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别让网购食品变成“纠纷食品”
媒体:别让网购食品变成“纠纷食品”
编辑:汤晓雪 来源:北京青年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2-09 08:57:37 【字体:小 大】啥商品网购纠纷多?纠纷食品司法大数据给出了答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特点和趋势(2017.1-2020.6)》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媒体在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中,别让变成食品类纠纷占比接近半数,网购为45.65%。食品(2月8日《法治日报》)
新《食品安全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纠纷食品食品法典,由于以最严谨的媒体标准、最严格的别让变成监管、最严厉的网购处罚、最严肃的食品问责“四个最严”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受到舆论好评和期待。纠纷食品数据显示,媒体截至去年11月底,别让变成2020年国家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9.0%。网购不过,食品网购食品纠纷占比较高,这一情况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如今,各类食品都能搭乘“电商快车”进入千家万户,网购食品也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然而,实际消费体验与公众期待存在一定差距,比如说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语境下,30.78%的争议涉及食品安全问题,这不免让人对网购食品安全性产生忧虑。
食品安全问题是拉高网购食品纠纷的第一个原因。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网购食品安全问题多?有法律人士认为,法律规定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无须取得许可,这使得入网的食品经营者资质不能得到保证,食品质量参差不齐。这似乎是根本的原因。
法律的确是食品安全保障的基础,法律一旦有“针尖大的漏洞”,问题食品就会有机可乘。但食品安全问题不完全是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制造的,其他食品也存在某些安全问题,最好彻底摸清造成网购食品安全问题的所有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鉴于此,既要对照“四个最严”查找原因,也要对网购食品纠纷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找到引发纠纷的具体原因。要想减少这类纠纷,须以具体原因为导向进行彻底整改,让网购食品回归安全食品。
消费者选购网上食品,不能直接对产品进行甄别,而是要隔着电子屏幕,根据图片、视频和文字描述来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说,网购食品的安全性应比线下食品更有保障,从商家到电商平台再到监管者,都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凡是商家原因造成网购食品安全问题的,电商平台既要用最严厉的处罚惩戒问题商家,也要吸取教训不断完善网店审核。如果是电商平台没有尽到审核责任和日常监管责任,监管部门应当以最严厉的处罚惩戒失责的平台。只有层层“最严”,才有望减少网购食品纠纷。
尤其是《电子商务法》第十条规定“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无须取得许可”带来的漏洞,究竟应该通过完善法律还是完善执法来补漏,值得思考。总之,这个漏洞亟须补上。眼下,从电商平台到监管者都应该把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纳入重点监管,不给问题食品上网机会。
此外,商家虚假宣传也是网购食品纠纷占比高的一个原因。数据显示,22.56%的纠纷案件中消费者认为卖家的销售存在虚假宣传或其他欺诈行为。这不仅需要商家实事求是地宣传自家产品,也需要有关部门依据《广告法》相关规定,对食品网店的宣传加强监督监管。
老 鹰
漫画/陈彬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国务院办公厅:鼓励高校体育单招招生计划向冰雪运动倾斜
- 工作群过多令人窒息 打工人需要松绑
- 儿童口吃,是因为家长语速太快吗?
- 六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 2013年我省高考艺体类专业全部实行网上报名
- 电子“陪娃神器”并不神
- 寒潮来袭,如何应对?
- 人口挑战 跨越80亿人口增长影响几何
- 被困K396次列车乘客,徒步9小时求生只想给家里报平安
- 泉州动车站送客区限时5分钟通过!泉州交警最新提示
- 双子座流星雨本月中旬赴约
- 美股屢創新高,經濟真的有那麼好嗎?專家提醒要注意這個警訊|天下雜誌
- 永乐社区开展廉洁文化主题活动_
- 31岁儿子全职陪护“2岁”妈妈:你养我小 我陪你老
- 一屏璀璨胜烟花——走进中部战区空军某高山雷达站
- 泉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去年比增超三成
- 鞋盒也有修复师?浙江桐乡一小伙3年修复鞋盒近4000个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苏皖等地有雾和霾
- 国家医保局:加强医药集采中选产品供应保障
- 儿童口吃,是因为家长语速太快吗?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