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防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二)

2 药理作用

2.1 解热作用

防风是防风分及传统的辛温解表药,在防风不同部位入药研究时发现,学成防风根茎和根的药理研究药理作用相似,且根茎的作用疗效略次于根。刘羽等通过大鼠和家兔发热试验观察防风合剂的进展解热作用,结果显示防风合剂高、防风分及中剂量组对大鼠和家兔的学成解热作用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理研究国内有报道,作用经40 ℃高温处理3 d后的进展防风与普通防风相比,有效成分的防风分及AUC0-24 h增加了50.6%,升麻素、学成升麻苷、药理研究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三种色原酮成分解热作用显著增强。作用YANG J M等建立发热动物模型进行热板实验,进展比较防风中色原酮衍生物西米呋金、邻葡萄糖基西米铜绿素(PGCN)和4'-O-β-D-葡萄糖基-5-O-甲基维塞米醇(GML)解热作用,研究发现西米铜绿素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而PGCN的作用相对较低,GML较弱。姜华等比较防风中升麻素、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三种色原酮单体化合物的活性,研究发现三个成分的药理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升麻素为发挥防风解热作用的主要成分。

2.2 镇静、镇痛作用

防风在传统中药临床治疗中即有镇痛功效的记载。现代研究发现,防风的镇痛作用与其有效成分中色原酮、香豆素、聚乙炔和1-酰基甘油等有关。刘羽等通过小鼠醋酸扭体试验和热板试验研究发现,防风解热合剂在中、高给药剂量均可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姜华等在研究防风色原酮药理作用时发现,升麻素在静脉注射15 min后表现出明显镇痛作用,升麻苷在静脉注射60 min后表现出一定镇痛作用但强度不及升麻素。郑春松等从《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手册》和有关文献中筛选防风化学成分构建防风化学成分数据集,以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磷酸二酯酶4A(PDE-4A)等为止痛靶点,应用分子对接技术识别防风止痛功效物质基础,筛选出防风止痛药效物质49个,主要为香豆素类、黄酮类、有机酸、苷类等。胡旭光等通过痛泻药方原方与痛泻药方倍防风方干预幼年母子分离复合急性水应激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模型,观察痛泻要方的止痛止泻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防风在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防风的镇痛、镇静作用是香豆素、色原酮、挥发油、聚乙炔等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色原酮药理作用最强,作用机制主要为肝代谢酶、中枢神经系统等。

2.3 抗菌、抗炎作用

防风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抗菌作用。ZHOU J等研究防风化学成分升麻苷 (Prim-O-glucosylcimifugin,POG)药理活性时发现,POG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转导抑制iNOS和COX-2的表达,对RAW 264.7巨噬细胞具有抗炎作用。KAMINO T等通过监测大鼠肝细胞内产生的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水平来研究防风和北沙参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防风和北沙参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均抑制大鼠肝细胞NO的生成,结果表明二氢吡喃色酮和香豆素是防风和北沙参抗炎作用的主要成分。防风内生真菌具有抗菌作用,杨秀芳等[40]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防风内生真菌DL02次生代谢产物抗真菌、抗细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4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为31.3μg/mL。屈映等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荆芥、防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探讨其抗炎机制时发现,荆芥、防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可能与TLRs信号通路中细胞因子受体结合、有效成分干预TNF信号通路、抑制肠道炎症因子IL-1及IL-6的分泌、降低NF-κB转录等因素相关。屈子睿等从防风中分离得到32株活性内生真菌,选取抑菌活性较强的DL02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菌株DL02也可作为一种生物抑菌工具,保护宿主不受细菌和病原真菌侵染。

2.4 抗肿瘤作用

防风中多糖类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DING J X等在小鼠MDA-mb231异种移植模型中,研究了防风多糖对U937、MCF-7和MDA-MB-231细胞生长和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防风多糖能促进U937生长,并能间接抑制荷MDA-MB-231来源SCID小鼠的肿瘤生长,体外对MCF-7和MDA-MB-231无明显抑制作用,由此推测防风多糖可能是一种潜在的乳腺癌抗癌药物。MATUSIEWICZ M等采用UHPLC-MS防风根汁和提取物进行分析,发现防风根汁中西米呋星β-D-吡喃葡萄糖苷、西米呋喃苷、4'-O-吡喃葡萄糖基-5-O-甲基维沙米诺、欧前胡素等成分对Caco-2细胞活力、膜完整性和细胞死亡类型的影响,对结肠癌细胞生长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URBAGAROVA B M等从布里亚特和蒙古采集的防风中分离鉴定出14个色酮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并研究其对MEL-8、U-937、DU-145、MDA-MB-231和BT-474细胞株的体外抗癌活性,为防风香豆素和色酮化合物开发成为抗癌药物提供思路。

2.5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防风能够增强免疫系统功能。SUN H等通过玉屏风多糖对断奶獭兔的药理作用研究防风经典方剂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玉屏风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改善肠道菌群稳态,维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性。耿玉梅等观察免疫因子的水平变化探讨防风多糖对卵蛋白致大鼠过敏性鼻炎(AR)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研究发现防风多糖通过下调AR大鼠血清中IL-4、IL-5水平,升高IL-12、IFN-γ水平来调节Th1/Th2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和机体免疫应答。YOKOSUKA A等从防风根和根茎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色素衍生物,通过活性研究发现色素衍生物对HL-60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其中3'-O-angeloylhamaudol具有最强的细胞毒性,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DONG C X等通过生物活性试验发现,防风多糖中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黑色素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具有明显的抗免疫抑制作用,分子量和主链可能是其抗免疫抑制作用的关键因素。

2.6 抗凝血作用

防风具有抗凝血作用,其正丁醇萃取物能显著抑制家兔血小板的粘附功能,抑制颈动-静脉旁路中形成的血栓,亦可抑制体外血栓,使湿血栓长度缩短,湿重、干重减轻。防风还具有活血化瘀作用,韩晶晶研究发现防风正丁醇萃取物能显著降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血球压积以及全血还原黏度,主要通过影响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功能来发挥活血化瘀作用。初丽娟利用醋酸炎症小鼠模型研究防风有效部位对小鼠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中剂量防风可提升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降低红细胞压积率,大剂量防风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有效降低血浆黏度。

2.7 抗过敏作用

防风具有抗过敏作用。吴贤波等用胰蛋白酶刺激P815细胞的方法建立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防风醇提物可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PAR-2表达,使相关细胞因子分泌选择性减少,从而抑制肥大细胞的“瀑布效应”,发挥抗过敏作用。JIA Q Q等建立MRGPRX2-CMC-HPLC-IT/TOF/MS联用系统对防风中抗过敏成分进行筛选和鉴定,探讨防风抗过敏成分的作用机制。防风对致敏豚鼠离体气管、回肠平滑肌过敏性收缩以及2,4-二硝基氯苯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阙昌田等研究发现荆芥-防风药对的正丁醇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均具有一定抗过敏作用,通过两组萃取物化学成分对比分析发现,其抗过敏作用的药效物质为香豆素类和黄酮类,其中升麻苷为两种萃取物中的主要成分。姜华等通过升麻苷、升麻素对小鼠二甲苯致敏模型的抗过敏研究发现,升麻素作用强度为升麻苷的2倍,在机体内升麻苷可能是主要通过升麻素而发挥作用的。防风对卵白蛋白所致的过敏性休克也有一定保护作用。

2.8 其它作用

防风还可提高切除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李高峰等通过防风多糖干预切除大鼠双侧卵巢构建骨质疏松模型,检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骨钙素、骨密度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研究发现防风多糖可使切除卵巢后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提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白细胞介素-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有关。齐绍云等研究发现防风可使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大鼠排稀便次数减少,内脏痛觉高敏感性压力阈值升高,同时使粪便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增加大鼠结肠粘膜紧密连接ZO-1蛋白的表达,并抑制PAR-2mRNA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PI-IBS大鼠肠道菌群。YANG J M等通过药理研究发现防风多糖能显著提高升麻素(cimifugin)含量,这可能与防风多糖通过将cimifugin转化为相对稳定的prime-O-glucosylcimifugin和保护其空间结构而对cimifugin的抗降解作用有关,由此推测防风多糖通过抑制肠道色素分解提高疗效。防风水提物和醇提物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活性,降低肝匀浆MDA含量,提高SOD活性,表现出良好的保肝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JIA P等利用UPLC-Q-TOF-MS快速分析人肝微粒体中升麻苷(PGCN)和升麻素(CN)代谢谱。在人肝微粒体培养过程中,共鉴定出5种PGCNⅠ期代谢产物、7种Ⅰ期代谢产物和2种Ⅱ期代谢产物,有助于探讨PGCN和CN的代谢机制,为进一步的药效学实验提供参考和依据。有临床文献报道,防风-荆芥药对在治疗银屑病、急性荨麻疹、老年皮肤瘙痒症、湿疹等皮肤病时疗效上佳,这与现代药理研究荆芥、防风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相一致。

3 结论

防风药用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是我国常用中药材之一。目前对防风的研究无论从化学成分,还是药理作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表明防风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已成为开发抗流感病毒作用创新药物的研究热点,但对其不同极性部位与药理活性间的谱效关系研究较少,未来应将HPLC-ESI-Q-TOF-MS/MS、QTOF-MS、细胞膜色谱、受体动力学等技术大量应用于防风活性成分的分析、筛选和鉴定方面,提高不同产地防风中活性成分的识别,进一步探讨有效成分体内行为的追踪、评价和作用机制;同时,研究防风经典方剂中的药效物质进行拆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扩展防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从而研制出质量可控、作用显著、机制明确、临床用药安全的创新药物,以期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21年1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升麻素磷酸二酯酶代谢产物纤维蛋白原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