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有这么多400+!”考研初试放榜,查完分的你还好吗?
2月21日下午3:00,江苏2022考研初试查分通道开通。放榜分在微博、还好知乎等多个网络平台上,有多“考研成绩出炉”等相关信息已迅速冲上热搜榜单。考研接连出现的初试查完400+高分,让不少考生“望洋兴叹”。放榜分就业专家提醒,还好不能仅凭分数判定一定能进入复试,有多要做好两手准备。考研考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初试查完个人优势对未来作出选择,这才是放榜分关键。 查分众生相 要和应届生一起PK?还好 她默默唱起了“凉凉” “我考的专业是‘非全’,通俗的解释是,专业招生的是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以往这一类的专业大多面向在职人员,现在倒好,‘非全’的招生范围扩大到应届了!”在某国企工作的网友“@踏踏实实”告诉记者,自己报考了某双一流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还没查分,内心已经默默唱起了“凉凉”。 “@踏踏实实”本科学的是编导专业,自知基础不算特别扎实,因此在考前认真复习了整整三个星期。虽然和应届生们动辄大半年的复习时间不能比,但三个星期的复习时间对“@踏踏实实”来说已经是奢侈。她终究还是存了念想:要是能考上,进修一下,对自己也是个提升。 “我给自己估了分,300分上下徘徊,有点抖。”去年12月26日考完,“@踏踏实实”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如今,“@踏踏实实”说,“新闻传播动辄就400+的分数,我肯定没戏了,死心!目前先认真工作吧,但研究生我以后还是会考的。” 每天复习10-14小时 不管成败,也算不负努力 “出成绩之前,我紧张失眠了很久,看到成绩那一刻,我觉得不管成败,也算不负自己的努力了。”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李洋考的是中国海洋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他的总分是375分,比去年的复试线高了10分,有希望进入复试。李洋告诉记者,从去年6月份到12月的半年时间,他每星期只给自己留半天的休息时间,除此之外,每天都有10-14小时左右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复习。 李洋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会抓紧时间准备复试,同时争取在复试之前写完毕业论文。然而,同为知名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君君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专业招30人,我的排名在两百名之后,翻身无望。”查到自己的考分,君君叹了一口气。决定跨专业考研的那一刻,他似乎已经预感到了自己即将面对的失败,但无论如何,君君还是想要试一试。“我想跨专业考研的原因很简单,父母选的终究不是我爱的。” 四年前,君君通过自主招生考入了某高校的工科专业,但他真正喜欢的却是法律专业。“我喜欢法律,特别憧憬‘律政新人王’的那种潇洒劲儿,但当时的我想要凭借高考裸分考入本科就读的学校几乎是天方夜谭。” “挺不能接受的,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并不算对等,但这已经成为了事实,我要不然再‘战斗’一年,要不就老老实实出去找工作。” 相关提醒 全国各地陆续开通查分通道 2月21日,多地开通2022年度考研初试成绩查询通道,各地明确对成绩有疑问的考生可申请复核,通过初试的考生可着手准备复试。 据各地发布的通告,山西、湖南、山东、黑龙江等地考生均可于21日查询2022年度考研初试成绩,湖北考生可于22日查询考试成绩,江西、浙江等地初试成绩查询时间为2月下旬,另有部分省份尚未公布成绩查询时间。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于2月17日发布公告,根据教育部工作部署和安排,江苏省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将于2月21日15:00起向社会公布,届时报考我省招生单位的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www.jseea.cn)查询成绩。 考生如对本人成绩有异议,可于2月22日至25日向招生单位提出成绩复核申请。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考生和招生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将不安排考生现场申请(具体申请要求详见各招生单位公告)。 专家建议 不能仅凭分数判定一定能进入复试, 考生们要做好两手准备 虽然国家线暂时还未公布,但考生们根据往届数据和专业排名,都在推算自己的复试几率。针对考虑调剂的考生,有招生老师建议,大家可以在国家线正式公布前,提前调查自己适合哪几所院校,密切关注院校的调剂情况。 专家也提醒,不能仅凭分数判定一定能进入复试,要做好两手准备。在复试名单公布时,很多名校会出现高分扎堆的情况,复试线水涨船高也时有发生。 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从研究生招生的增量来看,近年来主要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着力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专家提醒,研究生学习有着一定的科研导向和任务需求,并不能单纯理解为社会大环境所引导的“跳板”,建议考生在报考时要想清楚未来的人生规划,再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打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怎么有这么多400+!有多”考研初试放榜,考研查完分的初试查完你还好吗?
编辑:汤晓雪 来源:扬子晚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2-02-22 09:40:12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 超临界C02法优化番茄红素脂质体的配方工艺(一)
- 移工之聲年度攝影展(上):照顧爺爺對我來說是一大挑戰,他是我的鬥士
- 特斯拉人型機器人Optimus亮相,馬斯克預言未來可供家用,甚至成為人類的性伴侶
- 《泛蠢》:群眾智慧——為何一群泛泛之輩,能做出優於專家的預測?
- 兴农评丨人兽冲突,民生为先
- YouTube公布3大影音趨勢:短影音快速崛起,Z世代自認看影片能影響購物決策
- 網傳「使用止汗劑靠近淋巴易增致癌風險」?美國癌症協會來解答
- 英國一週工作4天實驗結果:縮減工時無損組織生產力,近9成企業傾向保留週休3日
- 英媒:美英沒能力處理核廢物 或依照奧庫斯協議運往澳大利亞
- 曾經被鋰電池完敗的「胖子鈉電池」,為什麼40年之後捲土重來、敗部復活?
- 随机阅读
-
- 探讨社会工作创新发展,这场年度盛会在北工大召开
- 台灣國民美食也溫暖了日本人的靈魂:胡椒餅、滷肉飯⋯⋯三家日本人在東京開的台灣小吃店
- 《焦慮使用說明書》:英勇的軍人並非毫無恐懼,而是學會在戰場上控制恐懼的方法
- 《藥學期刊》:TikTok向青少年推薦減肥藥物內容,許多民眾將社群媒體視為獲得處方藥資訊的管道
- 让灯彩艺术照亮现代生活
- 已讀不回超沒禮貌?也許不回應已經是對方最大的溫柔
- 鄭健和《野狼與瑪莉》:港漫破格之作,人性的虛偽與欲望
- 歐洲被俄斷天然氣,燒木材成為民眾主要能源來源,森林「皆伐」恐加劇氣候變遷
- 2024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被帮扶高中骨干教师培训班启动
- 研究:胎兒表情透露對味道喜好,紅蘿蔔呈「笑臉」、羽衣甘藍偏向「哭臉」
- 《台北女子圖鑑》說出北漂的疏離感?從數據來看,「林怡珊」們的痛苦來源未必是台北
- 《六格格的宴席》:請張愛玲食什麼好?栗子蓉鮮奶油和司空
-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就澳大利亞炒作所謂中國軍機「攔截」其艦載直升機事答記者問
- 《造反的細胞》:抗藥性頑強的癌細胞是我們篩選的!人類有機會戰勝癌症嗎?
- 〈可不可以放進去一下下就好〉:台灣底層真正的「民歌」,對高不可攀的主流社會,一點點卑微的請求
- 《樂透大作戰》:撿到遺失物依法可要求1/10報酬,但若是支票、提款卡、彩券要怎麼算?
- 红灯笼高高挂 营造新春氛围
- 918台東強震專家意見:如何判斷是不是「正常能量釋放」?台灣是否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
- 台灣國民美食也溫暖了日本人的靈魂:胡椒餅、滷肉飯⋯⋯三家日本人在東京開的台灣小吃店
- 行政院通過《外役監條例》修正草案:遴選資格加嚴、排除重大暴力犯罪,逾假2小時通報脫逃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