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唐獎漢學獎得主:儘管「絲路」很有名,但架起歐亞溝通橋梁的關鍵是「馬」而非絲綢

(中央社)唐獎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昨(2)日表示,唐獎儘管「絲路」很有名,漢學但賦予東西方文化交流力量、獎得架起鍵馬架起橫跨歐亞大陸橋梁的主儘關鍵是「馬」,而非絲綢。管絲溝通

第5屆唐獎4獎項共6名得主,歐亞昨日在台北輪番上陣演講,橋梁整天活動吸引大量學者與民眾到場。而非羅森的絲綢主題是「青銅禮器與黃金腰帶:中國文化場景的昔與今」,從器物切入,唐獎帶領民眾瞭解東西文化交流的漢學脈絡。

羅森指出,獎得架起鍵馬由於青藏高原的主儘阻隔,東西方發展出截然不同的管絲溝通文化,歐亞大陸北方草原的歐亞游牧民族,對促成東西方文化交流厥功至偉。

「馬」開啟東西交流

羅森說,雖然「絲路」相當有名,但開啟東西交流最大的關鍵因素,其實是「馬」而非「絲綢」(horse not silk gave power and made the bridge across Euroasia)。

她解釋,中國核心地帶因溫度、濕度,加上缺乏硒(selenium)等微量元素,較難豢養馬匹,歷朝歷代為了取得「馬」這項重要戰略物資,不得不與北方民族交流。

草原民族帶進中國的,也不只是馬匹而已,背後還有一整套的東西,包括養馬的技術、控制馬匹的器物、相關裝飾樣式等。例如出現在古老中國墓葬中的黃金腰帶,就有濃濃的草原風格。

草原民族對西方世界,也帶來很大的影響,不少政權甚至遭草原民族推翻。羅森表示,馬帶來的移動便利性,使草原民族可以分布在很廣的區域,也因此能接觸多元的文化,扮演交流的媒介。

相對角度看世界

會後聯訪被問到東方學者往往存在「中國中心論」,羅森建議,應多採比較的觀點,儘管中國文化驚艷且強大,但若想幫助世人瞭解世界,就一定要介紹更多相對的角度。

羅森舉例,西方建築以石材為主,中國則是木材居多,這與所處的環境有關。例如中華文化發源地之一的黃土高原,本身較缺乏石材,反之黃土相當適合當地基,因此衍生出窯洞等建築風格。

羅森也分享,她以一個西方學者身分,第一次抵達中國時,無論是溫度、濕度,人們的表達方式、肢體語言,甚至是長幼有序的觀念,無不感到震撼。飲食也有很大的不同,東方用筷子吃飯,因此餐桌可以設計得比較高,西方則用刀叉,為方便操作進食,餐桌則相對較低。

台灣扮演玉器文化傳播角色

被問到來台感想,羅森說,她已經來過3、4次,但相對於曾到訪中國上百次,對台灣仍相對陌生。她最想要參觀故宮南院,觀賞精美玉器。她並說,玉器文化從中國傳播到東南亞、太平洋群島,台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值得深入研究探討。

學華語深入古老文明

(中央社)第5屆唐獎頒獎典禮昨日在台北舉行,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致詞時提到,小時有人勸她別浪費時間學華語,好險她沒聽進去。在當今複雜的世界中,瞭解東方文化對全球互動的影響至關重要。

漢學獎得主由牛津大學教授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獲得,她曾任職於大英博物館,專精藝術史與物質文化研究,尤其擅長分析裝飾紋樣、色彩等細節,致力於「為無聲之物發聲」。

羅森致詞時表示,她從孩提時代就著迷於絲綢和瓷器,發現這些來自古老東方的器物,幾世紀以來都為西方文化增加美麗的色彩。後來深入研究中華文化,逐漸體會到在當今複雜的世界中,古老文化傳統對人們理解和欣賞全球互動至關重要,讓人們更能看到相同和相異的部分。

「請大家不要再說學華文是浪費時間。」羅森表示,小時候曾聽人這麼說,覺得中國很遠且華語太難,不值得耗費心力去學。現在看來,這絕對是嚴重的誤導。

羅森說,華人世界像是一個萬花筒,南北方在氣候、食物、腔調等都完全不同,如果不是學過華語,且一路下來接受許多華人學者的協助,她很難走入黃土高原、深入西藏,把這些古老文明的奧妙介紹給西方世界。

華人文化是台灣的一部份

羅森提到,對西方人來說,中國是一個遙遠的國度,能獲得的資訊,往往限於新聞報導。而台灣相當特別,這是一個說華語的社會,華人文化是台灣的一部份,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交流和互相瞭解,讓西方更瞭解華人文化。

羅森也特別感謝唐獎認可她的專業,還提供研究基金讓相關領域學者持續投入研究,這正是她的畢生抱負。

法治獎得主為澳洲憲法學者雪柔.頌德絲(Cheryl Saunders),她是比較憲法研究的先驅,積極參與推動全球立憲工程,特別是在環境較艱困的亞太地區。

頌德絲表示,亞太區域有著複雜的體系,各國的情境、脈絡都相當不同。比較憲法是一個的重要工具,從研究中,人們可以瞭解為何有些社會不尊重法治,甚至認為法治帶來更多的迫害。透過系統的分析,進而讓法治更有韌性。

頌德絲說,比較憲法需要多人合作,她從亞太地區的學者身上學到很多,並發現自己還有非常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她也感謝墨爾本法學院的比較憲法研究中心持續提供支持,讓她能長期投入,並持續培養出新一代的學者。

新聞來源

  • 歐亞溝通橋梁關鍵 唐獎漢學得主:是馬而非絲綢(中央社)
  • 唐獎漢學獎得主:別再說學華語是浪費時間 瞭解東方文化至關重要[影] (中央社)

延伸閱讀

  • 唐獎漢學獎得主王賡武:顛沛流離的前半生,成就了在中國與東南亞華人史研究的地位
  • 《絲綢之路》:史學家對蒙古西征帶來的破壞,似乎有些誤導與偏頗
  • 【專訪】聯合國的中文課首次選用台灣教材,我們還有「華語」優勢嗎?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洪瑩霏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