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四点半”课堂关爱城市流动儿童

“以前放学以后总是四点半一个人待在教室里,班级门锁了以后就只能去爸爸上班的课堂工地外面等着他。不像现在,关爱即使下了课还是城市能和同学们一起安心做作业,有时候还能一起阅读课外书和观看电影。流动”金岭中学三年级五班的儿童张越开心地说。

12月22日,四点半在田家庵区金岭中学流动儿童之家内,课堂该区七彩阳光社工志愿者刘春侠正和学校老师们一起,关爱共同为社区的城市孩子辅导课后作业。张越是流动首批加入“四点半”课堂的流动儿童,两个月的儿童学习经历,已经让她与“四点半”课堂的四点半义工和老师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据了解,课堂今年10月下旬,关爱由淮南市田家庵区七彩阳光社工服务中心承接的安徽省民政厅“江淮社工行动”——成长相伴城市流动儿童社工服务项目正式启动,在为金岭中学的城市流动儿童提供的服务中,学生放学后的“四点半”课堂应运而生。

“流动儿童”即城市流动人口的子女,学生四点半放学回家后由于父母仍在工作岗位得不到有效照顾,尤其大多数家庭人员由于收入低,无法为子女报名参加各种课外班,学生放学后和节假日无人照看而出现了一段“管理真空”。如何让外来子女更好更安全地度过这段“真空”时间,成为困扰很多外来父母的难题,也成为了辖区管理的一个不安定因素。

针对这一现状,田家庵区洞山街道利用本社区社工队伍成熟优势,集中组织全区三十余名退休志愿者,选择外来人口较多的龙泉街道金岭社区,开展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四点半”课堂,让这些孩子放学后不再“放羊”。

为保证孩子的安全,该社区“四点半”课堂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为每一个学生登记造册,认真记录孩子的学习情况、特长爱好、家庭住址、家长的联系方式,确保能够及时联系到孩子及家人,详细记录其每天的学习情况及到校时间、放学时间。放学后没有及时赶到课堂的,社区义工志愿者会在第一时间联系学校和学生本人,及时了解学生情况,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截至目前,该社区“四点半”课堂已成功收入辖区流动儿童48人,其中小学生37人,中学生11人。下一步,该区将以“社工+教师”的“四点半”课堂经验为起点,通过探索采取“校校”结对、“社工+志愿者”、“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模式,积极开展流动儿童关爱服务活动,搭建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平台。

(记者 李东华 通讯员 孔宪姣)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