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人口變老露宿者也跟著變多,新加坡會否會步上日本的後塵?

文:祥子

編按:本文作者為新加坡人,人口日本文中「我國」、變老變多步上「本地」意旨「新加坡」。露宿

城市發展的跟著代價?

在2019年由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啟動的「露宿者夥伴援助網」(PEERS Network),7月6日在新加坡公共部門轉型獎特別頒獎禮上,新加榮獲「公共服務良好搭檔獎」。坡會

這個援助網絡鮮為人知,否會它不在一般人的人口日本注意力範圍內。它的變老變多步上援助對像是社會上一小群讓人視而不見露宿街頭的「街友」。

該援助網旗下有幾個社區合作夥伴,露宿它們又通過與其他組織的跟著合作,設立更多社區安宿處(Safe Sound Sleeping Places),新加為街友提供一個可以安穩而衛生的坡會過夜空間。

在疫情時期「阻斷措施期」,否會經營社區安宿處的人口日本組織增加五倍,至40多家。需求最高峰時,我國有43個社區安宿處,可容納920名街友。

根據2019年的一項本地研究,我國有至少1000名街友,冠病疫情讓問題浮上水面,因為許多原本在組屋底層或樓梯口棲身的街友在阻斷措施期間進一步走投無路。求助者也包括在新馬邊境關閉後滯留我國的人,他們無法負擔本地租金。

這個在疫情發生前成立的援助網絡來得正是時候,突然暴發的疫情打破了不少人的飯碗,如原本在賭場工作的員工。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發言人說,自阻斷措施期以來,社區安宿處已接觸和幫助超過1300多名街友,包括之後轉入過渡庇護所的人。

shutterstock_1717290487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新加坡橋下無家可歸者

我國「居者有其屋」的組屋政策享譽全球,新加坡人再窮也不能沒有棲身之所。表面上,本地看不到露宿街頭族,這跟其他發達國家的大城市景觀成了強烈對比。

如美國,天橋下,公園裡,都有長期住客。

日本的街友除了借宿公園之外,不少商店街,尤其百貨公司前的走廊上,入夜便有人到來鋪紙皮借住。他們安分守己,不弄髒環境,也不會騷擾過路人,因此,也不被驅趕。

不歡迎露宿者的商舖還是有的,它們會在店外貼上不准門前露宿的告示。

美國、日本的大城市,對街友相對寬容。它們也有一些福利組織為街友伸出援手,似乎顯示出溫情在人間,但這類現象的長期存在,也突顯社會問題的一面。

一些人淪落大城市,白天只能打些零工,晚上把街頭、公園當家的現象,社會上習以為常,把他們的存在視為城市化必須付出的代價。

一個城市的發展與露宿街頭現象共存,在更大程度上反映出,當權者對問題的關心不足或是束手無策。

日本社會多年來存在數目不小的露宿者,諷刺的是,日本人壽命越長,露宿街頭的問題越嚴重,街頭露宿者以年長者為主。

長壽給社會中經濟能力較弱的一群人的晚年變得更加潦倒不堪,他們失去兒女的照顧,或是無顏回到鄉下,街頭成了最後的歸屬。

新加坡是個城市化小國,街友的偶爾出現,有礙觀瞻,尤其是在組屋底層或樓梯口,還給人增添一分不安全感。

所以,新加坡人一般上以異樣眼光看待街友,看到有人在組屋底層,或是走廊過夜,馬上向市鎮理事會投訴,市鎮會若沒有即刻行動便會在網路上被人好好修理一番。

shutterstock_1119413201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新加坡公園內的街友

社會的老齡化是無可挽回的趨勢,除非新加坡人的生育率能夠顯著提高,但這近乎天方夜譚。

那麼,新加坡會不會步日本的後塵,老年人口越多,露宿街頭的人也越多?

給露宿者的援助網絡不斷擴大,更多社區安宿處的出現,是個好現象,表示社會對弱勢者的關注。

但這也是個不好現象。這即意味著,相關問題的嚴重化,值得深入研究其深層因素。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儒家對社會發展的期望放在今天的時代更是有它的道理。

本文獲新加坡紅螞蟻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新加坡的「脫貧攻堅戰」:李顯龍總理說得頭頭是道,大家都聽進去了嗎?
  • 研究報告指「星國一個家庭每月預算約13萬新台幣」,引來正反兩極評論
  • 亞洲20大富豪家族中,7大來自東南亞掌握著近4成資產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