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藥林外史》:一位朝廷大臣為什麼要為「何首烏」立傳?

文:鄭金生

(三)文學作品中的藥林藥物知識

中國本草歷來重視從非醫藥書中汲取營養。北宋著名的外史位朝為何本草著作《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其名「經史證類」,臣為就是什麼首烏說該書的藥物知識有著經史書為佐證。其實該書所引的立傳非醫藥書中,經史書占的藥林比重並不大,更為多見的外史位朝為何是文藝作品、地方志、臣為筆記等。什麼首烏

中國早期的立傳文學作品《詩經》之類,就是藥林本草著作的資料來源之一。此外歷代的外史位朝為何志怪小說、筆記雜錄等書中,臣為都有著大量與藥效發現相關的什麼首烏故事,這些故事成為中藥藥效「傳信」的立傳重要途徑。有關內容,可參本書〈藥效的發現與「傳信」〉一章(141–151頁)。

受文學作品影響最有趣的例子是藥物何首烏。該藥並非始見於某本草書,而是出自唐代大臣李翺(?–844)《李文公集》卷十八〈何首烏錄〉。此後該文有《說郛》和《證類本草》(引作〈何首烏傳〉)兩種傳本。李翺謚「文」,故稱李文公。

〈何首烏錄〉之名看起來是藥物專論,其實是一篇人物傳記類型的文學作品。以下錄其梗概:

故事主人翁是何首烏的祖父能嗣(小名田兒),順州南河縣人。田兒「天生閹」(先天性器官發育不全),故年五十八還無妻子。一日田兒醉臥野外,見有異藤兩株,相距三尺餘,居然苗蔓相交,久而方解,如此交、解三四次。好奇的田兒挖出其根,遍問鄉人,無人能識。有人攛唆他服用此藥,於是他將根搗末酒服,經七日「忽思人道」(有了性需求),幾十天後更加強壯,遂娶妻。七百餘日後舊疾皆癒,十年而生數男,後改名「能嗣」。從此這味藥成了何氏傳家之寶,子孫服藥皆壽至百餘歲。因該藥據說有「烏鬚黑髮」的作用,故其孫子取名何首烏,此藥也就叫做何首烏。

這個故事於唐元和七年(812),茅山老人傳授給僧文象。次年李翺寫下了〈何首烏錄〉。得此祕傳的還有浙東知院殿中孟侍御(《證類本草》作明州刺史李遠)。該文除上述傳奇之外,還詳細記錄了該藥的形態和多方面的功能。此後何首烏才被五代末《日華子本草》(約十世紀初)、宋代《開寶本草》(973)正式立條,從而融入主流本草。

一位朝廷大臣為什麼要為何首烏立傳?如何解釋故事明顯的神話色彩?何首烏真的能使頭髮變黑嗎?對此,德國醫史學者文樹德教授(Paul U. Unschuld)有他獨特的見解。他認為李翺和韓愈一樣,是新儒家思想先驅。李翺為何首烏立傳,不過是借〈何首烏錄〉隱喻一個理念——新儒家試圖將道、佛兩教的某些教義融會到儒家學說之中來,以防止儒家思想的消亡。

生來體弱的田兒或許就影射了當時的儒家思想。田兒在荒郊野外遇到了象徵著道家和佛家的兩株植物,服用了精心篩選的這兩株藥物的藥末之後,田兒才變成為「能嗣」,重新繁衍後代,子孫相傳。李翺的〈何首烏錄〉中出現了一個和尚(僧文象)、一個道士(茅山老人),以及儒家的官員,文樹德教授認為大概就是該文隱喻的旁證。

文樹德教授把〈何首烏錄〉作為隱喻,類似一個寓言,此說目前還是一家之見。李翺為什麼能篤信(或者說杜撰)這樣一個傳奇故事,還值得研究。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此以前的醫藥書中,確實沒有關於何首烏的記載。何首烏是蓼科植物,和大黃同科,含有許多和大黃一樣的瀉下成分。如果根據〈何首烏錄〉記載的服用方法(曝乾搗末),該藥只能引起瀉下。即便是明代何首烏的九蒸九曬炮製法,也沒有可靠的臨床證據證實炮製後的何首烏就一定能烏鬚黑髮。

認定何首烏能烏鬚黑髮,很明顯是一種傳奇,本來就當不得真。明代多位醫家反對何首烏補益之論。如葛小溪指出:「此藥味極苦澀,生用氣寒,性斂有毒;製熟氣溫,無毒。前人稱為補精益血,種嗣延年。又不可盡信其說。但觀《開寶》方所云:治瘰癧,消癰腫,減五痔,去頭面熱瘡,蘇腿足軟風,其作用非補益可知矣!」

陳月坡則云:「前人雖有多服延齡種子之說,實未必然,屢有服此而後得急疾至死,而人不能識、不能醫者,皆服此藥之毒而不覺也。觀其氣之腥惡,味之慘烈,原非甘溫和平之品。製非九次,勿寢其毒。」倪朱謨對其功效記載亦深表懷疑。他說:「有人依法修製,信服有年,亦未見其確驗,但生子延壽之說,似屬荒唐!」

現代亦有服用何首烏後對肝臟產生傷害的報導。但由於李翺〈何首烏錄〉的影響太大,即便時至今日,何首烏能烏鬚黑髮的說法依然在許多人頭腦裡根深蒂固。由此可見,文學作品對藥物的渲染,其產生的影響是如何之大!


古代的文學家,大多博學多才。他們的作品裡經常會記錄或反映一些辨藥用藥的經驗。唐代詩人李商隱有一首「無題」詩,其中膾炙人口的一聯是:「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為什麼說「心有靈犀一點通」?《唐詩三百首》注釋引《抱朴子》言:「通天犀角,有白理如線。」又云「謂中央色白通兩頭」。應該說這些注解都不錯,但是對於一個不瞭解犀角鑑別特徵的人來說,讀以上注解仍是霧裡看花,似明非明。其實所謂「一點通」,是鑑別犀角的重要特徵之一。

當代犀牛屬於保護動物,犀角已經禁止入藥。但在古代,犀角一直是非常珍貴的藥品。大凡貴藥都有人做假。要將犀角和其他動物之角相區別,就必須找出它的特徵。尤其是當犀角被剜刻成杯、碗形狀後,鑑定起來困難更多。古人辨認犀角,特別重視其紋理。本草書有關記載很多,如梁・陶弘景云:「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縷,直上至端。」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