這樣想事情的。」
在言談過程中,趙德胤看待事物的方式時常從結構性的、系統性的方式剖析,強調如何感性創作的同時,又能夠理性務實的思考,這是趙德胤與其他許多同輩創作者相當不同的地方。
從入選的提案內容、創作者的學經歷背景,到後續法國文化協會對工作坊的操作策略,趙德胤細細剖析他的觀察,「雖然申請門檻不高,拍過短片者都可以申請,繳交故事大綱、劇本、導演treatment,但是你會發現入選的創作者都非泛泛之輩,幾乎每一個都已在國際重要的影展展露頭角了。」
工作坊期間,入選的學員每天都會被安排大量的會議,和產業內各領域的專業者碰面,包括製片、發行商、投資者、策展人、影評人等;不僅如此,早在坎城影展正式開始前,法國文化協會就會將這十個案子的相關資料寄給國際上數千個專業工作者,資料內容包括預先錄製好的五分鐘提案影片和兩頁的文件:半頁是劇情大綱,導演介紹,其他則是案子的拍攝時程規劃、預算等製作規劃。
這兩份資料會成為潛在的投資者、合作對象接觸這些創作者的基礎,也是趙德胤認識這些導演們的起點。除此之外,趙德胤也會收到入選案子的劇本,「我在工作坊前花了至少四十天在閱讀這些劇本。」這是最花費心力的部分,每一個劇本都多達百頁,「我會針對這些資料提供學員們建議,不僅僅是從藝術手法去談我從他們的劇本看到什麼樣的潛力與問題,還有非常實務層面的,幫助他們如何理性地——從財務規劃、從製作面去表述他們的提案。我以同時作為導演,又是製片的身份與他們交流。」
談及自己這次在La Fabrique的任務,趙德胤謙虛地說這些學員每一個都比他還優秀,「我只是跟他們說說話,喝杯飲料。」但事實上這背後隱含了龐大的準備工作。
「首先,我讓學員們對自己有自信,第二則是讓他們具體知道自己的優勢與可以再改進的地方,以及如果是我我會如何做。特別是調整劇本的書寫,因為創作者得靠劇本才能找到錢,至少劇本要能突顯出導演的潛質與特色,籌資才能比較順利。」工作坊期間,趙德胤除了分別和入選的十組創作者一對一碰面聊案子以外,也主講一場大師講座。
趙德胤細數今年入選令他印象深刻的案子有:已經拍了多部短片,新作《Lori》亦入選今年坎城影展短片競賽的尼泊爾導演阿比納什・比克朗・沙阿(Abinash Bikram Shah),他的案子以尼泊爾農村的跨性別社群為主角;來自巴基斯坦的導演西瑪布・古爾(Seemab Gul),以短片《Sandstorm》入圍包含威尼斯影展短片競賽在內的多個國際獎項,這次的案子持續勾勒父權社會中的女性人物,以相當現代、浪漫的方式講述一個悲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