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諮商經驗談:走進「精神時光屋」,心理師可以為你做什麼?

「此刻,諮商我可以為你做什麼嗎?」

諮商經驗談

從下定決心預約做諮商,經驗進精安排好心理師,談走約定好會面的神時師可什麼時間,再到終於踏入心理治療所,光屋我花了好長的心理一段時間,才來到這裡。諮商在等待我與心理師的經驗進精會談時間到來之前,我有一些些時間可以環顧四周,談走正前方是神時師可什麼一台電視,左手邊有櫃台,光屋然後就是心理一間間的會談室,而我的諮商心理師帶我進去右邊第一間。

他讓我在一張舒服的經驗進精沙發椅上坐下,也在我斜對角90度的談走另一張沙發椅上坐下,我們中間隔著一張小茶几。我有些緊張不安的搓揉著雙手,這是我第一次做「所謂的」心理諮商,而要面對一個陌生人說自己的心事?這對我來說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本來以為不知道自己要說什麼、能說什麼,可是在心理師的引導下,我很自然地說出潛藏在心底許久的許多煩惱與困難,不只是迫使我今天過來的原因,還有許多看似有關與沒關的事情,卻都一股腦兒的全講出來,全都倒出來且有人專注聽、仔細接住的感覺,真的相當暢快。

原先我也很擔心會不會都是我在說,那就跟我平常自己想會沒有兩樣。不過我的心理師在我每次說到某個點,或是講到一個段落時,都會再追問一些真的滿關鍵的問題,也會幫我說的東西做摘要與整理,再回應給我聽。

在第一次會談的尾聲,他會幫我做一個目前狀況的總整理,讓我知道可能的問題關鍵是什麼,以及接下來可能的進行方向。這也讓我安心不少,覺得自己的問題不是無解,而是能夠學習一些方式來做改善,感到比較有希望感。

在接下來的諮商過程,我們會針對自己帶來的問題去設定一個想達成的目標,然後先仔細釐清與剖析狀況,不只是看到各種可能的影響因素是如何阻礙了我,心理師也看見我擁有的內外在資源,讓我發想怎麼重新運用它們來幫自己達成目標。

12次的諮商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這段「冒險」旅程中,我發現自己從較為混沌、迷惘的狀況中漸漸走了出來,彷彿濃霧散開,我更能看見自己的雙腳與步伐,也更可以看清自己的方向。

對自己想要什麼、容易有哪些想法與情緒、習慣的反應方式有更好的認識與理解後,我更可以依據自己想成為的樣子、自己的理想生活樣貌來做調整與改變。

也在這個過程裡,我發現自己不再那麼多、那麼長處在負向情緒狀態中,而是可以更喜歡自己,也更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與所在做的事,也不再那麼長批評與否定自己,甚至我可以學習用心理師看待我的正向與肯定眼光來重新對待自已。

我知道還有很多問題留待著被解決,也清楚自己仍不時會掉入較負向、脆弱的狀態之中,但同時我也知道自己已經跟三個月前的自己有所不同,我更認識自己,清楚哪些原因會影響我,也知道自己能夠運用哪些方式來協助自己度過或改善,我也相信自己能善用這次諮商的成功經驗來幫助自己度過接下來路程上的可能難關。

所以,雖然還是有些擔心、害怕,但我知道自己已經準備好,要享受接下來的一個人旅行。

諮商像在深海中照下一道光亮

在重新爬梳一段「來找心理師」的旅程時,我發現自己有固定的起手式與收尾動作。一開始總會問「我可以為你做什麼?」來確認個案的需要與目標,而結束時則會問「我們有做到什麼?」來確認一開始的需要是否有被較好的回應。

在每一次的尋求回饋過程中,我發現大家總會不約而同的提到幾件事,是他們真真確確能在諮商中感受到的,也是他們覺得正向的經驗。

首先很多人都會覺得有更釐清自己的問題,透過一次次地述說與重新整理,能夠更為了解與認識自己,與自我有更好的連結。然後,大家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想法或自我狀態上產生了有別以往的變化,而那樣的改變通常是自己喜歡的,並感到更可以接納自己的不同部分與樣貌。

最後,他們可以透過在過程中的討論、洞察或各種方法的練習,學習到各種的新方式,也獲得自我成長的可能。此外,也有很多人提到在諮商空間裡能夠很安全、很安心地傾述,不用擔心被評價與責備,可以獲得很好的陪伴與支持,讓他們獲得有別於以往的正向情緒經驗。

諮商像是進入精神時光屋做修煉

看到許多個案在諮商中所獲得的這些正向感受後,覺得這與我所認知到的心理諮商想要給予個案的東西,確實有不謀而合之處。

我認為做心理諮商/治療就像是進入到「精神時光屋」裡面一樣,那是一個很特別的空間,時間的流動性會與外界有些不同,在空間裡也會做出許多很不尋常的事情。

而這些不尋常的經驗,則都是為了協助自己促進更好的「發現與覺察」,然後帶來更深入的「理解與接納」,最後才有機會達到「涵容與改變」。

換言之,這是一個重新整理「自我房間」的過程。

有如《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的作者近藤麻理惠,協助他人做居家整聊、斷捨離,重新打造舒適宜人的生活空間一樣,心理師在做的事情,則是協助每個人去仔細檢視自身的心靈空間,整理各種需要與不需要的堆積物,再按照自身的需求與價值觀來判斷哪些要留、哪些要丟,也會討論要如何設計房間的擺設與做改造。

而在這樣的過程裡頭,我發現「找心理師」這件事,也恰好可以滿足人的一些基本需求,像是獲得安全感、感到重要性、與他人連結及覺得被愛、想要自我成長等。

而這些需求,有時就是因為在平時的生活環境中無法獲得、甚至被打壓,反而可能讓自己覺得不配或不應該擁有,反而形成自我否定與攻擊,卻因為內心還是很需要也很想要,造成內在的衝突與糾結,形成負向情緒與感受,導致生活許多面向上也受到影響。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