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郭台銘參選的三大解讀:首富的盲點、台灣政壇的「八年魔咒」與泛藍分化

台灣鴻海創辦人郭台銘8月底宣佈以獨立身份參選明(2024)年初的郭台總統大選,9月中旬委任藝人賴佩霞為其競選搭檔,銘參盲點魔咒每個舉動都話題性十足。大解讀首的年然而,台灣數周來各項民調都顯示其支持度一直敬陪末座,政壇落後其他三名參選人。與泛

分析指,藍分這位台灣富商對政治和自我認知充滿「盲點」。郭台一方面,銘參盲點魔咒他參選將會讓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躺贏」,大解讀首的年變相助該黨打破台灣民主政治的台灣「八年魔咒」,為兩岸關係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政壇他入局意味著與國民黨恩怨進入第二季,與泛再度分化泛藍陣營,藍分包括郭台銘自己的郭台支持者。

「假如賴清德勝選,民進黨一黨獨大,會帶領全國朝『台灣主體性』前進,」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對《BBC中文》說。

「不會立刻獨立,但是台灣獨立更有機會成為社會唯一共識,這就如同國民黨當年一黨獨大,全台灣的意識形態都朝大中華一統的方向前進。」

首富的盲點

郭台銘1974年創辦鴻海公司,1985年成立富士康(Foxconn)後赴大陸設廠,逐漸建立其代工王國。他過去20年六度成為《富比士》台灣首富,財產據報超過2000億台幣(62億美元)。

郭台銘

Photo Credit: Reuters / BBC News

72歲的郭台銘2016年萌生總統夢,據報當時是受川普競選美國總統的啟發,這讓他有「台灣版川普」之稱。他在2019年初試牛刀,卻遭滑鐵盧。

相比之下,他在台灣沒有川普在美國那樣的廣泛支持,卻有著與這位美國前總統同樣的缺點——過度自信,脫離現實。

「這是富豪的通病,以為自己擅長做生意,就也擅長其他領域的事情,」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莊嘉穎對《BBC中文》說。

郭台銘這次打著「整合藍白」的旗號參選,但沒有清晰的路線圖,至今在野陣營的另外兩名參選人侯友宜和柯文哲都對郭表現冷淡。

他日前高調宣佈與毫無從政經驗的藝人賴佩霞搭檔參選,當天卻曝出賴擁有美國籍,違反《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規定,若她無法如期放棄美籍將趕不及在11月中旬登記為候選人。

莊嘉穎指出,事件暴露了郭台銘對政治和法律條文生疏,其團隊的專業水平備受質疑。「商人很強調主動,要有彈性和魄力,甚至偏向先斬後奏,但這未必在政治界得到容忍。他以生意人的角度去理解政治,低估了政治領域的複雜性,不小心就踩到地雷。」

藝人賴佩霞是政治素人,她宣佈擔任郭台銘副手後即爆出國籍風波。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藝人賴佩霞(右)是政治素人,她宣佈擔任郭台銘副手後即爆出國籍風波。

事實上,郭台銘涉入政圈後屢屢失敗。2019年他以國民黨員身分參與黨內的總統提名初選,敗北後退黨,最終沒有如外界預料般以獨立身份參選。

「上一次他剛進入政治,很快失敗,就離開了,這次要更努力一點,不然就更丟臉,」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說。

「主要是他認為自己還有機會,所以要先成為參選人,才能跟柯文哲和侯友宜有平等的地位,才有發言權。就好像買彩票,你要先買才能進到遊戲裡,反正選總統的一點點錢對他沒什麼。」

但錢不一定能買到支持,根據不同機構公布的民調結果,民進黨賴清德目前以三成以上的支持率居首,民眾黨的柯文哲和國民黨的侯友宜各有近兩成,郭台銘墊底,支持率徘徊在10%左右。外界幾乎一致認為他沒有機會。

他在參選過程中大打經濟牌,稱「企業家治國的時代來臨了」,保證以自己的財經知識和經營能力,可讓台灣從明年起會計年度的經濟增長率翻倍,並會透過發展經濟和科技使台灣在20年內超越新加坡,成為亞洲人均GDP最高的「亞洲首富」。

這番豪言壯語能否兌現,黃奎博教授不太看好,他指新加坡是把國家當成企業來管理,決策過程以利益及結果為導向,這一套在台灣難以複製。

「新加坡法律規範和執法很嚴,台灣民主自由慣了,而且很重視人際感情和親和力,民選政治人物不是靠政策表現來爭取民眾好感,而是靠與民眾的互動,所以你看到縣長、議員、里長到處跟人家唱歌跳舞,婚禮和葬禮都去。」

「郭台銘有很好的管理經驗和決斷力,但沒有政治敏感度,就會變成災難,因為政治是協調和利益交換的藝術,如果他不管別人就自己很決斷,只會製造更多問題,」黃教授說。

他解釋,台灣的問題表面上是經濟,說到底還是兩岸關係。「台灣如果要相對穩定,必須了解我們經濟互動最多是跟中國,不可能脫鉤。但兩岸最根本的矛盾是主權與法理上的,不是靠經濟可以解決,需要的是耐性、智慧和時間。」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台灣社會引起"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恐懼,圖為台北自由廣場的聲援集會。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台灣社會引起「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恐懼,圖為台北自由廣場的聲援集會。

郭台銘參選時指出,面對台海與中美關係的兵兇戰危,「絕對不會讓台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保證會為台海帶來未來50年的和平。他7月曾投書《華盛頓郵報》,主張在「一中框架」下與北京談判,其兩岸立場因此被指是四位參選人中最親北京。

政治學者翁履中分析,郭台銘的深藍論述,不符合美國理想的美中台關係裡台灣要扮演的角色,而對北京而言,郭的「大中國」想像又與中國那一套不同。

在郭台銘宣佈獨立參選後,美國媒體沒有顯得太正面,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則大篇幅報導,形容他參選是攪動台灣政壇,只會讓在野陣營更加分裂,「親痛仇快」讓民進黨坐收漁翁之利。

「對北京來講,他們開放溝通,但郭先生的作風太強勢,他做生意的風格是用盡一切方法達成目標,只有他說了算,並不是一個可以溝通的對象,」翁履中說。

「這種狼性,如果你是中國或美國元首可能還可以,但台灣是小國,你鴻海在全球市場很強大沒錯,但台灣不是,台灣總統在國際舞台上需要的是柔軟身段去斡旋和求生存,不是有錢就要聽你的。郭先生沒有搞清楚這一點,是他最大的盲點。」

「八年魔咒」與統獨議題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