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泰龍醫師
今天要講的植牙前「骨頭」具體來說都是指被牙齦包覆的「齒槽骨」。
牙科中的先將骨質流失並不侷限哪個年齡層,我在臨床上就遇過不少年紀輕輕卻骨頭條件不佳的缺失人(長期缺牙、牙周病等導致),骨答個要順利完成植牙,頭找首先要將缺失的回來骨頭找回來。
Q1:想植牙一定要補骨粉嗎?
答案是牙醫「不一定」。醫師會根據植牙區骨頭狀況,師解決定需不需要補骨(Guided Bone Regeneration)。最常植牙
一般來說,補骨植牙周圍所需要最少的問題骨頭高度大約10毫米,寬度7至8毫米,植牙前但這數字不是先將絕對,臨床上會有例外情形:例如牙位的缺失不同、患者構造限制等。骨答個
當患者骨頭條件不足時,補骨是不可或缺的過程。醫師會使用骨粉、再生膜或其他醫療再生材料來達成骨頭新生。
跳過補骨、直接植牙有什麼影響?
我們可以把植牙和補骨分別比喻成「房子」和「地基」。如果房子的地基不好,很容易因為地震或天災而倒塌、毀損;同理,如果骨頭不好,植牙的失敗率也會提升。
臨床上,如果患者缺牙區的骨頭形狀較薄,植牙時就像把房子蓋在懸崖邊;如果骨頭凹陷又鬆軟,就像是把房子蓋在泥沼地。
因此,當植牙區的骨頭條件不盡理想時,適度補骨有助於植牙穩固且健康。
Q2:補骨費用有沒有公定價?
由於補骨手術不在健保給付的項目內,因此須由患者自付費用。費用隨著手術難度、風險高低、材料用量不同而異。以目前一般行情,每顆牙補骨費平均約1萬至3萬元不等;若是骨頭嚴重缺損凹陷,費用可能會超過3萬元(註1)。
補骨的軟、硬體成本
- 再生材料成本高昂:一片再生膜動輒數千或破萬元,小小一罐骨粉(0.5g-1.0g)要數千元(秤重起來比黃金還貴)。
- 特殊手術器械與硬體設備:在進行難度較高的補骨手術時(如鼻竇增高術、垂直骨增高術等),須使用超音波骨刀機、水雷射、高階電腦斷層等輔助,這些設備要價高達六、七位數字。
- 醫師專業價值:手術醫師要達到高成功率及傷口完美癒合,須經過上百台刀的歷練、五年以上的專業培訓、參加無數場研討會及上百學分的再教育課程。這是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隱形成本,卻也是攸關手術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
骨粉成分是什麼?
骨粉是補骨的核心,而且根據製作材料不同,大致分為自體骨、異體骨、異種骨及合成骨這四種,我用一張表格幫大家畫重點:
骨粉種類 | 骨粉特色 | 骨粉價格 |
自體骨 (Autogenic Bone Graft) |
| 不需材料費,價格較低 |
異體骨 (Allograft) |
| 來源取得不易,價格高 |
異種骨 (Xenograft) |
| 依材料來源、製成不同,價格中~高 |
合成骨 (Synthetic Bone Graft) |
| 價格較低 |
- 由於骨粉種類繁多且特性不同,手術前建議與主治醫師充分討論。
Q3: 補骨會痛嗎?
因補骨會有切開、縫合的傷口,術後難免會出現疼痛、局部組織也可能腫脹或臉部皮膚瘀青,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至於有多痛?疼痛程度因人而異,主要受到補骨範圍大小、手術時間長短、醫師手術方法不同、患者本身體質等條件影響。
當你感到不適時,可搭配醫師開立的處方藥物緩解症狀,疼痛感也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退。
Q4: 補骨完要多久才能植牙?
由於補骨是利用再生材料來誘導人體的骨細胞新生,生理上本來就需要較長時間來生成骨質,一般補骨後約需等待 6 至 10 個月之後才能植牙。(每位患者條件不同,等待時間也不盡相同)
補骨的時機點分為以下兩種:
- 先補骨,再植牙。
- 植牙同時補骨。
兩種方式需依照臨床狀況與醫師專業評估而定,無法一概而論,本篇暫不討論。
Q5: 補骨會失敗嗎?
不如說,任何醫療行為都有不確定性,無法百分之百保證每一次成功,補骨屬於手術的一種,本身也有隱藏風險。
然而,想想巨額的材料成本、骨質條件不足導致手術環境更艱難……相信我,牙醫師一定比患者還希望補骨成功、提升植牙成功率,重新給患者一顆健康的牙齒。
身為患者的你也可以做到以下幾件事情,幫助你的植牙補骨手術更順利:
- 戒菸、戒酒。
- 手術後暫時避免用手術部位咀嚼、避免拉扯傷口導致再生材料移位。
- 保持口腔清潔(牙周病必須先治療與控制)。
- 若有全身系統性疾病,請告知醫師,並做良好監控(如血糖、血壓、凝血功能等問題)。
- 選擇專業、合格牙醫師治療,並遵照醫師囑附。
結語
補骨是一個常見的統稱,因應不同狀況也有其他別稱,例如骨脊保存術、齒槽骨保存術、鼻竇增高術、垂直骨增高術、水平骨增量術等等,當今天遇到一個陌生的牙科名詞,大家都可以勇於詢問醫生不了解的部分及必須性,一起讓植牙穩固又耐用。
註釋
- 根據臺北市醫療機構牙科收費標準表項次3-44~3-47,補骨費用訂為15,000至60,000元,依照不同困難度及材料使用費用會有落差。
本文經品味牙醫師心底話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蕭汎如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