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已育女性办生育津贴不需结婚证
导读 未婚已育女性办理生育津贴,未婚不需要结婚证!8月17日,已育育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女性有媒体提问生育津贴的办生发放有地区提出了结婚证等前置条件,让... 未婚已育女性办理生育津贴,需结不需要结婚证! 8月17日,婚证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未婚有媒体提问“生育津贴的已育育津发放有地区提出了结婚证等前置条件,让一些未结婚但已生育的女性女性办理生育津贴可能存在障碍”,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刘娟回应称,办生“只要履行了生育保险的需结缴费责任,国家层面在待遇享受方面是婚证没有门槛的,而且在经办服务清单上,未婚关于享受生育保险生育津贴,已育育津也不需要刚才您说的女性那些材料。” 近些年,随着人口出生率走低,我国出台了不少鼓励和便利生育的政策。这些政策在具体执行环节,有必要化繁为简,尽可能地方便和照顾育龄夫妇。如果为了拿到该有的生育补贴,还需要提交诸多证明材料,这无疑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让本就因生育而忙碌奔波的夫妇少一些烦恼和操心。更何况,有些已育女性确实存在未领结婚证的情况。 此前,“未婚妈妈申领生育保险金遭拒”曾一度登上微博热搜。2016年,一位刚和男友分手不久的女性,意外发现自己怀孕,在家人的支持下选择生下孩子,但申领生育保险待遇却遭到拒绝。不久前,也曾出现过非婚妈妈诉地方卫健委的案例,经过法院调解,当事人最终领取到生育医疗和生育津贴。 在网络检索可以发现,针对生育津贴领取材料,不少网友的经验建议里,甚至还有律师和相关行政人员的建议里,也都列出了“个人身证明、结婚证、户口簿、生育医学证明”等证明材料。这说明,“需要提供结婚证”在一些地方还是相当普遍的,这可能是一种办事惯性。现在需要的,就是打破这种惯性,真正树立起服务思维。 要知道,生育津贴是生育保险待遇的重要内容,国家明确规定由生育保险来支付国家法定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从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角度讲,申请人员既然缴纳过生育保险,就理当享受相应的生育福利。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未婚已育的情况,在生育人群中并不占主流,可能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正常的情侣或准夫妻,哪怕未婚先孕,也可以及时补办结婚证,这并不是难事。但是为什么要在发布会上专门强调“少数人的需求”呢? 其一,这是一种言简意赅的权利明确。以往,在领取生育津贴事项上,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要求,而广大民众对此心里没有低,处于一种较为迷惘的状态。现在,通过权威而具有关注度的平台释放清晰的执行标准,就提供了明确的参照。今后,再有地方索要结婚证明,大可以根据国家医保局要求据理力争,甚至监督投诉。 其二,明确不需要结婚证明,同时也释放出一种态度:尽最大努力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态度,往往体现在细节上。在生育保障方面,只有尽可能地照顾所有群体,不漏掉一些有着特殊情况和特殊需求的群体,想她们之所想,提前把她们的需求和困难填补到位,才能让她们生得安心,养得省心。 现在,不少地方都开通了线上领取生育津贴的通道,也就顺便解决了异地办理难的问题。类似的优化服务,还可以有很多。少一些不必要的证明,多一些人性化的便利,“生吧”才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8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国家统一规范并制定完善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政策。在回复媒体提问时,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刘娟回应称:只要履行了生育保险的缴费责任,国家层面在待遇享受方面是没有门槛的。(据8月17日人民网) 国家医保局这一权威回复,瞬间冲上热搜。不仅仅是未婚已育的女性,已生育、已婚未育、未婚未育等处于各种人生状态的女性,都由衷地感到开心和欣慰。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国家更加尊重女性的生育权,更注重保护每一位妈妈和孩子的合法权益。很多人将这一说法解读为鼓励生育的应时之举,但坦白来说,无论是不是应时,保障未婚生育女性享受合法待遇不受阻碍,也是在妇女权益保护问题上的一大进步。 因为,这项本应是所有生育女性都依法享有的福利,此前已多次将未婚妈妈拒之门外,即便是奋力争取,也依然失望而终。 2017年,上海的未婚妈妈张萌(化名)因没有结婚证,无法给出计划生育证明,在申领生育保险时被拒,为了给自己争取权益,她提起了“国内未婚生育申领生育保险金第一案”的诉讼,先后起诉了上海市金杨街道办事处、上海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但均败诉。 这场官司打了4年多,虽然“屡战屡败”,但张萌在这个过程中熟知了法律,结识了同伴,收获了底气,在一次又一次地努力中,她的初衷更加清晰:这几万块钱不仅仅是一项福利,更是一种权利平等的证明。 虽然,她的官司没打赢,但是2020年12月25日,地方政策悄然软化,上海市民政局宣布“计划生育情况审核事项”退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受理清单,张萌终于通过正常的申请流程,拿到了这笔生育津贴,她的勇敢与坚韧,不仅帮到了自己,也帮到了很多和她一样被“门槛”绊倒的单身妈妈。 有人举起一盏灯,很多人眼前的路就会变得明亮。2021年9月8日,28岁的深圳单身妈妈梦梦起诉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争取自己享受生育保险相关待遇。她没有像张萌那样等那么久,虽然官司也打了近一年,但经法院积极协调,她在今年6月已经领取到生育医疗和生育津贴。 而国家医保局的官方表态,对于那些还在担心自己是否能够享受正常的生育福利待遇的未婚妈妈而言,无疑是一颗定心丸,也希望各个地方能够及时修改一些滞后的、刻板的、不当的政策规定,让未婚妈妈在生育登记时,就不要被“婚姻关系”捆绑,让她们能平等、充分地享受自己的合法权利。 其实,近年来,随着社会观念的开放和进步,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很多地方都已经关注到单身女性生育权利保障的问题,也纠正了不少过往适用,但如今看来极不合理的行政干涉,这个方向当然是对的,只是,步子需要迈得更快一些,既然《中华人民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中,都并没有将单身妈妈的生育权与婚姻挂钩,那么行政行为就应该尊重法律,给予所有母亲平等的、周全的保护。 当然,保护单身女性的合法权益,并不是说社会在鼓励单身生育,而是尊重女性生育权的独立性,尊重每位妈妈的选择。希望今后,单身妈妈面临的更多问题,都能有如此清晰正向的回复,都能有这样不加犹豫地保护,让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结婚,无法结婚,不想结婚的女性,不会因为爱惜自己的骨肉,舍不得打掉孩子而陷入经济、名誉、社会评价等莫名的困境。 这既有利于释放更广泛群体的生育意愿,体现生育保障制度的初衷,有效地提升人口出生率,更展现出社会文明的温度,释放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善意与温暖。鼓励生育首先就要关爱女性,切实帮她们排忧解难,唯有守护好每一位母亲,才能让更多小天使来到人间,健康长大。
- 最近发表
-
- 九价HPV疫苗“扩龄”至9
- 文化部對影視產業推出「黑潮計畫」大筆資金補助投資,但這真是台劇躍上國際的良藥活水嗎?
- 《陳鴻的美食散步》:年輕人很愛這種「台式漢堡」的多樣性,不過我還是喜歡單純的燒餅搭油條
- 法德專家提「歐盟擴張改革計畫」,英國可能納入「準成員國」但國內意見分歧
- 肌肉酸疼总不缓解?当心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 《聽見生命之聲》:蝙蝠究竟是如何習得聲音的呢?母蝠也像人類會對幼蝠說「媽媽語」
- 8月外銷訂單連12黑,中港接單連17黑追平最長衰退紀錄,經濟部估第4季回溫全年難逃負成長
- 【藝遊嚮導】9/19
- 天长法院依法执行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_
- 《也許該試著丟掉妳的「完美男」清單》:許多女性眼中的「妥協」,其實只是簡單的「接納」
- 随机阅读
-
- 谌龙入选2024年世界羽联名人堂
- 中國強力執行教育「雙減」,北京大學研究:寒門更難出貴子
- 法德專家提「歐盟擴張改革計畫」,英國可能納入「準成員國」但國內意見分歧
- 杭州亞運:「柔道女王」連珍羚奪下台灣第2金,感謝楊勇緯一路支持
- 春节,那些象征主义的食物
- 《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梅莉》:婚姻的機會成本
- 《歷史如何教?從閱讀到探究》:歐美歷史教育大力標舉「證據」概念的養成,108課綱卻反向而行
- 歐塞瑞斯號7年航行最高潮:史上最大小行星樣本成功返地球,Queen吉他手Brian May自豪做出貢獻
- “后备厢集市”散发的不只是烟火气
- 國家文藝獎得主、跨語世代詩人林亨泰辭世享嵩壽100歲,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 iPhone 15首賣銷售告捷,電信業:Pro系列占比逾8成,專家開箱評測:隨手拍表現更強
- 想要彩虹南瓜或是猴人掌?在Google搜尋輸入「Emoji Kitchen」,自行組合表情符號!
- 浙江诸暨发挥西施IP品牌效应 激发高速服务区消费活力
- 《爸媽不苦惱的孩子交友問題》:當孩子說在學校沒有朋友自己一個人玩,家長該怎麼辦?
- 華為新品發布會適逢孟晚舟返國2週年,140家媒體現場直播,常務董事:Mate 60系列加班加點緊急生產中
- Disney+《火之鳥:伊甸17》重點整理:「望鄉篇」故事在講什麼?影集版與電影版有什麼不同?
- 萨布丽娜首次中国行圆满落幕 激励热爱篮球的女生突破自我
- 熱線最新調查揭同志照顧年邁父母之艱難,瞿欣怡分享家庭照顧者最重要4件事
- 2023金鐘獎戲劇類入圍:《模仿犯》破紀錄、《人選之人》引發台灣MeToo運動與賴佩霞,評審團主席揭評選內幕
- 李安擔任2023金馬獎評審團主席,李安:「我們必須和作品交心」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