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被知网重新上架,92岁教授直言还有一个问题待解决—新闻—科学网
4月11日,被知《中国科学报》从有关方面获悉,网重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的新上新闻100多篇论文已在知网重新上架。此前,架岁教授解决他因为不满“文章在不知情情况下被知网使用,个问并且自己下载自己的题待文章还需要付费”而状告知网维权。随后,科学他的论文100多篇论文被知网下架。 据悉,被知赵德馨今年92岁,网重网是新上新闻我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退休后,架岁教授解决赵德馨仍笔耕不辍。个问90岁时,题待他主编的140万字的《中国经济史大辞典》出版。91岁时,他出版了专著《经济史学:历史与理论》,共计37万余字。 赵德馨诉知网案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4月13日,赵德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已得知自己的论文被知网重新上架;知网正在努力改进,这是他“希望看到的”。 但他也直言:还有一个问题待解决——给作者支付报酬的模式。他希望知网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与每个论文作者都利益相关。 赵德馨教授。朱建华摄 以下是《中国科学报》记者与赵德馨的对话。 《中国科学报》:最近您的论文又在知网上架了,请问您知情吗?听说您把100多篇文章免费授权给知网收录,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 赵德馨: 我是2020年7月就我的文章被侵权提出起诉的,随后论文被知网下架。我起诉的文章分批被法院判决胜诉。 2022年1月29日,知网安排湖北站3位工作人员到我家里来。我就对他们讲,已经被法院判决的我的论文,应该分批上架,以便于读者使用和学术交流。对于我的述说,他们记下来了,事后却没有及时答复。 到了2022年5月12日,知网的这三位同志又到我家里来,说他们换了新的领导。新领导指示他们到我家里来,表示只要我签字同意,第二天论文就无条件重新上架。 此后经过磋商,我与知网签订了《作品授权协议书》,达成了协议,我同意知网重新使用我的100多篇论文。所以说,最近知网将我的论文上架,我是知情的。 在这个协议中,第一条就是我免费将过去被下架的论文授权给知网使用。这个免费,实际上只限于过去的论文,这些论文是经过诉讼,他们给了赔偿的。 第二,在法律上,通过司法诉讼,他们支付的侵权赔偿,和他们依法使用我的论文要付的授权报酬是两回事。 我之所以同意论文免费给他们使用,是鉴于他们已经被罚了。更重要的是,我想通过此事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希望知网免费用了我的论文,也免费或低价给读者使用。 《中国科学报》:这是否意味着您和知网已经达成和解? ▲ 赵德馨: 我和知网从来没有闹翻过,也就无所谓“和解”。 从维权开始,我就明确了三条原则:第一,实事求是,不夸大任何一点事情,不用刺激性语言,不说重话;第二,依法办事,最终的司法判决也证明了这一点;第三,抱着善意来解决和知网的问题。 知网的工作人员到我家里来过3次。我都对他们讲,我希望你们通过改革,办得更好,更受知识分子的欢迎,成为知识分子的朋友,而不是希望把你们搞垮。新闻单位来采访,我也是这么说的。 所以,与其说是达到“和解”了,不如说整个事情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束。 《中国科学报》:经过您的努力,目前知网也做了一些改变,您对当下国内学术论文的付费使用情况满意吗?您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 赵德馨: 首先,知网已经认错,已经受罚,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来改进。这些改进是我所希望的,也是接受了我的建议的表现。 但当前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给作者支付报酬的模式还存在问题。 现在的模式是知网给各个杂志一点钱,再由杂志分给作者。很多杂志在他们自己的投稿须知中就说明他们给的稿费,中间包括知网给的费用。但大多数杂志都没有说过这笔费用到底是多少钱。 有些杂志编辑部的同志说,具体金额他们很难说清楚,算起来,分到每篇文章作者手上的,可能就是几块钱、十几块钱。 如此,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局面——杂志社说不清楚每一笔稿费中包括了多少属于知网的付费;知网当然不知道它用的每一篇文章给作者支付了多少钱;作者更不知道知网使用这篇文章给了自己多少钱,可谓“一问三不知”。 除了这笔“一问三不知”的所谓付费外,知网上架文章后再出售这篇文章的收益与作者似乎也没有了关系,这是第二个问题。 大数据时代,这个问题在技术上是不难解决的。 通过技术上的一些处理,知网完全可以与每一位作者建立直接联系,每年作者的文章被付费使用了多少次,产生了多少收益,知网应该严格按照一定的公式与作者分成。 好的论文被下载的次数多,知网的收入多,作者的收入也多,这样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才能保证作者的著作权收益,符合著作权法的规定。 事实上,我的著作《中国经济史辞典》授权知网使用,就是直接与知网签约的,知网每半年都向我支付费用。 《中国科学报》:当前,我国论文发表数量世界第一,论文从发表到收录使用,形成了一套固化的利益链。绝大多数人都没站出来,您却冲锋在前,您是否有觉得孤独的时候?是什么支撑您“杠到底”? ▲ 赵德馨: 确实有觉得孤独的时候。比如,在开始要与知网打官司的时候,我的老伴就说,不必搞了,我们年纪大了,又不缺钱用,不必找这些麻烦,费精神。我对她说,这是一件大事,不是钱的问题,是维权的问题,是事关著作权保护的问题,是涉及国家创新战略的问题。 在我的论文合作者中,也有我的学生。在我维权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就是因为害怕知网下架他的论文,不愿意在书面上表态,不愿意参与维权起诉。所以,最终我只说服了我的老伴周秀鸾教授和我的学生苏少之教授,我们3个人出面来维权。 为什么我能够坚持下来?就我个人方面来说大概有三个因素。 第一,我的认识。我认为这是一件大事,是涉及国家创新战略的大事。第二,我的性格。我是湖南人,脾气犟,我认定是对的事情就一定要坚持做到底。第三,我认为这件事有法可依,没有什么可怕的。即便遇到有人施加压力,我也无所谓。 《中国科学报》:作为一位很年轻就开始发表论文的“老作者”,您对年轻学者在学术研究、学术发表上有何建议? ▲ 赵德馨: 我20岁开始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26岁出版主持编写的、由教育部推荐的新中国第一部《中国近代经济史讲义》。学术生涯到现在已经70多年了。我个人的经验教训已经写在两本书中,一本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程序与规范》,第二本是去年12月份出版的《经济史学:历史与理论》。除此之外,我再也提不出其他的好建议可以供年轻人参考了。作者:李思辉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4/18 14:33:09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论文被知网重新上架,论文92岁教授直言还有一个问题待解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