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擅闯动物园白虎展区 隐蔽装置如何阻挡人兽接触?
游客擅闯北京野生动物园白虎展区,游客园白隐蔽式装置起到关键防护作用,擅闯使得人兽未发生实质性接触 动物园隐蔽装置如何阻挡人兽接触?动物 近日,在北京野生动物园自驾游览区,虎展一名游客违规下车,区隐非法闯入白虎展区,蔽装与11只白虎对峙。置何阻挡因为园区中一道隐蔽式装置起到了关键的人兽防护作用,闯入者与动物之间始终没有发生实质性接触。接触 北京野生动物园一名工作人员曾向新京报记者解释,游客园白在自驾游览区,擅闯动物园通过隐蔽的动物隔离技术将猛兽与游客(包括工作人员)进行了隔离,虽然游客能近距离观赏白虎、虎展棕熊等猛兽,区隐且感觉不到隔离的蔽装存在,但动物并没有机会来到游客车边。 什么是隐蔽隔离措施?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是否会对动物造成伤害?针对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邀请中国动物园协会景观设计组组长马可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做出了详细解释。 什么是隐蔽隔离措施? 不遮挡游客视线、容易被游客视线忽略的隔障,例如壕沟 在动物园中,为了保障游客及动物的安全,防止双方直接接触,园区会采用多种隔障方式。 中国动物园协会景观设计组组长马可告诉新京报记者,动物园传统而且常见的隔障方式包括网笼、墙、玻璃隔断等。而隐蔽隔障设施,指的是不遮挡游客视线、容易被游客视线忽略的隔障,例如壕沟。 壕沟设在动物区和游客区之间,分为干壕沟和水壕沟,前者沟底多为自然植被,后者则装满水,类似湖或池塘,比如有的灵长类会避免接触水体。其宽度和深度根据动物的跳跃能力来确定,“大于动物的最大行为距离,保证动物无法跃过。”马可说。 此外,壕沟周边常辅以其他设施。马可表示,为了让动物更多地出现在展区核心位置,避免动物试图接近壕沟或逃逸,动物园常在壕沟边缘适当位置布设电网、砾石、树段等,“有的食草动物不愿意踩在尖锐的石头上。” 但这些设施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游客感觉不到隔障的存在,认为自己与动物处在同一空间。 隐蔽式隔障在野生动物园中较普遍,“因为里面存在类似车行区的区域。”但马可也透露,并不是只有野生动物园才会采用,“所有的动物园都在根据不同的展示物种选择合适的隔障方式。” 动物园如何选择隔障方式? 无统一标准,需考虑参观模式和是否适合动物 马可介绍,动物园在选择隔障方式时很灵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一般都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参观模式,即“园区用什么方式将动物展示给游客,游客观赏的视角是什么样的”。在一些野生动物园的车行区,游客渴望“近距离”游览,园区会根据车内游客的视野范围设置隐蔽隔障,“既让游客看到他们愿意看到的动物自然行为,也隐藏他们不愿意看到的隔障方式。” 第二,要考虑是否适合动物。“在小型动物展区,没有必要用大壕沟,采用合适的地形高差就可以解决问题。设壕沟时,也要考虑动物是否有能力助跑、起跳位置等,不同动物展区运用不同隔障,根据动物的习性来调整,但前提是不以牺牲动物福利为代价。” 此外,可以多种隔障方式结合。例如电网,既可以限制、警示动物的活动范围,也可以提升壕沟的安全性,在动物起跳点进行制约,可以作为加强效果的安全装置。 壕沟是否会对动物造成伤害? 本身不会造成致命伤害,但需防范隐患 马可告诉新京报记者,壕沟是比较成熟的隔障方式,本身不会对动物造成致命伤害,“一个状态正常的动物,在行动前会评估安全性,不会强行跳跃。”但动物园也要考虑设施带来的隐患。 “动物虽不会主动跳跃,但有可能因为打斗等意外掉进去,所以可以采用‘V’型壕沟。”马可解释称,这种壕沟临近游客一侧是垂直的挡土墙,高度大于动物垂直跳跃的最大范围,保证动物无法跳到游客区,但临近动物的一面为斜坡,“就算动物掉下去,也会安全落地,还可以走回自己的区域。” 至于电网,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介绍,电网一般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细铁丝状;一种中间为棍状,上面生出多根枝状物,约一尺高,看起来像一棵铁丝树,也叫“电草”。 “一般用弱电,对动物应该没有太大伤害,但因为平时到这里会被电得不舒服,动物默认这就是围栏,有点像瑞士牧场拦牛的电围栏,利用的是动物的条件反射,虽然弱,但有效。”王放说道。 马可透露,电网在国内的动物园中应用较普遍,多置于地面,有时也放在墙上,只是游客很少能注意到。“不能说电网是一个友好的设计,但确实是有效防止动物逃逸的手段。”马可认为,电网作为一种传统而且有效的隔障手段,并不一定要被取缔,而是要合理利用。 隔障设计应如何改进? 推行动物友好设计,兼顾动物福利与观赏效果 “不管是电网,还是池塘等隔障手段,利用的是动物的恐惧心理。”马可介绍,目前国际上更推崇动物友好设计,采用对动物没有任何伤害的方式来隔障,让其在没有安全威胁的环境下成长,但这也往往会带来参观模式的改变,“比如用玻璃,参观效果可能会差一点。” 此外,在动物园的步行游览区,也可以将动物饲养在全封闭的网笼里。“不是说用一个铁笼子、铺水泥地,把动物禁锢在里面,那是落后的观念。”马可解释称,应该按照动物自然栖息地和生态环境中的社群关系形式进行展示,从传统动物园中展示动物个体的模式转变成由动物和周边生态系统共同组成的生态化展示模式。 马可建议,动物园的场馆设计师应多了解动物园友好设计范畴,“其中有很多设计原则,告诉我们如何在设计场馆、达到游客观赏效果的同时,兼顾动物福利,寻找到那个平衡点。” 采写/新京报记者 彭冲游客擅闯动物园白虎展区 隐蔽装置如何阻挡人兽接触?
编辑:汤晓雪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10-27 09:20:15 【字体:小 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追红茶业:大湾区市民对英德红茶“一尝倾心”
- 丁立人勇奪國際象棋男子個人世界冠軍
- 淮南医保全面实现“一网通办”
- 补授学位、亲属可同行,北京交通大学邀前三届毕业生“回家”
- 双硫腙指示液:化学分析中的灵敏变色标杆
- 太空培育类器官或带来疾病新疗法
- “共情”AI出现了,你会与之共情吗
- 张永亮:在最高最冷的地方采冰芯—新闻—科学网
- 江西鹰潭:创新四种模式 打造“智慧+信用”监管新格局
- 從無名業務員到華爾街金童!高盛CEO下台|天下雜誌
- 马英九大陆提抗日惹怒日本学者 岛内网友挺
- 我市彩民喜中两注7星彩500万元巨奖!
- 北京石景山:开展端午节前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 福建龙岩:开展景区和非景区景点特种设备专项整治
- 倫敦奧運加持!三星Galaxy S3強碰iPhone5|天下雜誌
- 直播间卖药:“枷锁”在身,难玩花样
- 水中丙酸溶液标准物质:精准测定水质中丙酸含量
- 太平洋崇光百貨營業總經理 李光榮:消費將「緩坡下滑」|天下雜誌
- 教育部部署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 全面排查中小学重点班快慢班
- 氣候暖化讓巨砲威力更強 大聯盟每年多50發全壘打!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