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薇琪
延續先前〈在人生下半場華麗轉身:如何拿到夢想工作、考驗建立個人品牌?〉文章,觀察該找必須跟大家坦承一件事情:「絕對不會因為心態改變、職涯決定進了小公司,生存上新司還司就此一帆風順。鮮人事實是求職在3個月後我被公司解僱了,雖然經歷一段灰暗期,考驗但也讓我了解到出了社會,觀察該找沒有人在跟你客氣的職涯!」
前言:職涯生存,生存上新司還司不只考驗你能力更考驗你的鮮人觀察力
進了公司不多久,差不多快要到試用期review時候,求職還記得那天主管傳了訊息說要找我談話,考驗但是觀察該找隔一天都沒有找我進去,我便開始惴惴不安。職涯在我旁邊資深業務還跟我說:「以你的表現沒有問題,不用擔心太多,只是談話而已。」
果然不安直覺是對的,主管就像是感情淡了的情侶,一股腦點出我所有不足之處,依稀還記得談到:「缺乏創造力、沒有展現高度積極心,還有不夠細心等。」
沒錯,任職不到三個月後,我被公司給裁員了!
當下我已六神無主,想到我在一個禮拜後就失業了,根本聽不進去主管接下來跟我講到話,眼眶早已鎖不住淚水,只想到我怎麼可以如此的無能,連個工作都做不好,怎麼跟爸媽說?朋友怎麼看我?為什麼我在這幾個月裡面,沒能認真一點、更積極一點、更細心一點,或許今天被裁的就不是我了…...但為什麼是我?
「為什麼是我?」90%的人遇到挫折都會這樣問。
心想才短短3個月公司財務狀況就發生這樣問題,但是當初在面試還有工作3個月之間,怎麼都沒有察覺到公司財務有問題,且對於好不容易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我,著實信心大減,讓我頓時又掉入一個惡性循環,每次提到這件事情我就氣憤不已,無法平靜思考人生下一個方向。
但,或許「被解僱」是件好事
「被解僱」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或許是件好事,真正轉換工作是非常困難的,當初有想說要再找新工作,但這家公司每天準時上下班且沒有太多的業績壓力,原本打算在這間公司停留一兩年,好好累積自己的經驗。索性命運推了我一把,直接被迫離開舒適圈,重新制定方向。問問你自己:「你說你想要離職多久了?怎麼還在同一個位置上?」
面試失敗或被解雇,常常是職涯中最寶貴或最好的經驗。
做好一件事情或者展現自己的長才並不難,但學習如何做人,建立好的關係和觀察周遭環境卻不是人人都能懂得的道理。因此向大家推薦一下我過去寫的文章:〈五大職場生存法則,善用你的觀察力和敏銳度,打好職場關係。〉
什麼叫驚喜?驚喜就是永遠出現在你的視野之外
了解並不是因為自己本身能力有缺失,只是公司財務狀況不佳,下一步要釐清當我做完這短短3個月後,我得到什麼,以這樣經驗值我可以去敲哪些公司的門。
感謝這樣一段短暫經歷,它幫助我了解到業界生態,且在往後的職涯裡面更如履薄冰的踩穩每一步,也了解國外業務工作流程,如何跟採購、研發部門、Shipping還有顧客溝通。
包括是否要留下這經驗在履歷上面,也是一個環節,因為面試官會有疑慮覺得是自己穩定性不夠高,所以我建議看公司類型,若今天是大公司,我會選擇不放,等到面試機會拿到之後,再依據面試官的反應,決定要不要分享過去經驗,但如果今天是新創小公司或理念較開放公司,我就會選擇將過去經驗呈現。
很慶幸因為這3個月工作經驗,後續談面試已經順利很多,也知道面試官想要聽到什麼樣的回答,舉個例子來說,記得那時候得到研華的inside sales 面試機會,我就把當初3個月經驗完全用上!
研華在二面時候,給了我這樣簡報題目:「以Inside Sales一職,當客戶要求交期4週,工廠需8週產出時,應如何與「客戶、生管、出貨人員」三方溝通與合作,已達業務團隊最大利益。」(時間5-7分鐘,中文簡報即可)
當初就簡單做了3張slides,來解釋如何達成生管、出貨人員和顧客三方的溝通,因為都親身經歷過,所以那時候都能將每個環節解釋很清楚,得到面試官高度讚賞。(特別找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應該把人生起伏當成必然節奏
工作上盡力表現,卻突然出現失誤被降職;被調到不喜歡的部門,想離職卻沒有勇氣;公司的同事因為跟主管告密,導致自己與上司出現了嫌隙;擁有令人稱羨的家庭婚姻,卻面臨第三者的介入;總是為好友著想,不但沒得到感謝還遭受背叛、欺騙;身邊的朋友一個個找到高薪工作,你卻還在領22K……。
挫折的事天天上演,這樣經驗誰沒有!很多事情都是被迫做選擇和承受它所帶來的傷痛。何時換我們拿拉主key,掌握你我想要擁有的人生?
你當然有權悲傷和抱怨世界都不公,但你也可以選擇積極改善……人生不過就是選擇地排列組合嗎?
其實,每一個遇到挫折的人,都是幸運的。因為它是在提醒你「這裡出問題了!」事實上,一個人越是堅強,代表他經歷的挫折越多。
高濃度人生價值,就是由無數失敗所淬煉出來。
不完美也可以很快樂
從小好勝心很強,什麼都想要做到最好,只要考低於自己標準就覺得怎麼表現這麼差;當然也引來很多同學不滿,你已經表現這麼好了,你還想要追求什麼?我們安慰你和讚美你嗎?其實不是的,我想要告訴你們,其實我內心也很掙扎,沒有辦法停止自己追求完美的個性,偏執在ㄧ些我們做不到事情,因為不完美而感到痛苦,有時候感覺強烈到快要窒息。
還記得國一剛剛從普通班轉到舞蹈班,每天都是流著眼淚去上課,以前在國小時候都是被捧高高,被大家說是最會跳舞小孩,但鄉巴佬進大城後才發現,原來比妳厲害的人只是還沒出現在你的世界。
所以之前所建立自信瞬間瓦解,每天都要靠著跟一位老師講一小時候的電話才能讓心情平復,但到了早上又是哭著去上課。
最大恐懼來自於幻想,幻想著你做不到或不夠完美,所以一直活在痛苦的漩渦裡走不出來!
由於追求完美所帶來的諸多不良影響,使人們深感完美主義的危害性,完美主義已經妨礙了人們感受快樂的能力。
慢慢地,我發現每一次都失敗雖然都讓我很痛苦,但慶幸我努力的撐過去,其實所謂的「爭第一、努力將自己朔造很完美和優秀!」只是為了讓自己在別人面前可以抬得起頭、有地位。這些都是做給別人看的,只要我們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也可以為自己而活,沒有束縛、隨心所欲,不完美的我們也可以很快樂。改變這樣心境之後我發現能更正面去擁抱一切挑戰,「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去的自己!」
心越大,世界就越大;心越明,路就越廣。
相信很多時候,因為急著找第一份工作新鮮人,容易向現實面屈服,可能接受了不是這麼適合自己的職缺。但說穿了,因為不知道要用哪些準則來檢驗公司或者面試官。
不過為了避免讓大家走冤枉路,就以我待過3家公司:小公司 →本土大公司 →國際外商,提供一下大家未來選公司的方針,希望能透過接下來的內容幫助大家建立起選大小公司粗略的概念。
篩選公司條件為何?
在開始之前,先讓菜菜的我們先來思考一下,選擇公司時候你最在意的三個要點列出來,然後依序排列出來:
- 領導者文化
- 公司文化:有架構、創新等
- 公司環境
- 居住環境
- 薪資結構、福利等
- 同儕素質
- 新技能學習、完善培訓計畫
- 交通方式、時間考量
如:1. 薪資 2. 同儕素質 3. 完善培訓計畫 → 推薦大公司;1. 成長快速、有挑戰性 2. 強烈領導者風格 3. 多方學習 → 推薦小公司
當然我只是簡單列幾個要點,但這樣的排序有助於你得到offer時候,作為最初的判斷依據!
第一部分:新鮮人求職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讓我們直接進入主題,出了社會我們都猶豫著到底該進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不過說句老實話,都還是要看看我們手上拿到什麼牌,才能有選大還是要選小的煩惱。
(建議先不要一剛開始就把自己給侷限住,可以透過小公司和大公司的面談,來了解自己比較喜歡什麼的文化,千萬不要執著著大公司一定是最棒、最有前途的心態,畢竟各有所好,不要別人說是什麼就對什麼!)
這篇文章裡將不討論薪資、福利和交通遠近可量化指標,著重討論就職後無法量化的優勢和前景。
就我待過三家公司經驗來說,建議第一家選大公司,有以下考量點:
- 完整的組織性,同儕素質較高
- 公司名氣,易於建立人脈網
- 大公司分工細微,能專精在某個領域上
- 具備國際性,用更寬廣視角來觀察市場
完整的組織性,同儕素質較高:以過往經驗來看,大部份好學校畢業的人才都想要擠進大公司,在良性競爭的環境下,水平相同的人可以一同成長,且激發更多創造力和潛能,加上因為部門分工較細,所以要學習和不同部門溝通、協調。
再者,大公司組織較完整可以看到各個職位上的功能性,進而去延展協調方式,以更宏觀角度來討論市場策略。
公司名氣,易於建立人脈網:在建議人脈網上面也相當有幫助,不單單是對內能遇見很多優秀人才;對外當你掏出名片時候,能引起大家更多目光進而引起興趣,同一時間也比較能建立共通話題,有利於建立自己對內和對外人脈網。
舉例來說, 有時候發現在小公司或者是剛起家新創,要講一百遍才會讓別人記得你是誰,且我個人認為多數新鮮人剛剛出社會時候缺乏經驗,或者沒有辦法將公司層級講得很高端,導致很有可能大家對於這家公司或者是對你興趣缺缺,更現實一面是你沒有辦法帶給顧客更多同等價值的交換。
以我來說,跟過往比較,幫我拿出小公司的名片
我:「你好,我是XX公司,擔任國外業務工作,想要跟你做進一步的交流。」
大家再問:「噢!所以你們公司是做?在哪裡?」
我說:「PLC,Powerline Communication,用電纜線傳遞網路!」
大家問:「喔,哪是什麼東西?」或「如果有機會的會再聯絡!」
對比現在外商大公司,形象已經透過媒體傳播在外,在掏出名片前,大家先:「哇,你們家現在怎樣做那個活動很好耶,最近又出了什麼廣告等等!那你剛剛提到說客戶關係,通常會怎麼維護呢?未來有什麼是可以合作的嗎?」
完全不用去說太多,大家都能幫我直接腦補訊息,或者是自己找到對接點,很快就可以產生共同話題了。(不過當然自己也可以積極一點,可以產生更多的連接點。)
不管對內對外,善用大公司資源,獲取更多人脈
大公司分工細微,能專精在某個領域上:大公司分工較細,對專業的要求度高,並且容易找到學習請教的對象;剛開始我認為新鮮人其實沒有辦法ㄧ兼多職;反倒在大公司建立起自己一套作業系統,當你在往其他領域發展時候,會更具有系統性!在深度方面,大公司較佔優勢,且能投入在員工訓練資源也較多。
具備國際性,用更寬廣視角來觀察市場:如果你今天決定工作幾年後要步出台灣、走向國際,那你可以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履歷來支撐你!
這個意思是說,你需要國際知名公司來幫你背書,至少當國外的HR看到這份履歷時候,在他心中已經一個基底知道這家公司出來的人才表現如何。或者是曾經在本土大公司做過國外市場的人才,可以由總公司外派到其他市場做開發。
但若自己已經裝備完善,作品相當強大,或你所待小公司已經在業界闖出名堂了,那又是另外一個階層的問題了,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考驗觀察力的職涯生存(下):有了大公司經驗後,怎麼做下一步生涯規劃?
原文合併文章一、二後發表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