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哈理斯的詮釋精神分析躺椅
只要有人想聽故事、聊傳說,亞當與夏厭女就會有用心理學角度說故事、娃的為人解傳說的渣男症人。
讓我以基督宗教的辯詞《聖經》為例。〈創世紀〉裡的類留亞當與夏娃,傳說是下千人類是原祖父母。一天,詮釋原是亞當與夏厭女受造物的夏娃居然傲慢起來,背叛神的娃的為人命令,偷吃了知善惡樹上的渣男症果子,二人因而犯下原罪,辯詞才被逐出伊甸園,類留斷絕了人與神之間圓滿的下千愛,但神的詮釋處罰仍是公正與慈愛的──一般神學上是這樣解釋。
然而,兒童心理學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卻從故事中,看見因不服從就被恐嚇與嚴懲的孩子的身影。他們長大以後,縱使不理解,仍試圖把父母過去的所作所為解釋為「愛」。
〈創世紀〉反映了許多小孩(又以男孩為主)內化了父母的虐待特質、被禁止成長為有自主意識的潛意識悲劇。因此,米勒藉此詮釋告訴大家:唯有忠於自己的感受與需求,認清不公義的過去,在不受恐嚇下做自己,人才可能真正的去愛。
現在,同一個故事,我們看另一個詮釋角度:〈創世紀〉提到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先用塵土創造亞當,後來怕他孤單,便取出他的一根肋骨,造出一個女人,給他作伴。
精神分析始祖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曾在1911年12月7日寫給榮格(Carl G. Jung)的信裡,提及「夏娃的誕生本身就有種說不上來的怪誕」!
為了解決這股怪誕,佛洛依德的學生奧圖・蘭克(Otto Rank)主張故事其實被扭曲過,還原後的版本應該是:並非夏娃出自亞當,卻是亞當出自夏娃,二人是母子關係!而吃下果子、學會分辨善惡,象徵對一件亂倫罪案的揭示,二人才被神(原初父親/部落禁忌)懲處。
我認為蘭克主要想指出:是那群伊底帕斯情結、貪戀母親的男性,為了擺脫潛意識的罪疚,才把罪怪到女性的誘惑上,說出「是祢給我作伴的女人給我吃的」的渣男辯詞,並改寫了故事,為人類留下二千年的厭女症。
如果給榮格,他會怎樣詮釋?
按我對榮格的猜想,榮格會把亞當與夏娃間的爭拗,解釋為男性中的女性面、或女性中的男性面(互為Anima與Animus)整合之路的開端:男性指責女性是紅顏禍水,女性控訴男性不負責任……千百年來兩性間的戰爭樣貌!
又或者,一向關注東方文化的榮格,他會發現〈創世紀〉與華夏的上古神話很類似:創世女神女媧,按照她的樣貌,摶黃土而塑造人類。研究下去,他也許會發現女媧造人的首位,後來讓給了黃帝(以及伏羲或盤古之類),而黃帝造的人是有男女之別的。
這種母系到父系社會的過渡,會不會也代表一次英雄之旅?正如榮格發現,為了擺脫潛意識的魅惑,人們得在心理層面屠殺往往由龍所象徵的大母神(剛好女媧是蛇身的遠古女神)。
華人歷史裡各地都有著獨特的傳說,過去我們很少系統地用心理學的方式去詮釋這些故事。也許創世神話的部份還要等等,但如果你想聽聊齋故事〈蓮香〉或臺灣傳說〈虎姑婆〉,鄧惠文醫師及「愛智者書窩」的鐘穎老師,都已經準備好用榮格心理分析的角度,給大家說故事、解傳說,看見成長的力量。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