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樊登講論語》:別小看「先之勞之」這四個字,其中蘊含著「管理者角色」的知識點

文:樊登

先之勞之:管理者要成為團隊的樊登表率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講論」請益。語別曰:「無倦。小看先」

子路問孔子管理之道,這個字其中蘊者角知識孔子說「先之勞之」。含著「之」是管理代詞,指被管理者,樊登就是講論民眾。「先之」 的語別意思是,要走在民眾的小看先前面,成為民眾的這個字其中蘊者角知識楷模;「勞之」就是要讓他們勞作。

關於「先之」,含著這裡隱藏著有意思的管理知識點。《哈佛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樊登領導課》 中講到,管理者在成為團隊的領導者之後,一舉一動在團隊的成員眼中都會被放大。因此,領導者要做到「先之」,希望下屬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努力做到。

如果領導者要求大家不要遲到,他自己就要守時,不要說「我今天遲到是因為堵車,我是有理由的」、「我遲到是因為昨天晚上談判結束得太晚了」,因為團隊成員會把領導者的每一個行為放大。

「勞之」聽起來是指讓民眾有事情可做,讓人民去勞動。這牽扯到一個管理學的概念,叫管理者角色。在我的著作《可複製的領導力》中,有對於管理者的定義,即「通過別人來完成工作」。 很多管理者幹了大半輩子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主要角色是什麼,反之,他們總是親力親為,跟下屬搶著幹,最後自己累得喘不過氣,結果卻很糟糕。凡是特別喜歡親力親為、什麼事情都要插手的管理者,既無法收穫下屬對他的感謝,也無法擁有成就感。

《荀子》中講「主好詳則百事荒」,上級如果事無鉅細,都要過問,其他人就不知道要做什麼了。別小看「先之勞之」這四個字,其中蘊含著「管理者角色」的知識點。

子路是一個比較性急、行動力強的人。孔子告訴他:「作為管理者,你不需要凡事都親力親為,得想辦法調動他人的積極性,讓別人去做事情;同時,你要成為他們的楷模,把自己的德行擺正,穩穩地坐在領導者的位子上,讓大家圍著你去運行。」這才是為政之道。

子路說「請益」,請孔子再多說點。也許只有「先之勞之」這四個字,子路聽著有點不過癮。

孔子說「無倦」。這個概念前文提到過,管理者想要做得更好,就要無倦,不能按照慣性思路做事情。

關於無倦,並不容易做到。人的大腦很容易疲倦,很容易陷入慣性中,驅使我們按照以前的方法做事情,蕭規曹隨,慢慢地形成官僚主義。所謂官僚主義的本質,就是不願意再動腦子思考,不願意創新,只希望透過流程來解決問題。

在很多大型組織中,即便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因為不符合流程,也會導致沒有人願意為它去動腦子。這就是厭倦的表現。這種厭倦,正是因為人們習慣依賴過去的路徑,依賴過去的體系。

一旦做管理者做的時間長了,是很容易陷入疲倦狀態中的,所以要不忘初心。


赦小過:允許下屬犯錯,是一種管理策略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關於這一段話有不同的解釋。

孔子有三個學生做過季氏宰,有被孔子罵過的冉有,還有子路和仲弓。

仲弓是德行科的學員,他當上季氏的家宰後,可能因為官職太大有些無措,需要孔子給建議。

孔子給了三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先有司」。

「有司」就是有重任在身,「先有司」是指要先給基層的工作人員做表率。這與上一句話中孔子給子路的建議是一樣的。

第二個建議是「赦小過」。

「赦小過」是不要求全責備。管理者想擁有領導力,就要能夠容忍下屬犯錯誤,這樣,下屬在做事情的時候就不會束手束腳。員工在工作的過程中,不可能每一個步驟都做得完美,更何況,也許只是他做事的方式不符合管理者的想法。如果管理者把自己的想法當作標準答案,他看任何人工作,都會覺得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柳井正管理優衣庫時,非常注重對於年輕人的培養,如果他認為哪個年輕人是可造之才,就會授權給對方,同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到年輕人做錯了事,能沉住氣,不干擾。這才是培養人的重要態度。

「赦小過」提醒我們不要把別人的小過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留給員工試錯的空間,員工才會培養自己獨立判斷的意識,也願意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這裡也呼應了《哈佛商學院最受歡迎的領導課》中的一個理念,組織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導步驟是尋找關鍵要務。尋找關鍵要務,就需要知道團隊近期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只要是朝著最重要的目標去做的,就需要重視。如果領導者總是盯著各種小細節,什麼都要插手,什麼環節都不放過, 下屬就不知道最重要的方向是什麼了。

第三個建議是「舉賢才」。

在現代管理中,公司的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尋找人才,花大量的時間去跟人溝通。傑克・韋爾奇說他每天百分之九十八的時間都在跟人談話,不斷地發掘可以使用的人才。

接下來,仲弓又問:「焉知賢才而舉之?」

如何識別人才,這是很難的一件事。實際上,孔子給過我們答案,就是「視其所以,觀其所由, 察其所安」。

而在本節的對話中,孔子說了一句令後人有爭論的話:「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意思是,你把自己知道的人才舉薦上來就好了,對於你不知道的人才,難道其他人會捨棄他們嗎?

整體意思是不要操那麼多的心,作為管理者,漏掉幾個人才也是很正常的。不必焦慮,漏掉的人才會被別人發現。

因為你是「先有司」,已經給團隊做了表率,其他人自然會幫你發現人才,這樣解釋也很合理。

但是後來我們在「上海博物館藏楚簡」中發現了不同的版本:「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之者。」

「人其舍諸」變成了「人其舍之者」。當「諸」變為「之者」時,這句話就有了不同的解讀。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