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博导尤雅研究“钠”近十年 她说事业才刚刚起步
从美国回来一年多了,钠尤雅时常翻看导师古迪纳夫为她修改的后博论文,导师逐句手写勾画。导尤 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古迪纳夫,雅研54岁时开启锂离子电池研究,究近成为“锂电池之父”,年说90岁之后,事业开始研究钠离子电池,才刚97岁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刚起 “导师马上99岁了,钠仍然工作在科研一线。后博”85后姑娘尤雅从2012年读博士期间开始研究钠离子电池,导尤如今是雅研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博导。研究步入第10个年头,究近她说,年说事业“才刚刚起步”。 锂电池,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1991年在日本实现商业化后,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电子产品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但锂资源储量有限,且70%分布在南美洲,我国80%的锂资源依赖进口。可否开发出一种新型材料电池,摆脱对锂资源的依赖? 2010年,22岁的尤雅从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本科毕业,来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深造,师从郭玉国研究员。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尤雅注意到,钠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将目光锁定在了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上。 在工作原理上,钠离子电池与锂电池基本相同:依靠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可逆脱出与嵌入,实现能量存储与输出。听起来简单,要想攻克其中的关键技术,并非易事。 正极、负极、电解质,是组成电池的三大核心材料,正极材料决定着电池的性能和成本。首先,怎样找到便宜、性能又好的正极材料,亟待解决。 当时,国内有关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刚刚起步,课题组里,也从来没有人涉及过该领域。尤雅没有被困难吓倒,她整天泡在实验室,与导师讨论实验方案,加班加点开展试验,反复论证实验结果,最终,开发出一类具有大的储钠空间的普鲁士蓝类正极材料,并首次提出了其“(准)零应变”特性。 在此基础上,尤雅进一步展开系统研究,2015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彼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材料研究所,关于新型二次电池的研究全球领先。这一年,尤雅来到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 初来乍到,她第一感觉“有点失望”。学校的实验设施等硬件条件并不如国内的一些研究所,有的仪器数量有限,使用时需要排很久的队。但很快,她就被实验室开放的学术氛围、导师的学术热情折服了。 “导师很勤奋,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非常顺畅。”让尤雅敬佩的是,古迪纳夫每天清晨7点就到达办公室,周末有时还会将工作带回家。只要不是特别忙,他办公室的大门永远敞开,学生有疑问随时可以来讨论,即使是初阶的问题也没关系。他告诉学生,“Nobody knows everything(无人知晓所有事)”,并谦虚地表示,交流时自己也是在向同学们学习。 这也启发了尤雅,要勤于思考,敢于探析与质疑,勇敢地去做有开创性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对学术的追求与热情。 博士后期间,尤雅致力于开发研究如何让钠离子电池具备更高能量的密度与更长的使用寿命。她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实验技能,提出了对电极材料体相和界面的双重稳定机制,开发出在高压4.5V下仍能稳定工作的电极材料,并在材料、化学等领域的国际高影响力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获得同行的肯定与广泛引用。 科研之余,尤雅结交了许多留学生朋友,领略了多样的异国文化。但她发现,最好的朋友还是中国的同胞;大家喜欢的聚会与消磨时间的方式,依然与在国内时相同,最爱吃的食物是中国菜,最想念的是祖国的亲人。“身处异国他乡,内心还是缺乏归属感。” 2019年6月,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尤雅没有犹豫,选择回国。 “只要年轻人愿意干、有冲劲想干,学校就会尽其所能地支持,校园实验用地已经很紧张了,还为我配备了一处约90平方米的实验室。”实实在在、高效的行动让尤雅倍感温暖。学校还开通绿色通道,3天内帮她办好入职手续;两天后,办公室也装修完毕。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有益补充,未来,钠离子电池有望在低速电动车、电网储能等领域获得应用,为我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保障。“虽然经过10年发展,我国钠离子电池研发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一些核心材料体系上拥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但在国际上,竞争仍十分激烈。”尤雅深感时间紧迫。 入职武汉理工大学后,尤雅迅速组建起了科研团队,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搭建起一套完备的集材料合成制备、器件组装表征、性能测试于一体的实验平台。随后,她带领团队继续致力于提升钠离子电池综合性能、使用寿命等方面的研究,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尤雅延续了在美国时加班加点的工作状态,为了赶进度,工作到凌晨是常态。“可能我比较幸运,做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容易沉浸其中。” 与古迪纳夫一样,她也尽力去营造开放的交流氛围。学生张丽晓记得,老师对实验要求高标准的同时,总是鼓励大家要善于找到领域内的“痛点”,科研是点滴积累、水滴石穿的过程,“锁定了方向,就要持之以恒为之努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85后博导尤雅研究“钠”近十年 她说事业才刚刚起步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2-08 09:29:09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 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
- 中國及巴基斯坦帶頭反對,世衛大會排除台灣參與WHA,日英法捷加等國代表發言挺台
- 南北分裂之北伐政治秀(上):屢戰屢敗的「廢物將軍」,卻是劉宋北征第一把交椅
- 台灣缺工問題不是因為少子化而是低薪,要解決只有三條路可走
- 农品云集,入粤融湾!2024脱贫地区“土特产”走进大湾区推介周启动暨全国农产品采购商联盟成立活动成功举办
- 走進德國人的喪禮:只有三人參加,離世八年前她就把遺囑寫好了
- 上海疫鄉人2:異鄉未能變家鄉,離開前最後一眼是陌生的上海
- 【專訪】韓國作家李琴䬁:20年來撫慰無數兒童性侵受害者與親屬,也包括她自己
- 美國法院強制馬斯克出席聽證會 以調查收購推特時是否違法
- 輝能科技投資法國喊出「我們不只是一家台灣公司」,為何引發議論?
- 随机阅读
-
- 春节假期安徽省或有雨雪登场_
- 南北分裂之北伐政治秀(上):屢戰屢敗的「廢物將軍」,卻是劉宋北征第一把交椅
- 【專訪】韓國作家李琴䬁:20年來撫慰無數兒童性侵受害者與親屬,也包括她自己
- 中國啟動階段任務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可能成下一個美中競逐目標
- 玩转年俗乐翻天,汕尾请你“跳村游”!
- 5億高中生墜樓案疑點重重,律師要求法院調查毒物、指紋等9大證據,夏男7日內歸還遺產
- 《你不是不會做事,是不會說話》:說話方式反映一個人內在的同時,也形塑了人心
- 文化部成年禮金QA:誰可以領?有哪些優惠?沒有手機、網路可以使用嗎?
- 关于2025年“春节”假期全市消防窗口便民服务工作公告_
- 大數據看超商浩克事件:過半討論來自中間選民社群,但政治人物評論少
- 性騷擾與歧視已成為醫學院「必修課」,但受害女性卻仍多選擇沉默
- 超過七成加害者是熟人,性暴力經常意謂著對親近之人「信任的毀滅」
- 新專輯銷量破紀錄 「霉霉」感謝粉絲:謝謝你們的傾聽和播放
- 走進德國人的喪禮:只有三人參加,離世八年前她就把遺囑寫好了
- 【影片】NBA東區冠軍賽神逆轉:塞爾蒂克0.1秒絕殺熱火,3連勝扳平戰局
- 牙醫解惑:網傳「刷牙不漱口,更能防蛀牙」是真的嗎?
- 千年草提取物对人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及其抗衰老作用(一)
- 美國大力投資最強「非核炸藥」CL
- 蘋果公布供應鏈名單外界解讀「去中化」,台灣業者45家持平,「印度製造」有哪些困難待克服?
- 梅西正式離開巴黎聖傑曼,未來可能加入邁阿密國際或沙烏地希拉爾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