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佳臻(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副執行長)
「醫學生死了,台灣留下自閉兒,人素人感根本是正義自己國家級的損失吧!」「肯定又會因為精神耗弱被判無罪,感令自閉在韓國等於殺人許可」「就算有自閉症也什麼都懂,動請送他進監獄吧」「跟自閉症鄰居一起搭電梯有點可怕」「應該把他們隔離」「不要因為有自閉症就輕判⋯⋯」。別讓幫凶
全國頂尖醫學院畢業,成為前途看好、台灣即將要成為醫生的人素人感哥哥,竟然被患有自閉症的正義自己弟弟給殺害了!在事實尚未明朗之際,感令網路留言板便充斥著「正義之聲」,動請惋惜逝去性命的別讓幫凶高材生、譴責疑似犯下殺人案的成為自閉症弟弟、批評對身心障礙者網開一面的台灣司法。
這是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其中一集的內容,那些刻薄的網路留言對於台灣觀眾來說,一點也不陌生。
回顧台灣近年的重大刑事案件,殺害兒童、害死親屬、傷害女性⋯⋯每一個案件都讓人心碎,逝去的無辜生命都讓人感到不捨。
即使理性上知道犯案的兇嫌逃不過法律的制裁,但我們又不是活在包青天時代,台灣也早已脫離那種當政者說抓就抓、說殺就殺的年代,還是有正當司法程序仍要遵守,等到兇嫌被判刑確定,最快最快也至少要兩年。
正義怎麼來得那麼慢!還好,現在我們有言論自由和網路,等不及看到兇嫌遭到制裁的觀眾和網友,紛紛當起正義之聲。
先在網路上把相關人肉搜一遍,公佈嫌疑人的臉書帳號、照片,得知他的嗜好、興趣,如果網路上搜不到什麼資料,就從他的親友下手,把他的家人、配偶、朋友、學校同學都挖出來,讓大家看看到底是誰會把這樣的兇手當朋友、看看到底什麼樣的家庭會養出這樣的殺人犯。
重大的案件,媒體緊迫盯人地報導,捕捉嫌疑人的一舉一動、眼神、嘴角、表情,並且加以詮釋,彷彿自己一眼就看穿嫌疑人的內心世界。
對於無辜的受害一方呢,媒體當然也要盡職報導,案發現場一再重播、一再重述,以為多講一次就能幫被害人多出一口氣,多播放一次就可以多鞭一下那可惡的加害者。看到這樣的報導,每個人一定都會義憤填膺。
每一個犯罪事件都在人們胸中留下或多或少的衝擊與創傷。
為了把這些情緒發洩出來。有人選擇同悲,所以我們看到北捷隨機殺人案、小燈泡案、台南雙警殉職發生之後,人們自發性地到案發地點獻花致哀。有人選擇共怒,隨著媒體一面倒地怒罵加害人、怒罵執政者、怒罵司法、怒罵支持廢除死刑的人。只是有時,甚至連立場不同的被害者家屬也被罵了進去。
「我希望你家死人啊!」「你就不要在路上被強姦、分屍⋯⋯」「幹你娘!」「你們憑什麼廢除死刑?」「你們有沒有良心?」「你們為什麼要幫壞人?」「你們為什麼要阻止死刑執行?」「下地獄吧!」「不支持死刑的被害人家屬,一定不夠愛自己的孩子」
重大犯罪事件發生後,儘管案情尚未明朗,嫌犯可能還沒抓到,廢死聯盟辦公室的兩線電話就會接力響起,幾乎每一通電話都是來責備我們廢除死刑的主張,認為社會上會發生兇殺案,都是廢死聯盟害的,所以我們跟兇手一樣可惡,甚至更可惡。
來電的陌生人會詛咒廢死聯盟的成員和家人不得好死,如果是女性同仁接起話筒,對方更會加碼恐嚇你被強姦、被分屍,希望你死相悽慘。但要打電話對著完全不認識的人飆罵,多少需要點勇氣,更多的「正義之士」選擇不用現「聲」的網路留言,在電腦螢幕的屏蔽之下,匿名留下的惡毒文字與煽動圖文,彷彿要號召萬人起義。
台灣人素樸的正義感,令人感動,這股力量集結起來曾經掀開層層黑幕的國防「布」,為在軍中被霸凌致死的洪仲丘爭取正義,終止軍事審判;當鄉民的正義用來對抗霸權,可以發揮很大的力量,甚至推翻暴政。
但是,如果這股洩洪般的正義感,僅是被情緒帶著走還沒看清事實,這股力量會把真相掩蓋,也沖走應該關注的議題,更糟糕的是,這股力量可能會誤導案件偵辦方向,並且對個人造成嚴重且難以彌補的傷害。
還記得媽媽嘴咖啡店的雙屍命案,店老闆無端被捲入,媒體和網路言論繪聲繪影地描述他參與犯案的過程,最後證實店老闆根本是無辜的;或者最近的台南雙警殉職案,竟然連續誤認兩位「陳姓嫌犯」,差點成了冤案受害者。
在這些例子裡,偵查不公開原則早已被放棄,變成偵查大公開,浪費偵辦案件的黃金時間不說,還可能造成冤案,更別說草率的偵辦過程對被害人家屬而言,無非也是一種折磨。
我很難想像,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可以用這麼不堪入耳的話語,毫無忌憚、理所當然地朝你劈過來。就像你走在街上,迎面而來的陌生人突然面目猙獰地朝你拳打腳踢,要把你往死裡打那樣。
儘管難以理解這樣的行為,但我還是相信,這個打電話在你耳邊大聲辱罵的人、那個在網路留下惡毒貼文的人,平常時候其實跟我差不多,對陌生人會保持基本的禮貌,對身邊的人會展現基本的同理心和同情心:走路撞到別人會說「對不起」,搭電梯會幫別人壓住開門鍵,看到小孩跌倒會伸手幫忙扶起⋯⋯。
我們看到有人被欺負、被傷害、被殘忍殺害,一樣都會感到難過、憤怒、痛苦。不同之處,只因為我們對於刑罰最嚴重的懲罰方式的選擇不同,你要的是剝奪生命與所有可能性的死刑,我要的是讓罪犯與社會隔離,同時讓他有改過、回歸社會可能的徒刑。
在現代這種人際互動越來越少、越來越冷淡的年代,多一點正義感和熱情是值得讚許的。但是,光有正義感和熱情,像無頭蒼蠅亂衝撞,並不能讓我們看清楚真相,憑著熱血想出一口氣,會阻擋我們彼此溝通的機會。
如果有多一些人願意正視人性的惡、理解人生的艱難,或許就可以對掉落深淵的人們多一點理解,也能對被害人家屬多一點包容和體貼。
本文經人本教育札記授權刊登,原文刊登於此
原標題: 別讓自己成為幫凶
延伸閱讀
- 台灣人為什麼擁抱死刑?當死刑成為共感之「苦」,廢死者的「置身事外」就成為仇視對象
- 黃致豪 X 林立青:當我們討論死刑時,我們討論的並不是「死」,而是「人」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