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航運業面臨「特斯拉時刻」,全球首艘電動貨船每年可減少1000噸碳排放

全球航運業正在面臨「特斯拉時刻」。航運貨船《金融時報》報導指出,業面幫助貨船、臨特公共設施進行數位轉型的斯拉時刻首艘少噸跨國大廠康士伯數位(Kongsberg Digital)全球執行長Shane McArdle認為,目前航運業受陸路運具影響,全球開始運用新能源、電動進行數位轉型,每年未來船運公司、可減船東,碳排貨主甚至港口都有巨大變動。航運貨船

全球航運業正在面臨轉型

全球遇到的業面氣候變遷的挑戰,紛紛制定2030碳中和的臨特目標,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至零,斯拉時刻首艘少噸或者將其排放量與從大氣中移除的全球溫室氣體量相等。

要實現碳中和,電動需要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但不限於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高能源效率、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改善工業和農業生產方式、增加森林覆蓋和碳捕獲技術的應用等。

然而,陸路運具已經開始積極轉型,包含美國電動車巨擘特斯拉(Tesla)、中國比亞迪(BYD)等業者出貨量也跟著提高,逐漸改變由燃油為主的產業結構。

而這股碳中和趨勢,也在全球航運業發生變化。《金融時報》訪談康士伯數位(Kongsberg Digital)全球執行長Shane McArdle指出,氣候變遷引起全球關注,能源轉型在各行各業中發生,當然航運業也不例外,據數據顯示,航運業佔全球碳排3%,佔全球燃料消耗量的4%,是需要關注的產業。

為了使讓航運業進行節能減碳轉型,Shane McArdle認為,由兩個部分下手,首先是技術創新,像是新型燃料運用,也包含了離岸風電、氫能及碳捕捉等;其次是進行數位轉型,讓船公司得更好獲得數據,才可以進行降低成本、節能減碳的政策。

他特別提到,數據需要串連,而不是單獨存在,假如,只有一艘船進行數新能源、數位轉型並無法帶來產業的大改變,必須鼓勵產業數據開放,讓船運公司、船東、貨主甚至是港口城市等都參與進來。

事實上,全球首艘電動貨櫃船已經於2021年下水運作。這艘船是全電動自駕貨船——比克藍號(Yara Birkeland)當時於挪威亮相,完成抵達奧斯陸港的初航,2022年投入商業營運,在挪威南部海航行運送肥料。

全球首艘電動貨船進行商用

2017年,比克藍號是由亞拉國際公司(Yara)與KONGSBERG 海事技術公司開始合作開發,目標是打造零碳排放,無船員的全電動自駕貨船,全長達80公尺、載貨量120TEU(載重量3200公噸),每年可減少1000 噸碳排放,相當於4萬趟柴油卡車運輸。

根據當初曝光的資料顯示,規格方面,比克藍號上8個電池由瑞士鋰離子電池公司Leclanche提供,電池容量7MWh,相當於100輛特斯拉電動車。

不過另一方面,Shane McArdle也指出,中國企業對於數位化有相當高的需求,康士伯數位有50%的新增訂單都是來自中國,顯示出中國數位轉型的企圖心,還有中國海事服務中心(China Maritime Service Center)要替其國內180萬海船海員進行數位化的培訓。

他強調,這個數字是很驚人的,這些培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海洋人才隊伍的建設,將非常有助於海洋企業的發展,可以預期中國在未來的產業中更具有戰鬥力,而中國作為全球的造船大國,每年的訂單全球居冠,都是倚賴規模取勝。

至於在更高階的船隻,或者是特殊船隻等製造上,中國目前還不是全球最好,但未來恐藉助數位化的技術,可以在這些領域有所突破。最後,毫無疑問的新能源、人工智慧(AI)正改變空中運具也改變了海上運具的模式,正在面臨所謂的「特斯拉」時刻。

延伸閱讀

  • 《權力遊戲》:特斯拉在地球上最昂貴的地方學會了造車,現在轉向以廉價勞動力聞名的國家
  • 鴻海與全球知名車廠Stellantis合資成立SiliconAuto,發展先進車用半導體
  • 美議員組團向福特、通用施壓,車廠面臨「中國電池 vs 廣大市場」的艱困抉擇
  • 電池大廠寧德時代加碼投資2469億元,專家:中國再生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取得先機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