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川普「中國包圍網」的最大漏洞,可能就是美國自己的盟友

東亞局勢的川普主旋律無疑是「美國包圍中國」,但是中國最大自己這張包圍網,就如同一個漁夫灑下大網捕魚,包圍但是漏洞這張漁網有孔洞,孔洞就是美國中國周邊的國家,它們跟美國合作的川普態度,還有自身的中國最大自己實力大小,都會決定美國包圍中國的包圍有效性。

美國也知道這一點,漏洞考量到盟國的美國重要性,當初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川普美國一改原先壓制兩個戰敗國德日的中國最大自己政策,改為以大量資源重建德國跟日本,包圍來防止蘇俄勢力擴張。漏洞我們今天在認知美國包圍中國的美國局勢也是一樣,要從中國周邊的國家來談,尤其是那些美國的盟國,它們對圍堵的態度積極或消極?

但是現在跟冷戰的局面又截然不同,冷戰的時候,民主共產兩大陣營可以老死不相往來,只保持軍事外交的競爭,但如今的經濟局勢已經錯綜複雜到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面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就連美國也不可能輕易說不,更何況周遭的日本、韓國、東協還有台灣。

南海是美國戰略布局中的重中之重

軍事力量是執行外交政策最直接的指標,美軍在包圍中國的對策中,最重要的就是確保南海自由通行,一旦確保南海自由通行,就能否定中國對南海島嶼的主權要求。因此接下來大至美軍的航母打擊群,小至單艘的驅逐艦,肯定會頻繁不斷的造訪南海,但從之前中國052C型驅逐艦「蘭州號」險撞上美軍的「迪凱特號」(USS Decatur)之後,美國也知道南海的遊戲要再繼續玩下去,美國的風險會增加,因此美國轉移到台灣海峽來對中國施壓,將會是美國的下一步。

在台灣11月24日大選前的關鍵期,美軍罕見佈署了至少兩到三個航母打擊群在台灣周邊,目的就是要防止中國影響台灣選舉。美國藉台灣施壓中國的戰術已經越來越明顯。除了已經有風聲,美軍軍艦將停靠高雄港甚至太平島之外,進一步要觀察的指標,就是美軍將會用甚麼樣的等級、軍力跟名目進出台灣海峽,如果只是依照目前只是兩艘驅逐艦的編隊規模,那就表示美國還沒有打算在台灣海峽過度刺激中國。

台海--美中亞洲關係v2

日韓是美國的第一道防線,卻需要中國市場

日本

再來我們要提一下中國周邊國家的態度,日本跟韓國是重中之重。要先補充一個概念,美國對於重要盟國跟戰略要地是一定會駐軍的,過去美國在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跟越南都有駐軍,隨著越戰慘敗,美軍退出越南,之後選擇跟中國交好遏制蘇聯,又退出台灣。在冷戰結束後,菲律賓的空軍海軍基地也交還,撤出大部分美軍,只剩下韓國跟日本,韓國是因為還有北韓的威脅,日本則是作為駐韓美軍的隨時奧援之外,還是美國在東亞的指揮基地。

不過日本近來跟中國的關係反而趨向和緩,首相安倍晉三剛剛去中國訪問,這跟美國包圍中國的態勢又顯得不同。其實這也是川普(Donald Trump)造成的,因為川普上任之後不斷施壓日本,要求日本降低美國的貿易逆差,讓日本必須調降出口預測,這讓強打經濟復甦的安倍晉三壓力很大,畢竟產品就要有出口的市場,日本對美歐的市場已經飽和,如果日本對美出口勢必要下降,那中國這塊13億人口的大市場,日本就一定要切進去卡位。

川普對日本的態度其實非常高傲,在處理北韓問題時,幾乎是完全跳過日本,由美國直接跟北韓接觸,頂多讓韓國一起參與,這也讓日本國內相當不滿,因為北韓的飛彈威脅最直接國家,日本首當其衝。另外北韓還曾經綁架過多名日本人,這些人還有部分生死安危不明,這在日本國內也很爭議。

結果日本做為美國東亞最重要的盟國,居然在美朝談判中,從頭到尾被晾在一旁,加上美國還不斷要求日本必須承擔更多駐日美軍的費用,這都讓日本跟美國的關係出現不穩,這些美日之間的問題,都會成為美國包圍中國的漏洞。

日本--美中亞洲關係v2

韓國

韓國也同樣面臨兩難,北韓雖然跟美國達成協議展開去核,但是去核的進度遠遠不及美國所要求的程度,北韓一再要求的經濟援助也沒有到位,北韓未來的態度還是很值得觀察。

我們要認知北韓過去對中國的依賴,並不是心甘情願的,是有求於人,不得不然。北韓的經濟絕對還在持續下探,這從日本找到越來越多從北韓飄來的出亡漁船就可以知道,船上堆滿的屍體就證明了北韓人民寧願冒死出逃,也不願意留在北韓,這樣的經濟局勢絕對岌岌可危。

從目前美國的態度來看,看不出美國願意提供大量經濟援助給北韓的跡象,如此一來,韓國肩上的擔子就會更為辛苦,等於蠟燭兩頭燒,一邊要負擔駐韓美軍的費用,如果同時還要準備金援北韓,韓國的經濟也需要有出口的市場。而且北韓一定也會打中國牌,11月初,金正恩就已經大力稱讚習近平,中國對北韓的影響力,勢必會連動到韓國的對外政策,在北韓依然是韓國的安全隱患之前,要求韓國全力配合去封堵中國,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韓國--美中亞洲關係v2

印度

如果美國要圍堵中國,除了所謂的東亞第一島鏈之外,南海可以由澳洲協助,但是對於同樣是中國海上命脈的印度洋,就必須仰仗印度協助圍堵。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10月底也出訪了日本,表面看當然是日印合作圍堵中國的契機,但其實日本跟印度都有各自的需求。

印度同樣也面臨經濟需要刺激成長的問題,尤其距離明(2019)年的大選只剩下半年,總理莫迪的壓力也不小,在經濟層面,目前印度正在談判RCEP,一旦談成,東協十國、日本、韓國、澳洲和紐西蘭進口的貨物,九成可免關稅。中國貨物只有八成可以免稅,但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太高,高達630億美金,降低關稅還是會讓中國貨物繼續傾銷到印度,印度必須想辦法開拓其他市場。印度和日本在推進雙方經濟合作方面可以互補。

但在軍事方面,印度要跟美國展開全方面合作還是存在一些變數,這些變數一方面是印度跟巴基斯坦的領土糾紛,巴基斯坦以中國為靠山,大量引進中國武器跟訓練,在印巴領土糾紛當中,中國扮演著藏鏡人的角色。巴基斯坦也同時制衡著印度包圍中國的策略。

另外就是印度過去是不結盟國家的領袖,跟蘇聯保持不錯的關係,所以至今印度還是有大量的俄製武器系統,這種武器上的差異,會讓美印在軍事合作上較為困難,美國真正的盟國肯定從武器系統到基地需求都是以美國為主體思考的,光從這一點就可以知道美國跟印的戰略夥伴關係還不夠穩定。依照目前印度的軍力,想要獨立封鎖印度洋還力有未逮。

日本跟印度肯定是彼此都有各自的利益需求,但是這些需求目標,分別在經濟、軍事跟外交可能根本是互相衝突的。

印度--美中亞洲關係v2

東協

東協(ASEAN),十個國家裡面跟中國關係比較好的是泰國、柬埔寨、寮國、汶萊跟緬甸,印尼、馬來西亞跟新加坡跟中國關係若即若離,經濟上來往很深,但外交軍事上沒有對立,衝突較激烈的是越南跟菲律賓。

越南在美國跟中國的對立中選擇中立,這不難理解,其實只要看一個國家所使用的武器系統是俄國規格多還是美國規格多?跟美國關係好的國家,美國會千方百計地阻止對方去使用俄製武器,除了整合問題之外,最重要的是美國會想要獨吞軍售大餅。

越南最近所買的潛艦跟戰鬥機都是俄製,光是這一點就能知道,越南跟美國的軍事整合還不夠深入,之前雖然有傳出要出借金蘭灣或其他軍事基地,但是沒有看到任何進一步的跡象,中越絕對有歷史仇恨,但是要越南跟自己的北方老大哥徹底撕破臉,在戰略上太不現實。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從上任以來跟川普風格就差不多,對中國態度口頭上反覆不定,但是沒有真正的軍事動作,中國也投其所好,給予了不少武器跟經濟援助。其實菲律賓的軍事力量還不夠強大,除非菲律賓全面恢復美國駐軍基地,菲律賓才會恢復成過去反共的島鏈成員。那個時候,中國才真的需要對菲律賓傷腦筋。

東協--美中亞洲關係v2

美國不出錢又要盟友出力考驗盟國經濟實力

美國總統川普的戰略矛盾,一方面要求盟國要圍堵中國,同時又要求盟國要加倍付出防衛成本。過去二戰後美國曾經以馬歇爾計畫,挹注大量資源重建歐洲,並且在冷戰期間,建立美國的核保護傘來保護盟國,但是川普的行動有一點不一樣,美國的確在重建跟加強自己的軍事力量,但是這些成本卻轉嫁到盟友的身上。

如果現在還在冷戰,盟國因為軍事威脅的關係那兩個陣營老死不相往來之下,當然只能乖乖付錢。不過現在的時代,全球資本經濟互相流動依賴,要這些中國周邊國家一面倒的配合美國圍堵實在不夠現實。

要讓圍堵策略進一步落實,這也考驗美國的國際領導力、軍事跟經濟,必須要在財政允許的情況下,更大量的派駐美軍到東亞同時還要金援盟國,不然中國的周邊地區太複雜,不要算入台灣,光是緊鄰國家就有15個以上,從近來阿富汗的動盪就能看出,連美軍高級將領都差點遭到暗殺,美國一旦放鬆區域影響力,隨之而來的動盪難以避免。

東亞部份,美國圍堵中國的態勢絕對不會變,但是這張網中的孔洞就是有效與否的關鍵。各國都有自己的經濟壓力,能否一方面滿足美國國內的經濟需求,降低出口,同時還要增加軍備,去抵制中國,甚至放棄中國市場,這對於日本、韓國跟印度都是難題,同樣的對於台灣也是一樣。

台灣怎麼辦?

台灣的縣市長跟直轄市長大選甫落幕,中美議題也是熱門話題,對於跟美國結盟有一點必須注意,台灣如果想要在戰術上真的要對中國產生有意義的包圍,台灣獨自是無法進行的,美國必須要恢復在台灣的駐軍跟基地,包括建立海軍跟空軍的常駐基地,台灣才能真正有意義的成為包圍的一員。如果美國囿於中國的壓力,無法做到這一點,台灣對中國的包圍其實效果有限,頂多只能自衛而已。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