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青春個到蘭嶼打工換宿的短暫過客,許書瑜因而遇到了生命中注定的還鄉活另一半,為愛相隨的蘭嶼遼闊她,自此成為這個小島上的媳婦許書一份子,更瘋狂迷戀上島上的瑜小驗最一切與傳統文化。
抱著「希望能為這個島嶼做些什麼」的島體的生想法,許書瑜開始在蘭嶼推動才藝換宿計畫、豐沛製作族語繪本和Line貼圖,青春生命也因此獲得許多豐富而深刻的還鄉活體驗,她開心笑著說:「原來做這些事背後的蘭嶼遼闊最大受益者,其實是媳婦許書我!」
從對當地生活的瑜小驗最一無所知,竟成為傳統文化的島體的生推手
四面環海的蘭嶼並不大,騎著機車不到半天時間就能繞島一圈,豐沛居民也不算多,青春主要是原住民達悟族,不難想像當地的生活與大都會區必定截然不同,這對於剛嫁到蘭嶼的許書瑜來說,不免感到有些難以適應。
除此之外,修讀外語系的她,嫁到蘭嶼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幼兒園當老師,她發現離島資源相當匱乏,就連一位才藝老師都找不到,加上缺少和外界交流的機會,不只島上居民,她自己也變得「小島化」,每天所關注的只是身邊的一些瑣事與八卦,卻少了想要改變生活的企圖心或動力。
希望能做些改變的許書瑜,想到可以將自己曾在澳洲農場打工換宿的經驗,轉換為「才藝換宿」,她立刻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在經營民宿的先生,還跟他說:「反正蘭嶼民宿那麼多,也不缺我們這間,不如用它來做些更有趣的事情吧!」所以從2014年起,許書瑜就利用自家民宿「小島生活」,開始舉辦才藝換宿活動,透過網路徵求有相關經驗的教學人才,以提供一周的免費住宿做為交換,請他們來為蘭嶼的孩童和居民上才藝課。
許書瑜打趣說道:「可能才藝老師會覺得掉入陷阱中,原本以為來住個一周,上一、兩堂課很輕鬆,但其實每一次開課前,我都會花很多時間跟他們做溝通,確保課程內容符合當地人的需求。」
而這其實也是從多次失敗的活動中,所學習到的寶貴經驗。一開始因為對於當地文化還不熟悉,也不了解居民們的生活喜好,許書瑜只憑著自己主觀的想法來設計課程,像是曾舉辦過小農講座、親子教育座談等議題,結果都乏人問津,後來才發現當地人感興趣的,都是能實際運用在生活上的課程,像是燈具製作、自製環保洗碗精等手作課程就非常受歡迎。
當許書瑜越來越能融入當地的生活時,她進一步開始思考如何將課程與當地文化相結合,把蘭嶼人和自然共生共存的智慧帶進來。像是去年開了一堂乾燥花圈的手作課,她想到傳統曬飛魚乾的繩子是用林投樹氣根所做成,對蘭嶼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在地素材,因此就請老師用它來取代原本花圈底部的藤編,讓做出來的作品更具地方特色。
是融合而非衝擊,誰說傳統文化不能展現新樣貌?
至今已辦過近60場的活動,許書瑜坦言,中間也曾歷經迷網和不順遂的過程,像是第一年舉辦街舞課時,就有一位當地居民在網路上留言:「蘭嶼的小孩不需要學習這些。」讓她感到很錯愕,懷疑自己是否因把外來文化帶入,而對當地文化造成衝擊。
對此,她詢問了當地一位年輕藝術工作者,對於蘭嶼傳統文化不斷在流逝的看法,對方回答道:「其實世界各地都一樣,這是活在現代化生活中的必然會面臨到的問題。」這才讓許書瑜豁然開朗,明白才藝換宿只是提供大家一個生活學習的平台,教學課程的其中一個目的,也是為了使現代生活與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因此有興趣的人自然會來,而不認同的人,當然也有權利選擇不參加。
有感於年輕一代的蘭嶼人對於族語越來越陌生,許書瑜希望用更生活化、有趣的方式來吸引他們學習的意願,於是她製作了族語繪本和族語Line貼圖,結果吸引到的不只年輕人,就連蘭嶼長者也都很喜歡,催促著許書瑜趕快進行下一本族語繪本的製作,以及推出更活潑多元化的族語Line貼圖。
想起曾有人指著前方的大海問許書瑜,會不會覺得這一生就被困在了這個小島上?當時的她不知該怎麼回答,如今她已有了這個答案:「這個島看起來或許渺小,但它不但沒有困住我,反而給了我更廣闊精彩的生活,也讓我更加喜愛這個自在的自己。」
台灣的許多偏鄉地區,其實有不少像許書瑜一樣努力突破困境的勇氣青年,中華三菱期望挖掘更多這樣子的青年故事,透過提供一個平台並深入瞭解,讓更多人看到這些年輕人如何用自身力量去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