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活态传承背后的民间力量
九日山祈风石刻倾注了七旬老人胡家其的半生心血。 成冬冬 摄 “莫道九日少景致,第项的民唯有亲临此山中。世界”得知泉州申遗成功后,遗产年逾七旬的活态胡家其用自己作的这首诗为泉州抒怀。 1988年,传承40岁的背后胡家其放弃了原本不错的外贸工作,回到家乡照看不足百米高的间力九日山。回首一望,走进中国三十余载,第项的民半生年华。世界 时至今日,遗产胡家其依然珍惜每一次讲九日山故事的活态机会。“我给一个人讲,传承他听了受益后再回去给10个人讲,背后这10个人再给10个人讲就是100个人,这100个再跟100个人讲……” 作为中国最新的第56项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众多遗产点乃至整座古城的活态传承令人赞叹。千百年来,众多遗产点一直保持着原有的功能,与当地民众生活早已融为一体。 隐藏在泉州古巷陌中的市舶司遗址得到周边居民的自发保护。 王俊 摄 自小生活在市区水门巷的吴秀满老人,今年已84岁高龄。在市舶司遗址边上长大的她,在退休之后和几个老邻居一起,自发组建了“市舶司遗址文物保护小组”,从此以民间力量开始义务宣传保护古海关遗址之路。 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吴秀满和邻居们一直为此奔走,不仅发动社会人士捐款,修复了水仙宫部分建筑,设置了泉州市舶司文史纪念室,还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向天南地北的人讲述市舶司的故事。 “从小就在这片土地上听着市舶司的故事长大,对家门口的文化遗产有更多热爱和敬畏。邻居街坊都一直关注着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有需要帮忙的,大家都积极配合出力。”在吴秀满的心里,守护遗产,每一个泉州人都义不容辞。 在泉州,文化遗产绝不是冰冷、生硬的建筑物,反而满载着人间烟火味。而对于大多数生活在古城泉州的人来说,在岁月流转中与古老的遗产朝夕相伴,是一种特别的骄傲。 在年仅13岁的许馨月心里,未来的路很长,“我的梦想就是向全世界讲好泉州故事”。 小小年纪的她,已经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当了将近6年的讲解员。小馨月告诉记者,8岁时,在外婆的鼓励下,她加入义务讲解员的队伍中,从那时起,每年的节假日和寒暑假,她几乎都“泡”在馆里。 泉州申遗成功后的民间演出庆祝活动。 王志超 摄 通过几年不断学习,宗教石刻陈列馆、古刺桐港、古船馆等展览的故事,小馨月早已烂熟于心,还不断拓展新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历史文化讲得更精彩,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十佳志愿者”。 截至目前,小馨月已经为海内外游客提供讲解志愿服务时间超过300小时,接待了数百个中外游客团队,人数近万。她说,“我愿做一朵小小的浪花,推动泉州这艘海丝之船驶向世界。” 正是一个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一支支自发组起的民间团队的点滴努力,共同支撑着泉州历史遗迹申报世界遗产这样一项庞大的工程,并持续为保护遗产而努力着。 “申遗成功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正如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所说,申遗成功意味着我们要肩负起常态化监测,保护泉州文化遗产价值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要将这份经过世界认可的人类共同遗产永续传承,更意味着我们要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活化利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把泉州的遗产价值和中国故事讲给全世界。(完)(记者 孙虹)走进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活态传承背后的走进中国民间力量
编辑:汤晓雪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7-26 10:38:39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开工活动7天倒计时
- 我县召开“传育立行”工程系统整理工作座谈会
- G347施工单位积极参与当地抗雪保通救灾
- 县政协召开十三届五次常委会议
- 对话气候先锋丨施耐德电气张开鹏:激发产业链减碳“协同效应”
- 县政协委员分组讨论侧记五:促进青年人才发展
- 罗成圣主持召开县土委会2017年第五次会议
- 老洲镇:立足“桥头堡” 当好“排头兵”
- 吉林蛟河:召开燃气经营、充装和检验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约谈会
- 我县召开全县卫计系统“严守法纪”警示教育大会
- 县供水公司全力保障供水安全
- 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 借首发经济东风,肇庆预制菜 “共享工厂” 链接全球市场
- 罗成圣主持召开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推进会
- 精准施策拔“穷根” 小康路上不落人
- 【区划看变化】生态文明的枞阳样板:绿水青山带笑颜
- 福建福州:多部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
- 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成立暨第一届全委会一次会议隆重召开
- 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召开第一次会议
- 保持干事创业良好势头 推动枞阳更好更快发展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