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國界姊姊
農曆年間,淺談應藏家友人邀約,藝術藝術歡聚探討藝術市場的品鑑支付應用。由於藝術品的價法幾幅經營價格較一般民生商品昂貴許多,因此不太有機會導入普羅的則別電子支付系統,傳統的為讀完幾銀行轉帳、信用卡支付都已足夠對應藝術品的本書支付渠道,在這裡,買過需要被解決的淺談問題並不在於支付的即時性與直效性。
相反地,藝術藝術藝術市場的品鑑成本大宗,仍積壓在「支付場景」(payment scenario)或稱「應用場景」(application scenario)的價法幾幅經營搭建,不管是則別實體的美術館、畫廊、為讀完幾藝博會,本書或虛擬(VR)的體驗儲建,起始造價都是國家建設級的鉅額預算。並不是說貴就不能做或不該做的意思,而是做了之後,能夠為這個產業帶來什麼樣的加值效應。
「Kay,妳乾脆告訴我,藝術品的鑑價法則,憑什麼有些畫那麼貴、又憑什麼另外那些畫那麼不貴?」這位朋友是金融圈金童,一天讀好幾本書。
每每遇到這類英明同好,總帶著請益求教的心情,「我想我先撇除authenticity(真偽)的疑慮,相信您想了解的並不是『真跡當然貴、偽作當然便宜』這樣的腦殘問題,而是明明很多藝術品的風格、材質、年代都相近,身價卻有著天壤之別。是吧?」
「是。」深奧的人都很愛演求知若渴的戲,金融金童當然也是。
「這麼說吧,長期以來,藝術產業存在著一個心照不宣的不用說的秘密。」我托起下巴,真不想把營運內涵都告訴他,「其實藝術品鑑價法則只有一個:leveraged(有槓桿)和non-leveraged(無槓桿)。」
先說無槓桿,一件無槓桿的藝術品價格,原則上應該要等同於藝術品流通地區的區域高階白領一至三個月的薪水。無槓桿的意思,就是這位藝術家是沒有經過二次市場資本運作的。往好處想,這種藝術品賣出就是真的會被掛在牆上;往壞處想,就是這位藝術家並無流動性(liquidity)價值,沒有二次市場行情,當然永遠都是這個價錢。
至於要不要把人家的畫講成「裝飾畫」,這就看個人口德了。我是不會這麼形容啦。因為這牽涉到藝術家的市場意願,跟她/他的創作高度與能量是無關的:這位藝術家希望怎麼在市場上被認知並生存,想自己賣畫,就要自己辦展覽、張羅行銷交易那些。賣得好,藝術家笑呵呵;賣得慢,也毋須哀怨畫廊合作條件差。全球畫廊業都一樣,現金流量表都很不健康……,畫廊老闆都操煩到夜未眠了。
而有槓桿的藝術品,就是有二次市場的資本介入,畫廊原則上能提供相當的保值承諾,拍賣公司也願意提供一定額度的價量支撐行情。而且leveraged的作品,流動頻率跟價格攀升是正相關的,越拍越有行情、越賣展覽邀約越多。正應驗了藝術是奢侈品產業的交易特徵。
Leveraged的藝術品,最理想的歸宿是高端美術館,把美好的歷史新高鎖在美術館殿堂,供民眾參觀瞻仰、供館員導覽解說。是一個完整的「藝術無價」之實踐歷程。
慶幸的是,金融金童跟普遍金融圈藏家一樣,不會誤認為讀完幾本書、買過幾幅畫,就可以跳下來經營藝術這一行。「你們market base太小了!」每天billion來billion去的人,自然能理解、垂憐、進而領悟:藝術真是一項清風志業!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藝術家的自營現象(上):全球景氣疲軟,畫廊界的貼心暖主幾乎絕跡
- 藝術家的自營現象(下):市場與創作的矛盾,到底誰受了委屈?
- 藝起加油ART:武漢肺炎衝擊藝文產業,藝術家發起小額作品購藏「疫起來互助」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