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跳脫「可以、不可以」的陷阱,使用「有條件的反問」創造雙贏

文:澤爸(魏瑋志)

有條件的引導有條反問,讓孩子思考後果

有天早上,孩說女兒有點感冒,出內創造很輕微但昏昏沉沉的心話陷阱起不來。由於,跳脫澤澤要提早到校擔任糾察隊,使用雙贏我先送澤澤上學,反問再回來接女兒,引導有條順便讓她多睡一會兒。孩說

回來後,出內創造老婆對我說:「女兒問可不可以請假,心話陷阱因為她還想睡。跳脫」我直接去房間關心女兒。使用雙贏

「女兒啊?妳還好嗎?」我先關心她的反問狀況。

「想睡覺。引導有條」女兒的聲音仍有點無力。

「有哪裡不舒服嗎?」摸摸她的額頭,沒有發燒。

「沒有,就只是想睡覺。」

「媽媽說,妳想請假睡覺,是嗎?」

「嗯。我想請整天(其實是半天,小二讀半天課)。」

「妳覺得自己有不舒服到要請整天嗎?」

「沒有。」

「如果沒有那麼不舒服的話,爸爸有三個建議,妳可以想想看喔。第一,如果妳醒了,現在起來,時間還來得及,不會遲到。第二,妳想再睡一下,我們請早自習就好,第一堂課前到。爸爸陪妳去跟老師說。」

講完兩個建議後,接著提出最後一個:「第三,真的很想睡,我們直接請半天,但是,因為妳連上課都沒精神了,所以,在家只能休息跟做靜態的事,沒有玩、也沒有電視,而且今天的功課還是要當日完成。妳評估身體的狀態,想一想,如果這三個妳都不想要,妳可能自己要想一個不用請整天的辦法,想好了再跟爸爸說。」

我離開她的房間後,過了一會兒,女兒很快的就穿好制服出來了。

「所以,妳決定去上學了?」我問。

「對。」女兒肯定的回覆。然後,很快速的吃完早餐、刷牙,花不到幾分鐘我們就出門了。

有條件的反問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維護他的自主想法,只是,尚在「無律」居多的孩童階段,完全放手由他作主,多半會做出不周全的決定。我們不用跳進「可以」或「不可以」的陷阱題裡。而是使用「有條件的提案」來反問討論出具體的雙贏辦法,由孩子思考。

「有條件的反問」的語句用法:提出滿足孩子需求後的相關條件。再搭配能符合親子雙方需求的爸媽提案,讓他思考。當然,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是不能碰觸到教養的底線。

「如果你不想現在寫功課,想要回來之後再寫,那麼,我們就提早回來,有充足的時間讓你寫功課。」(有條件的提案1)+「不然,你現在能寫多少,剩下的功課,我們帶去寫,寫完之後再去玩,我們就不用提早回來,可以玩得比較盡興。」(有條件的提案2)+「你認為哪一個比較好呢?」(反問)

沒有否定孩子的想法,也沒有強迫接受任何意見,而是理解他的需求,加上條件限制與多重選擇,再讓他思考。

如此的互動模式,孩子的感受是被接納、被允許,以及被包容,帶有尊重的情感下,全面性的逐一審查,做出非情緒化的理性抉擇。

決定出門的背後原因

我帶女兒上學的路上,還發生了一點小插曲,想要分享給你們。

「是什麼原因讓妳選擇了現在出門?」(好奇現在的想法)在路上,我問她。

「因為我不想要在早自習時進教室,也不想要在家休息這麼久。」女兒說。

「是喔,早自習結束時進教室,也不喜歡喔?」(好奇現在的想法)因為我認為這是個還不錯的選項。

「不喜歡,因為我進門時,大家都會看我,我不想要被盯著看。」

「同學在看妳的時候,有什麼感受?會擔心?或者是緊張嗎?」(以感受為出發點/有範圍的選擇題)

「都有。」

「擔心什麼呢?」(順著她的話來反問)

「擔心他們會笑我。」

「笑妳什麼呢?」(好奇過去的事件)

「笑我:哈哈,妳遲到囉。」她還模仿了一下。

「哇~被笑的感覺真的很不好。妳曾經有被這樣笑過嗎?」(體會她的感受/回溯過往)我想到,她的感受可能與過往經驗有關。

「有一次,在小一的時候。真的很奇怪耶,遲到就遲到啊,幹嘛要笑我?」她似乎想到過往,還是有點小生氣。繼續說:「所以,現在有人遲到了,我會做著自己的事,不會特地去看他們,因為,我知道這個感覺很不好。」

「當時,很難過嗎?」(好奇過往的感受)我關心反問。

「嗯。」

剛聊完,也正好到學校了。我先抱抱她,緩和一下情緒,才趕緊匆忙說聲掰掰,進去了。

爸媽認為最好的辦法,不代表孩子也是這麼認為。這段在路上的對話,證明了我們的每一個感受與決定,其實都有其背後的原因、想法與經歷。

透過發問與對話,一層又一層的沿著線頭往上游探索,才能夠理解孩子內心的整段心路歷程。

思考後果的反問

有位媽媽帶著孩子來聽我的演講,Q&A的時候,問我一個問題:「他(指著旁邊的男生)每次在睡前,總是要不斷地催他去刷牙、洗澡,他都說不要,一直拖。到底該怎麼跟他說?」

「孩子幾歲?」我先問年齡。

「升小五。」媽媽回答。

「平常都是怎麼說的呢?」

「快點去洗、要十點了、很晚了、再不去的話就⋯⋯」媽媽大概說了一下。

「哈囉,弟弟,你好。介不介意叔叔直接來跟你說說看呢?」我大致了解後,對著坐在一旁的男孩詢問。

「嗯。」他點頭。

「假設現在是晚上九點半了,你還沒刷牙洗澡,現在我假裝是爸爸要叫你囉,然後,你像平常一樣就可以了。好嗎?」我說明了情境。

「好。」弟弟準備好了。

「兒子,九點半囉。要去刷牙洗澡囉。」我先開口提醒。

「我不要去。」看來他已經在狀態裡了。

「你在做什麼?讓你沒有辦法現在去呢?」(好奇現在的事件)

「我在玩。」

「好的。爸爸理解你想玩,而爸爸擔心的是如果太晚去洗澡會太晚睡。所以,爸爸希望你十點就要全部弄好,躺在床上準備睡覺。如果十點前要弄好,你認為要幾點去刷牙洗澡呢?」(先設定框架再選擇)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