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伪科普视频 还网络生态“清朗”蓝天
“苦瓜加一物,清朗疾病都让路”“教您一招当天见效”……新媒体平台上,整治一些看似知识满满、伪科网络实则充斥着谣言和暗示的普视频还健康类“科普”短视频甚嚣尘上。穿着白大褂的生态所谓“专家”、须发皆白的蓝天“中医世家”卖力讲述疾病危害,甚至假借公众人物的清朗视频画面,配上假声道,整治听上去有理有据,伪科网络实际上就是普视频还要把观众“忽悠瘸了”,推销他们的生态“产品”。 为这些伪科普买单的蓝天受众,常常是清朗诚心求医问药、但科学素养不足的整治中老年群体。而算法和推送,伪科网络又使人们的信息获取往往难以突破“茧房”。打着健康幌子的伪科普视频传播,不仅威胁着受众的健康安全,更损伤着科学界的公信力,亟须多措并举,正本清源。 3月28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透露,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重拳整治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恶意炒作等突出问题,破解“自媒体”信息内容失真等深层次问题。伪科普的本质就是披着科学外衣的虚假信息,但这层“外衣”因更具迷惑性,增加了辨识和打击的难度。因此,“清朗”行动的扎实落地,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雷霆出击,更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久久为功。 一方面,平台要压实主体责任,加大对伪科普账号和短视频的清理、监管和惩治力度,对发布视频的医学专家身份进行识别和认证,及时建立和更新科普黑名单、白名单制度,共同铲除伪科学的土壤,让伪科普视频无法立足。同时,要引导推出更多的优质科普视频,让更多专业人士成为科普“主力军”,做好对“新事物”“新概念”的解读,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兴办科普事业,推出一批感染力强、影响力大的科普短视频。 另一方面,应该进一步普及基本知识,提升公众鉴别能力,让“一眼假”的劣质内容丧失市场。这些基本信息素养包括:第一,对于夸大其词的视频标题和引导词应保持清醒和警惕,不要误入标题党的陷阱;第二,注意科普视频的来源是否为权威媒体或账号,具有官方和平台认证的身份更可信;第三,通过视频声画分离的特质做出判断,识破移花接木的剪辑障眼法。特别是针对中老年人容易被伪科普侵害的现状,要强化干预举措。中老年人对医疗、养生类科普的需求大,但他们对网络言论往往不分真假,全盘照收。社会、家庭、年轻人要更加关心中老年群体,提高中老年人对于假信息的警惕意识,相关部门和平台要为“银发族”提供高质量的健康科普食粮。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科学监管。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治理力度,围堵虚假信息的网正越织越密。我们不仅期待职能部门重拳出击,也希望全社会共同亮剑,让真知识脱颖而出,让伪科普无处容身,还网络生态“清朗”蓝天。 ◎周倩莹整治伪科普视频 还网络生态“清朗”蓝天
编辑:汤晓雪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3-03-30 08:56:16 【字体:小 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深入普查一线,探讨土壤三普阶段性成效及进展情况
- 2023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出炉:高新企业占比远超全国水平,东北这个市跻身十强|快讯
- 需求复苏带动“经济风向标”回暖,1月PMI超季节性回升背后
- 占比近五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导A股年底并购大戏
- 芦山县城临时“帐篷学校”第一课
- 1.07亿人次坐火车回家了!春运客流保持高位运行|快讯
- 消费踩油门!2023年社零总额创历史新高,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
- 降幅继续缩窄!前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7.8%|快讯
- 江苏南京:抽检夏季冷冻饮品210批次 合格率100%
- 中国288个城市品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大幅回升
- 三部门:从横琴经“二线”进入内地,不超过8000元人民币的可予以免税放行|快讯
- 跨国巨企:成功源自中国稳定的供应链
- 5校登记入学计划招生420人
- 前11月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1.5%,基建投资仍保持一定增速|快讯
- 链中国,链世界!增强全球产业链韧性,让供应链变“共赢链”
- 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加速
- 给农村党员“充电” 为乡村发展“赋能”_
- 商务部最新定调:外贸回稳向好势头不变,明年有望回正
- 设立“国家出资公司的特别规定”专章,新《公司法》落实国企改革重大部署
- 杨军在调研“三新”党建暨指导联系党支部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时强调 坚持党建引领 树牢为民导向 以高质量党建保障高质量发展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