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貓老師
【飼育食材的甲蟲解台重要性】
好!接著我們要開始更進一步了!超人超圖蟲飼
成蟲的灣這餵什物體型在羽化後就不會改變了,到底能不能養出大蟲,麼熱嗎幼麼食幾乎全部取決在飼育家的適合技巧,一樣的養蟲育該蟲,在幼蟲期有被好好照顧或是甲蟲解台隨便亂養,出來的超人超圖蟲飼成果可是天差地遠。
所以這個章節主要都是灣這餵什物針對幼蟲飼育的部分,如果想養出更大、麼熱嗎幼麼食更健康的適合甲蟲,就要盡可能的養蟲育該在幼蟲成長期間,盡力操作所有變數,甲蟲解台顧好每一個小細節,超人超圖蟲飼如果要粗略地分出哪個部分最重要,灣這餵什物那我認為是「食材」、「溫度」、「血統」跟「管理」這四個項目。
只要這四個環節顧好就能有效減少甲蟲的傷亡,更有機會讓甲蟲豪無後顧之憂的大吃特吃,長成又大又帥的成蟲!
首先,我們來談「食材」,也就是給幼蟲吃的食物。
成蟲的食物
成蟲因為口器為刷狀,所以不能吃固體狀的食物,在野外就是樹液跟腐果。在被飼養的情況下,樹液太難取得,所以可以餵食水果,最適合甲蟲的水果是香蕉,也可以餵蘋果或梨子。
但水果放一兩天就會壞掉,容易長果蠅,接著就會發臭跟爬滿蛆,很可怕。所以基本上唯一推薦的食物,就是營養又方便的甲蟲專用果凍,配合不同尺寸的果凍台或是切半器,就可以應付所有甲蟲成蟲了!

認識腐植物
雖然我們說幼蟲吃土,但其實土有分很多種,不是每一種都可以被幼蟲接受的,畢竟甲蟲是植食性的昆蟲,所以飼養過程中所謂的「土」,其實就是「木屑」,但又不是指所有的木屑,這種適合養蟲的「腐植土」是由闊葉木死去後,被真菌等等微生物分解成碎片,再經歷多次腐朽、或是發酵的過程,漸漸變成細細碎碎的深褐色木屑,也就成為了我們養蟲用的「土」。
一般的砂土、泥土這種由礦物變成的「土」,或是沒有經過菌類降解或是經過發酵的「木屑」,是不能被甲蟲當食物的喔!
如何分辨腐植物的腐朽
越生(或稱越新鮮)的腐植物,顏色越白、越黃、越淺,最生的食材代表就是產木跟產木屑了,基本上是白色或米黃色的。相反地,越熟的腐植物,顏色越深,越接近黑色,等到已經變成接近粉末或是泥巴狀的廢土時,就已經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再不換土幼蟲就危險啦!

新鮮度排名大概是:「產木 → 產木屑 → 發酵木屑 → 高發酵木屑 → 腐植土 → 高腐腐植土 → 廢土」。
不同的蟲種喜歡不同的土,例如獨角仙,從很生的產木屑到高腐腐植土都吃。不過如果是養日本大鍬,給他腐植土可能就會拒食。
另外,幼蟲肯吃也不等於能養出大型成蟲。而適合幼蟲的腐植物,也不一定是適合母蟲產卵的介質,這些要素在飼養時都要考慮進去,才會養出又大又帥的蟲!
濕度與通風
不論是使用木屑跟兜土,都要非常注意濕度。
先前說過的「握緊結塊不滴水」只是一個粗略的概念,實際上會因通風度、木屑的粗細以及溫度造成「明明都握緊沒有滴水,濕度卻不一樣」的現象。
不過現在市面上的土有分「乾燥處理過的」以及「調整過濕度的」,使用上相當方便,乾土較輕也較好保存,只要再加入固定量的水攪拌即可。濕土則是都調整好了,打開後曝氣個1∼3天就可以直接用。
腐朽與發酵
要注意的是木屑拿來餵幼蟲的時候,也可能會持續的朽化與發酵,這過程會改變環境的濕度跟食材的營養,操作不慎的話,甚至會產生難受的氣味與溫度,人跟蟲都不喜歡。在沒溫控又不通風的情況下,幼蟲會跑到土表痛苦的掙扎甚至死亡。
避免的方法就是「不要將不同腐朽度的木屑混在一起」、「木屑要曝氣過才能用」、「不要濕到握緊會滴水」。
【溫度管理方法】
台灣的溫度適合養蟲嗎?
台灣的氣候處於亞熱帶,非常適合很多種甲蟲的生長,但是對於在平地養甲蟲的飼育家而言,還是有點太熱了。

這邊讓我先插播一段悲慘的故事,我還是高中生的時候,很喜歡DA,也就是安達祐實大鍬形蟲,然而,我好不容易存夠錢,買到一隻超過8公分的大傢伙回家,還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安安」,但安安過得一點都不平安,養沒幾天就六腳朝天死給我看 ⋯⋯
「為什麼!?」我難過,我明明查到的資料都說成蟲在室溫也能養啊!但仔細想想,當時的資料來源大多是日本翻譯來的文章,日本全年的平均溫度還不到攝氏20度,而當時的我住屏東,夏天溫度飆破攝氏36度是稀鬆平常的事,DA來自國外的深山,根本受不了台灣南部的酷暑。所以千萬記得,不同的甲蟲有不同的適合溫度,不同的幼蟲也有適合的成長溫度,功課一定要先做好。
就算甲蟲撐得住高溫。若是通風沒做好,高溫造成的水蒸氣也會造成甲蟲呼吸困難,蟲要是悶到,凶多吉少。要是一般的飼育箱還不打緊,若是使用防蟲用的飼育箱,夏天最好是要裝一個電扇對著吹,保持空氣的流動,以免意外發生。

甲蟲對溫度的耐受
一般來說,攝氏24度算是最適合養蟲的溫度,這個溫度不會有悶到的問題,大致上也能維持食材穩定不發酵,適合幾乎全部的甲蟲生存與繁殖。
超過攝氏30度則是大部分甲蟲都面臨生存危機,低於攝氏20度則會被當作是低溫飼養,攝氏10度以下就會開始進入休眠狀況。
【血統差在哪裡?】
累代是什麼?
新手剛開始養甲蟲的時候,一定會聽到一些不太容易用直覺理解的詞像是「換血」「累代」「血統」,畢竟甲蟲也是生物,生物能長成什麼樣子、有什麼習性,這些都跟基因有關,所以一流的飼育家在不斷繁殖的過程中,必須要了解一些跟遺傳學有關的知識,對於飼養出大蟲或是特殊顏色會有很大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