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我市社会救助提标扩围增实效暖民心

我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市社实效紧盯困难群众急难愁盼,助提通过持续提标扩围、标扩深化救助改革和强化数据赋能,围增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暖民切实兜牢兜准兜好民生保障网。市社实效

持续提标扩围,助提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双提升。标扩一是围增淮南市自2016年以来连续8年提高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2023年7月1日,暖民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84元、市社实效755元,助提增幅分别为8.1%、标扩6.6%。围增二是暖民修订完善低保、特困等实施办法,落实就业成本扣减、低保渐退、低保边缘家庭中重病重残“单人保”等政策,不断扩大保障范围。

深化救助改革,救助及时性和便捷性双提升。一是率先在全省推行我市户籍居民在实际居住地申请办理低保和特困,并全面推行低保和特困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工作,将办理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二是全面落实乡镇(街道)备用金制度和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政策,对特殊急难情况,可给予低保月保障标准24倍的临时救助。2023年上半年,乡镇(街道)直接为1390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23.4万元,给予34名特殊困难群众超过低保月保障标准12倍的救助40.3万元。

强化数据赋能,救助时效性和精准度双提升。充分应用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加强与乡村振兴、医保等有关部门数据共享与比对,实现了对全市13.7万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预警全覆盖。通过线上预警与线下核查相结合,信息比对与主动救助相结合,主动摸排与认定帮扶相结合等方式,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从“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通过与医保部门数据比对,2022年以来为个人自付费用较大的1051名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330万元。(记者 贾 静 实习生 刘羽佳)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