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過載》:如何「強制與世界隔離」,極大化你的心流時間?

文:丹尼爾.列維廷(Daniel Levitin)

成功的過載隔離人往往有更多失敗經驗

某些行為可能看起來像拖延,卻是何強化由不同的因素所引起。有些人遭遇「開始障礙」,制與缺乏開始動手的世界時間能力。這問題與規劃困難不同,心流後者指的過載隔離是個人之所以無法及早有效地開始工作以完成任務,是何強化因為他們對於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階段性目標,有著不切實際或天真的制與想法。另有一些人無法完成準時完成任務,世界時間則是心流因為當他們終於坐下來工作時,手邊並不具備所需的過載隔離物品或材料。

後面這兩種困難是何強化缺乏規劃所引起的,而非拖延本身。制與另一方面,世界時間有些人可能在缺乏經驗的心流情況下,嘗試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該從哪裡或是如何開始。在這些情況下,若有主管或老師幫助他們將問題拆解成較小的部分,會非常有助益且往往是不可少的。採用有系統、零散化的方法完成任務,能有效減少這種形式的拖延。

最後,有些人長期無能完成他們已經開始的計畫。這不是拖延,因為他們推遲的不是開始計畫,而是相反地推遲結束計畫。這可能是因為個人不具備必要適切完成工作並達到令人可接受品質的技能——許多居家愛好者或週末從事木工者可以證明這一點。這也可能是出於一種隱藏的完美主義,亦即個人具有深層、幾乎偏執的信念,認為他們的工作結果永遠不夠好(這種失敗就敗在無法滿意)。

研究生往往因為這種完美主義受苦,毫無疑問地,是因為他們將自己與指導教授相提並論,並將他們的論文草稿與指導教授已經完成的作品相較。這樣的比較當然是不公平的,他們的指導教授經驗較為豐富,況且研究生看不到指導教授受挫、被退稿和作品的草稿。所有的研究生看到的都是教授的完稿,以及這些完稿與自身作品之間的差距。這是情境的威力被低估的經典案例,認定兩者間的差異是固有特質所造成的。

這種情況在職場也會發生,監督者的角色幾乎可以保證他會顯得比被監督者更聰明、更能幹。

主管可選擇在自己工作已經完成並精煉後才向員工展示。員工則沒有機會採行這種對自己較為有利的展現方式,而是常常得出示草案和進行中的作品,這讓員工的作品看來老是無法符合期待,也讓許多擔任下屬的人感覺自己不夠優秀。但這類因情境差異造成的限制,並不能預見學生與下屬的能力。瞭解這種認知錯覺可以讓個人減少自我批判,並從完美主義的束縛中自我解放。

同樣重要的是,不要將自我價值感建立在工作的結果上。自信來自接受你一開始時可能會失敗,但沒關係,這是過程的一部分。博學的作家喬治.普林頓(George Plimpton)指出,成功的人比我們大多數人所認定的失敗者擁有更多的失敗經驗,這真是非常弔詭。

如果這聽起來有些故弄玄虛或莫名奇妙,我們來分辨當中的弔詭,那就是成功人士(或是最終成功的人)與其他人處理失敗和挫折的方式非常不同。無法成功的人將失敗或挫折詮釋為事業中斷的宣告,並得出「我不擅長這件事」的結論。成功人士則認為,每次的挫折都是獲致額外知識的契機,是完成目標所必備的經歷。

一位成功人士(或最終成功的人)的內心對話,比較像是「我原本以為實現目標所需的知識我都知道了,但是這次經驗告訴我,情況並非如此。一旦我學到這點,我就可以重回正軌」。成功人士通常都知道可能會有顛簸的道路,但遇到令他們失衡的顛簸並不能阻止他們——這些都是過程的一部分。就像是皮爾斯.史提爾會說的,他們不同意「生活應該很容易」這樣的錯誤信念。

額葉使人能抵抗挫折。兩個涉及自我評價和評判自己表現的次區域,是背外側前額葉皮層和眼眶額葉皮層。當它們過度活躍時,我們傾向嚴厲評判自己。事實上,爵士樂手即興演出時需要將這些區域關閉,才能擺脫揮之不去的自我評價感、自由地開創新想法,而不會覺得這些想法都不夠好。

當這些區域受到損壞,會產生一種超然的應變能力。在損傷發生之前,一位病人一邊測試標準電池一邊哭泣,即使她正確地完成測試也是如此。當她前額葉皮層受損後,她再也無法完成同樣的測試,但她的態度明顯出現改變:她一遍又一遍持續嘗試解決問題,比主試者更富耐心,一次次犯錯卻沒有絲毫的尷尬或沮喪。

企業執行長、將領、總統……閱讀這類偉大領導者的傳記,會發現他們當中許多人的失敗經驗數量之多與規模之大是很驚人的。很少有人想到理查.尼克森(Richard Nixon)能從1962年加州州長競選失利的難堪處境中恢復過來(「尼克森不會再出現了。」)。愛迪生失敗的發明超過上千,相較之下只有少量的發明是成功的。但成功的發明影響廣泛,包括燈泡、留聲機和電影攝影機。

億萬富翁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美國前總統)引人注目的失敗與成功數目相當:失敗的生意像是川普伏特加、川普雜誌、川普航空公司與川普抵押貸款,還有四度破產和總統競選失利。他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但他卻展現韌性,絕不讓企業倒閉降低他的自信心。太過自信當然不是好事,自信和傲慢可能出現的內心拉鋸,會在某些情況下導致全面的心理失調。

自信心似乎有遺傳基礎,是一項橫跨一生相對穩定的特徵,雖然就像任何特徵一樣,個人在不同情況下會觸發不同反應,而環境因素可能有助建立或蠶食它。一項有效的策略是假裝,換句話說,即使是那些內心缺乏自信的人也可以假裝他們擁有自信、不放棄、在看似困難的任務上努力,並試圖翻轉暫時的挫折。這可以形成良性的回饋循環,額外的努力實際上會導致成功,並幫助個人逐步建立自己的力量和勝任感。

創造性時刻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