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鄭家榆(Factcheck Lab執行編輯)|複核︰鄭佩珊(Factcheck Lab編審成員)|校正︰黎苑姍(Factcheck Lab編審成員)
摘要
- 網絡流傳訊息指巴黎時裝周上,網絡設計師Bvien以「拆」字為中國風元素設計時裝,流傳並附上圖片。拆字
- 透過搜尋發現,時裝照片經過修改,照片照片於倫敦拍攝,經過設計師姓名為Marjan Pejoski,修改該系列設計並非受中國元素啟發。網絡
- 網絡流傳的流傳「巴黎時裝週的中國風元素竟然是個“拆”字」帖文屬錯誤訊息。
背景
2021年11月15日,拆字Facebook群組「不翻牆很難,時裝很難不翻牆(專談政治)」出現帖文指「巴黎時裝週的照片中國風元素竟然是個“拆”字」。[1]該帖文為另一Facebook帳戶「Keming Xu」的經過公開帖文截圖[2],後者全文如下︰
巴黎時裝週的修改中國風元素竟然是個“拆”字,
巴黎時裝週上,設計師Bvien設計的網絡服裝就驚艷了全世界,但是衣服上這個dada的“拆”字是什麼鬼啊?
設計師Bvien稱,他是在中國旅行期間獲得了以上靈感。 在中國各地他都看到這個拆字,當他向當地人詢問這個字的含義時,大家告訴他:這個字在中國代表著家庭即將走向富裕,是幸福生活的象徵,與“福”字同含義…
並附上一張圖片︰
截至11月24日,「不翻牆很難,很難不翻牆(專談政治)」的帖文有超過2,300個表情反應、149個留言及810次分享,「Keming Xu」的帖文則只有18次分享。
查證
透過Google逆向搜尋圖1,可以發現有多個網頁轉載相同帖文及照片,當中有部分顯示發表日期為2017年︰
另外亦可見到Twitter用戶「王語萱」(@Lelechen945)於2021年11月15日分享同一組截圖[3],有975個讚好及174次轉發︰
雖然Google顯示的多項逆向搜尋結果均與上述帖文類似,但排名較後的結果中可以見到時尚雜誌《VOGUE》的網頁,網頁顯示時裝品牌KTZ的2015年春季系列,其中第三張照片相信為圖1的原圖,解像度較高,但沒有流傳訊息中的重點「拆」字︰[4]
由此可見,圖1經過修改。
《VOGUE》網站上2014年9月13日刊登的介紹文章顯示,設計師姓名為Marjan Pejoski而非網絡流傳訊息中的「Bvien」,文章更指設計師受古希臘及新古典主義(ancient Greece and neoclassicism)啟發,未有提及到中國旅行,同系列其他設計也沒有「拆」字。[5]
根據《WWD》及《NOWFASHION》的報導,照片在倫敦拍攝,而非流傳訊息提及的巴黎。[6,7]
另外,在Google搜尋上述訊息中首句「巴黎時裝週的中國風元素竟然是個“拆”字」,並把結果限制在2017年以前[8],可以找到有關訊息最早於2016年10月27日流傳︰
搜尋結果顯示,在以上文章顯示的發表日期翌日(10月28日),新浪博客的一篇文章已經指出流傳的圖片經過修改,只是一場惡作劇。[9]
結論
網絡流傳指巴黎時裝周上,設計師Bvien以「拆」字為中國風元素設計時裝的訊息錯誤,實際上照片於2014年的倫敦拍攝,設計師叫Marjan Pejoski,原來的照片亦沒有「拆」字。
資料來源
- Facebook群組「不翻牆很難,很難不翻牆(專談政治)」帖文
- Facebook用戶「Keming Xu」(keming.xu)帖文
- Twitter用戶「王語萱」(@Lelechen945)帖文
- KTZ Spring 2015 Ready-to-Wear Fashion Show (Vogue)
- KTZ Spring 2015 Ready-to-Wear Fashion Show (Vogue)
- KTZ Ready To Wear Spring Summer 2015 London (NowFashion)
- KTZ RTW Spring 2015 (WWD)
- Google搜尋「巴黎時裝週的中國風元素竟然是個“拆”字 before:2017-01-01」
- 巴黎服装周之“拆”字中国风不过是又一场PS恶搞闹剧!(风吹月如水/新浪博客)
本文出自事實查核實驗室(Factcheck Lab),轉載前請先參考其版權聲明。
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看作者網誌。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