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台鐵爆料員工被「找碴」,「吹哨者保護法」歷時6年還在「研究中」

台鐵普悠瑪號列車10月21日於宜蘭翻覆,台鐵造成205人死傷。爆料被找保護台鐵員工黃德輝在出事後具名投書媒體並接受採訪,員工昨(1)日卻傳出他遭到台鐵發函「關切」,碴吹指他違反《公務員法》,哨者時年影響機關形象。法歷今日中午,還研台鐵表示,究中不會對黃德輝進行懲處。台鐵但黃德輝及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都呼籲,爆料被找保護台灣應儘速通過《揭弊者保護法》,員工避免揭弊者被事後清算。碴吹

他具名投書、哨者時年受訪說明車禍原因,法歷卻收到台鐵來函「關切」

10月21日,還研台鐵普悠瑪號在宜蘭新馬車站附近翻車,造成18人死亡,187人受傷的慘劇。各界討論出事原因,其中台鐵基隆電務分駐所技術助理黃德輝23日就具名投書《蘋果日報》、26日也具名接受《三立新聞》採訪,他分析,之所以造成翻覆意外,是因為列車動力故障,並直指台鐵上級明知車輛故障,還指示司機員繼續開車,批評這是「官僚殺人」。

  • 「普悠瑪 vs. JR福知山線」出軌事故:企業腐敗結構下的人為悲劇
  • 奧客心態、台鐵卸責,最後倒霉的代罪羔羊就是「肇事司機」

昨日,黃德輝在臉書貼出台鐵的函文,文中提到,黃德輝因違反《公務員法》第4條第2項,「未得長官許可,以私人或代表機關名義,任意發表有關職務之談話」,影響機關形象,因此要求黃德輝在10日內交報告,供考成委員會「參酌」。

黃德輝貼文表示,台鐵已經開始打壓具名接受媒體採訪的吹哨者、異議份子。他強調,他的評論、受訪也對找出事故真相,改善台鐵組織弊病有幫助,但台鐵卻妨害他的言論自由。

他說,「我沒打算要申辯,就讓台鐵記我過」,並表示,按照現在《公務人員考績法》第6條及第7條,他很可能被開除,但他早就打算在12月10日國際人權去立法院前抗議考試院《考績法》草案。此外,他也向台鐵企業工會喊話,「我是台鐵企業工會的會員,我要看這個一向被會員批評親資方、不作為的工會如何保護我。」

《ETtoday》報導,黃德輝今日受訪時說,他先前因為輪班制度違反《勞基法》申訴勞檢勝訴一事投書媒體,就曾被記小過,對於這次台鐵的舉動完全不意外。黃德輝表示,自己在台鐵的8年以來,年年考績都是乙,「根本被職場霸凌」,不過他認為台鐵現在不至於趕他走,因為開除自己的話事情會變得很大條。

至於外界疑惑,既然這麼討厭台鐵為何不離職?黃德輝說自己已經53歲,留下來除了討口飯吃,更重要是繼續戰鬥,社會這樣才會更加進步。

今日,黃德輝也在臉書上貼文呼籲籲盡快通過《揭弊者保護法》,拒修考試院版《考績法》草案,並修正《工會法》降低組織門檻至10人,以落實勞權、防止職場霸凌。

台鐵承諾不懲處黃德輝,交通部長:台鐵是個大家庭

多數網友批評台鐵事後清算,質疑台鐵「不想處理問題,只想處理提出問題的人」。《蘋果日報》報導,台鐵上午受訪表示,該案是基於《公務人員服務法》規定,屬於所有公家機關的通案,不是個案,對黃案暫不便回應。到了中午,台鐵發出聲明表示,台鐵局相信黃員此舉係基於維護本局之善意,後續不會對黃員此行為做任何處分。

交通部長吳宏謀上午出席運管大樓揭牌儀式時則對此表示,他會去了解,台鐵對員工處分是否適當,會請台鐵檢討。吳宏謀說,台鐵員工絕大部分都非常好,台鐵是一個大家庭,大家各有分工,不希望這件不幸的交通事故影響他們士氣。

吹哨者一再被「找碴」,《揭弊者保護法》仍在研究中

《中國時報》報導,除了這次的黃德輝,立法院前祕書長林錫山貪瀆案、永豐金違法案,都歸功於內部揭弊者吹哨揭發,但林錫山貪瀆案的吹哨者在揭弊後被調職「冷凍」,到永豐金案吹哨者被工會發函請求閉嘴,顯示出台灣缺少保護揭弊者的法令。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也在臉書質疑,行政院為何一直拖延《揭弊者保護法》立法。

  • 公務員勇敢揭弊卻被免職,「吹哨者」需要更多的保護

《中國時報》報導,台灣的《揭弊者保護法》自2012年委託研擬法案,目前已歷時6年,期間行政院進行4次審查會均無法定案。2017年8月,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決議要求《揭弊者保護法》不僅得納入「公部門」,也要讓私人企業得以適用,因此又重新修訂、搜集意見。

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周宇修曾投書《ETtoday》表示,草案主要設計了對揭弊者及與其有密切關係者的保護措施(包含禁止不當待遇、身分保密以及保護令的核發)、揭弊的程序,以及之後對揭弊內容的調查程序。

《自由時報》2017年10月報導,法務部草擬最新的《揭弊者保護法》草案,除了私人企業也適用,最大變革就是將受理檢舉單位,從原有的檢、警、廉、調、監察院等公家機關,擴大到民意代表及有營業登記的媒體。

根據草案,公部門可向單位長官或首長、監察院揭弊,私部門可向主管或負責人、事業主管機關提出,至於司法機關、民代、有法人登記的民間公益團體與有公司登記的媒體業,則可同時受理公、私部門的揭弊案件,依法揭弊者應先向單位或司法機關檢舉後,再向媒體、民代檢舉,以避免不實揭弊造成損害。

但《揭弊者保護法》2018年歷經多次研討會、小組會議討論後,今年9月才完成他國相關法案的研究。

新聞來源:

  • 揭弊「吹哨英雄」成悲劇?廉政署研討保護法(中國時報)
  • 吹哨者保護法草案 擬納媒體受理(自由時報)
  • 【最即時專題2】警告「吹哨者」擬記過 交長吳宏謀要台鐵檢討(蘋果日報)
  • 台鐵不回應員工記過 黃德輝怒訴8年霸凌經過「我不怕」(ETtoday)
  • 周宇修/揭弊者,是抓耙仔還是社會良心?(ETtoday)

核稿編輯:楊之瑜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