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护航梦想 13个科学教师项目获青科赛表彰

培养孩子成为天文课程“小主播”,护航自制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梦想目获带领学生设计简易手持卫星通信天线……在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个科本市科学教师设计的学教一批科学课程方案和教具在大赛中表现亮眼。近日,师项赛表大赛获奖情况已结束公示,青科本市共有13个项目获科技辅导员竞赛奖项。护航

在今年4月的梦想目获一场直播活动中,几名小学生主播带领观众在浩瀚星空中寻找梅西耶天体的个科踪迹。这些孩子来自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星云社,学教夜观星空是师项赛表他们的最大爱好。“在直播中,青科口语表达、护航团队协作、梦想目获即时应变等一系列综合能力,个科都能得到锻炼。”该校科学教师苗黎薇讲起一名小男孩的变化,他曾是让老师和家长都头疼的“小调皮”,在星云社,他找到了兴趣所在。经过反复锻炼磨合,他逐渐能自如应对讲台和镜头,整个人也越来越自信。

随着直播活动开展,观众群从该校学生扩展到北京乃至全国的孩子,单场累计观看人数最高超过3万人次。“让我觉得更欣喜的是,很多孩子从我们学校毕业后,还保持着对天文的热爱。”苗黎薇说,她带队外出比赛时,常常遇到曾经的社员,热情地分享他们在中学继续参与天文活动的经历,“这是一种热爱的传承”。

悬挂激光笔并使其摆动,光变布料被照射后会留下明显的变色痕迹;布料固定在传送带上,随着布料被“拉动”,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轨迹显现;痕迹在90秒左右逐渐消失,器材可以重复利用……把自己设计制作的教具——简谐运动演示仪带到课堂上,陈经纶中学物理教师吴晓天感到格外满足。“这个教具将服装布料应用于物理实验,成为培养孩子科学精神的契机,鼓励他们对生活细节要有观察思考,并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吴晓天说。

在本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包括苗黎薇、吴晓天在内,本市共有21名青少年、13名科技辅导员的作品,拟分获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科技辅导员竞赛各奖项。

近年来,本市依托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北京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等赛事和科教活动,发掘了一批具备科研潜质的青少年,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技辅导员。市科协表示,科技辅导员群体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还深耕科教融合育人,持续培养拔尖后备人才,这是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前提,更是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的重要举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