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倫敦「都市養雞」反思人類世與時空性,也是兒童食農教育重要一環

文:陳奕儒(台灣大學地理系學生)

如果漫步在英國都市街頭,倫敦有時候,都市你沒預期在城市裡聽到的養雞聲音會突然冒出來──是雞鳴聲!時至今日,反思已經有數萬隻雞居住在英國倫敦的人類花園與庭院中。

它們是世與時空食農非常有用的寵物,養雞不僅讓人每天有新鮮的性也雞蛋可以吃,也可以增加生活樂趣、兒童提供教育機會,教育更進一步拉近都市裡人與自然原本疏離的重環關係。在倫敦,倫敦養雞是都市兒童食農教育的重要一環,也是養雞國家健保系統(NHS)治療病患的療程之一,近期更將引入監獄作為情緒管理教育的反思練習方式。

都市養雞除了可以提升都市生活的人類品質之外,其實對養雞的家庭而言,無形中也提供一個在步調快速繁忙的城市中放慢腳步、感受都市生活的機會。學術普及部落格Geography Direction中的一篇文章就梳理了英國城市中人與雞之間的特殊關係。

在養雞的過程中,為了建造雞舍及讓雞隻自由活動的空間,需要社區成員之間的通力合作,也需種植一些讓雞隻可以棲息的植物,無形中改變了社區的連結與都市地景的樣貌。

另一方面,養雞所得到多餘的蛋也讓更多人接觸到小農經濟及商業買賣知識,因此文章認為,都市養雞是一種對食物安全、農企業及大規模商業性農業的反思,可以讓都市居民更了解食物來源及農業工業化的負面影響,同時為都市帶來時間性(temporality)及空間性(spatiality)的變化。

「雞會在清晨準時啼叫」應該是許多人對雞的既定印象,雞擁有的生理時鐘異常準確,並且以晝夜、年度為基礎不斷循環,與都市快速的生活步調比較之下相對緩慢許多。如此放慢腳步的時間性,恰好呼應了許多人透過找回鄉村生活「回歸自然」的渴望。

都市在工業化過程中逐漸產生快速的生活步調,但如果養了幾隻雞,都市居民會在清晨雞啼時起床、花時間照顧雞隻、再將獲得的雞蛋拿去傳統市集裡販賣,似乎就可以回到舊時生活,進而「擺脫」都市繁忙且緊湊的時間性。

有趣的是,即使強調食農教育與慢活,都市居民所養的雞卻還是帶有很明顯的工業化特徵,也反映出農業工業化進程對人類馴養雞隻的影響。根據考古資料,人類馴養雞已經有超過8000年的歷史,過程中也不斷嘗試找出更有效馴養雞隻的方法,例如古埃及人發明的「埃及式孵蛋箱」(Egyptian Egg Oven)」。

時至今日,全世界已隨時飼養數十億隻肉雞與蛋雞,在對雞隻生理結構的持續研究與調整之下,一隻雞最終長成的體型與50年前相比已增加兩倍,還只需要一半的時間就可長大。

為了要讓雞在工業化養殖下還能有更高的生產速度,雞隻與生俱來擁有的生理時鐘也遭到大量研究,尤其是關於雞的年度生理循環。正常情況時雞的產蛋量會隨著季節波動,科學實驗結果證明秋季的雞隻生蛋速度較慢,而到了春天則會加速生蛋過程。

在工業化養殖下,雞的年度生理時鐘可以被巧妙利用,讓雞的產蛋量可以趕上工業革命以來越加緊湊的時間性。當這些因工業化需求而被改造的雞隻在養殖場經歷18個月的密集「生產」、最後來到英國都市開始慢活的新生活時,自然產生許多額外的狀況,許多在都市生活的雞只有非常短的壽命,而且很容易因為緊迫症或心臟問題而死亡,追求工業時間而留下的後遺症早已深刻地寫入它們的基因當中。

在英國都市花園中,養雞可以讓人放慢生活步調,重新思考日常事務與生活習慣,並讓人花更多時間慢慢觀察雞隻到處自由活動。在這種較不工業化的環境當中,雞也會表現出更多鳥類的自然行為,如此新型態的都市居住模式正逐步改變、調整人類世(Anthropocene)下容納各種非人(more-than-human)的生活環境。

不過文章也指出,並非所有人都可以享受這一充滿生機、步調緩慢的都市生活,因為只有負擔得起高房價、擁有資金、土地及花園的都市居民有機會在寸土寸金的都市裡養雞。都市養雞從來都只是中產階級可以選擇擁有的休閒娛樂。

不過,雞所帶來對於時間性的反思其實遠遠超越都市養雞的範疇。在2018年,地質學家宣稱當代肉雞是「一種全新的型態模式(morphotype)」並且「足夠獨特,能夠成為人類世這一地質年代的標誌性物種(marked species)」。

從地質時間尺度來看,每年都有無數人們吃剩的雞骨頭被丟在垃圾掩埋場裡面,之後終將變成化石。這些殘骸未來也很可能被當作完全不同的物種發表,成為人類馴化雞隻長遠歷史以來的最新證據。

文章最後認為,了解雞這種容易受到剝削及改造的動物,在人類世時代下可以產生非常多值得思考的議題。雞的晝夜規律及年度生理時鐘被人類操縱,用以加速雞蛋的工業化生產,也產生多樣的時間性與空間性。

但是,當工業化的雞開始出現在都市時,它們得以與都市居民一起放慢生活步調,回歸它們在鄉村所扮演的報時角色,並在城市中建立嶄新的人與非人的互動關係,改變了都市地景、社區關係、時間性與空間性,讓人產生更好的都市生活品質。

本文經中國地理學會會刊(在台北)授權轉載,原文刊登於此

參考資料

  • Rising with the Rooster: How urban chickens are relaxing the pace of life
  • The Egyptian Egg Ovens Considered More Wondrous Than the Pyramids
  • Bennett, C. et al. (2018). The broiler chicken as a signal of a human reconfigured biosphere.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5(12), 180325.

延伸閱讀

  • 台北市的稻浪:食農教育、生態保育、防洪降溫,「關渡平原」不應只從農業生產的角度檢視
  • 打造農村遊樂園——綠合農場帶領親子探索大自然,實踐永續教育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