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星報》:性別文化年齡或會影響對表情符號的解讀
表情符號已成為數字世界的馬來通用語言,能夠快速有效地傳達情感和想法。西亞星報性別不過《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期刊最近發表的文化一項研究報告表明,人們對表情符號的年齡理解可能會因性別、年齡和文化的或會號不同而產生很大差異。 這項研究以性別、影響年齡和文化為背景,對表分析了523名表情符號使用者的情符行為,其中243人來自中國,解讀270人來自英國,馬來還有10人來自其他國家,西亞星報性別51%為女性,文化49%男性,年齡年齡在18歲至84歲之間。或會號參與調查者被要求評估24個表情符號所對應的影響情緒,這些表情符號包含6種不同的情緒狀態:快樂、厭惡、恐懼、悲傷、驚訝和憤怒。 該研究所使用的表情符號來自4個網絡平台:蘋果、安卓、微信和Windows,每個表情符號都會在調查過程中出現多次,參與者需要對表情符號出現時所傳達的情感進行解讀。結果顯示,參與者的年齡、性別和文化會對他們如何解讀表情符號帶來重大影響。研究人員指出:「參與者年齡越大,對表情符號的解釋就越不符合表情符號本身所對應的情緒。」事實證明,年輕人能更好地準確識別表情符號中的情緒寓意。 就性別而言,女性往往比男性更能準確地將快樂、恐懼、悲傷和憤怒等情緒與表情符號相匹配。而面對表達「驚訝」和「厭惡」的表情符號時,女性和男性的識別能力不相上下。作者寫道:「識別驚訝需要對面部的上半部分(眼睛)和下半部分(鼻子和嘴巴)同時進行審視。女性更傾向於看眼睛,而男性更傾向於看嘴巴,以致兩性在識別驚訝表情時具有同樣高的準確度。」 在跨文化對話中,這一研究對表情符號的使用也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結果顯示,總體而言,中國參與者正確識別表情符號的比例低於英國參與者。然而,研究人員指出,在中國,人們可能會以不同的理解方式使用表情符號。例如,雖然表情符號「笑臉」對大多數互聯網用戶來說象徵着快樂與善意,但在中國,該表情符號通常用來表達偏負面的情緒,比如諷刺。「與西方人相比,東方人傾向於用表情符號來指代完全相反的情緒。」 研究人員還強調了需要在這一領域進行進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在我們的研究中,沒有要求參與者提供性別、年齡和文化之外的人口統計信息。在未來的研究中,應該考慮衡量參與者更詳細的個人信息,包括可能與面部情緒識別能力相關的個體差異等,這將會更有趣。」 (來源:環球時報)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皇甫山科普宣教馆举行揭牌仪式_
- 排查不合格防晒类化妆品
- “6.26”国际禁毒日: 禁毒宣传在行动
- 县人武部全面推进大学生士兵征集工作
- 全国花样滑冰冠军赛落幕
- 市监察局、民革市委到钱桥镇开展脱贫攻坚专题调研
- 证监会:严惩操纵市场恶意做空 切实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 罗成圣会见杭州颐高集团客商
- 亚冬会余热未散 全国冰雪旅游消费持续升温
- 刘亚东率队参观省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
- 罗成圣主持召开琉璃瓦厂规范化管理工作专题会
- 我县召开ppp项目推进会
- 网络实名制,在争论中从“幕后”走向“前台”
- 水情通报(7月8日8时)
- 刘亚东调研就业扶贫基地和扶贫驿站建设情况
- 我县召开“五务”公开监督机制建设工作推进会
- 射击世界杯阿根廷站中国队5金收官排榜首
- 县委政法委组织党员参观市党风廉政教育展厅
- 搭建就业平台 助力精准脱贫
- 我县光伏扶贫项目实现全覆盖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