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科學家首度在血液中發現塑膠微粒,對人體影響仍有待研究

《衛報》報導,科學科學家首次在人體血液裡檢測出塑膠微粒,家首受測者22人中有17人被發現有此情況。度血對人這些微小顆粒可以在人體內循環,液中有待研究最終停留於器官內。發現

研究指出,塑膠體內含有塑膠微粒的微粒健康成年人當中,有一半的體影樣本血液含有寶特瓶原料PET、1/3的響仍樣本含有紙杯、免洗餐具原料聚苯乙烯、科學1/4的家首樣本則含有塑膠袋原料聚乙烯。

有鑑於空氣汙染因子已被證實會對人體器官造成損害且世界衛生組織(WHO)曾經指出,度血對人室內與室外空氣污染已經奪走數百萬條人命、液中有待研究過往研究也發現塑膠微粒會對人體細胞造成損害,發現研究人員因此對這次的塑膠結果表示非常擔心。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生態毒理學教授迪克.維塔克(Dick Vethaak)向《衛報》說道:「研究首次證明我們的血液中存在著聚合物粒子,是一項突破性的結果。」未來,研究將會繼續擴大樣本數,以及增加聚合物檢測的數量。

維塔克進一步表示,塑膠的數量與類型在不同的血液樣本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可能來自於受測者在短時間內與塑膠的接觸,例如:使用內含塑膠膜的紙杯喝咖啡、穿戴塑膠製的口罩等。

塑膠微粒對於人體究竟有多糟的影響?

權威期刊《Nature》指出至今還未有任何實驗直接檢測出塑膠微粒對於人體的影響。

目前唯一可以作為類比的實驗,是將細胞、人體組織或老鼠暴露在塑膠微粒中。一項讓人擔憂的結果指出,與對照組相比,被餵食大量塑膠微粒的老鼠出現小腸發炎、精子、繁殖數量降低、幼鼠體型變小等問題。

此外,也有一些試管內(in vitro)實驗檢測出人類細胞或組織內含有毒素,但目前科學家仍舊無法確定毒素的濃度與實驗物體暴露於塑膠微粒中的程度是否具有關聯。他們也無從推斷這些附著於組織上的塑膠微粒是否會對整個動物體產生健康威脅。

還有一些研究使用聚乙烯進行實驗,然而我們可能攝入的塑膠微粒種類甚繁,因此這些研究結果並不能類推到人類身上。

科學家認為,目前環境中的塑膠微粒以及奈米微粒的含量還很低,不足以影響人類健康,但隨著塑膠汙染變得更加嚴重,情況會更加危險。

全球塑膠汙染現況

《Nature》提到,全球年產大約4億噸的塑膠,2050年的產量將增加一倍以上。即使所有塑膠在明天奇蹟般地停止製造, 垃圾掩埋場以及環境中的塑膠總量仍高達50億噸重。這些塑膠將會繼續分解成無法收集和清理的微小碎片,不斷提高環境中塑膠微粒的含量,此一現象也被科學家稱之為「塑膠定時炸彈」。

科學家預估,無論是被小心掩埋到土裡或是散落在陸地和海洋中上塑膠垃圾,數量將會從6年前(2016年)的1.88億噸,在2040年時達到3.8億噸。屆時,大約有1000萬噸的垃圾將會以塑膠微粒的形式存在,而這項估計還不包括現有垃圾中正在不斷被侵蝕的顆粒。

本月聯合國環境大會則是通過世界上第一個有關塑膠汙染的國際條約,希望能在2024年前結束塑膠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新聞來源

  • Microplastics found in human blood for first time(The Guardian)
  • Microplastics cause damage to human cells, study shows(The Guardian)
  • Air Pollution an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 Review by the Forum of International Respiratory Societies’ Environmental Committee, Part 1: The Damaging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CHEST Journal)
  • Microplastics are everywhere — but are they harmful?(Nature)
  • Nations sign up to end global scourge of plastic pollution(The United Nations)

延伸閱讀

  • 甲殼動物能將塑膠微粒消化成「奈米級塑膠微粒」,對海洋生態可能造成什麼影響?
  • 「毒塑膠」PVC食品容器將退場,環保署預告食物、飲料包裝明年底禁用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黃皓筠
核稿編輯:楊士範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