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田偲妤
美術設計:蔡宛潔
藏在語言中的保存南島語族發源之謎
南島語族發源自何方?是學界長期探索的焦點,在眾多研究領域中,其南語言學界為分布在南太平洋與印度洋諸島的島語丟失的現多證島語地台族群確立關係,分類命名為南島語族(Austronesian-speaking peoples) 。象越向南除此之外,發源還有許多語言證據指出,保存南島語族可能是其南從台灣擴散出去。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語言學研究所張永利研究員,島語丟失的現多證島語地台為我們深入分析,象越向南台灣南島語保存哪些其他南島語「丟失的發源現象」,可以藉此重建南島語族的保存發展源頭與遷徙路徑。
南島語族的發源地究竟在何方?目前已有越來越多證據指出,南島語族可能是島語丟失的現多證島語地台從台灣出發,遷徙至廣大的象越向南南太平洋與印度洋島嶼開枝散葉。
考古學家在台灣、發源呂宋島、大洋洲等地出土相似的陶器碎片,經年代鑑定後發現,最早的繩紋紅陶陶器來自5、6000年前的台灣大坌坑文化。植物學家則對各地的構樹樣本進行分子親緣分析,發現南太平洋島嶼的構樹應源自台灣,推測先民帶著樹皮衣材料構樹,自台灣遷徙至南太平洋諸島。
除了上述證據,還有一樣活在生活周遭的非物質遺產,能作為南島語族「出台灣說」的有力證據,那就是台灣原住民族正在使用的「語言」!
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是研究與推廣「台灣南島語」的重要基地,走進語言所典藏豐富研究著作的展覽室,投身台灣南島語研究近30年的張永利研究員,與我們熱情分享語言學家的工作。
各地南島語言的特徵與變遷,是語言學家長期探索的問題,多年來一位位研究者深入原住民族部落,用羅馬拼音一字一句記錄部落長者的口語發音,經由比較台灣與其他地區南島語言的關連與特徵,南島語族的發展源頭與遷徙路徑就在歷代語言學家的重建下現形。
上帝送給台灣的禮物!從同源詞發現5000年台灣南島語
南島語族是總人口數近4億人的龐大族群,其分布範圍北到台灣、南到紐西蘭、東到復活節島、西到馬達加斯加。台灣是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界,目前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共有16族,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語言,在整個南島語族10個主要語言分支中,台灣南島語就佔了9個分支,其語言多樣性與存古性為世界少見。
「曾有外國學者讚嘆:南島語言是上帝送給台灣的禮物!」張永利逐步分析台灣南島語的珍貴之處:「考古和語言證據推估,台灣南島語至少有5000年歷史,而麻六甲海峽附近國家使用的馬來語只有2000多年而已。此外,台灣南島語還保留一些其他語言丟失的現象。」
所謂「丟失的現象」正是語言學家證實台灣南島語較古老、可能是南島語族早期祖居地的關鍵證據。藉由歷史語言學方法比較南島語言之間的親緣關係與發展先後,丟失的現象慢慢浮現,成為值得研究的案例。
首先,語言學家特別構擬出一套「原始南島語」作為比較標準,音韻、構詞、句法越接近原始南島語者,就越有可能是族群發源地。
要構擬出原始南島語並不簡單,語言學家無法穿越時空回到5000年前,必須集結全球語言學家的力量,深入各個南島語族聚落採集語言材料,再從中找出語音、語意相似的「同源詞」做比較。由於語言變化的過程經常發生「由繁趨簡」現象,因此發音越複雜的語言通常越古老,語言學家再從較古老的語言構擬出原始南島語。
張永利舉同源詞「眼睛」為例,說明台灣南島語較為古老的原因。眼睛的原始南島語是「maCa」(大C的發音為ts複合音,同注音符號 ㄗ),而台灣的排灣語是「maca」,其發音與原始南島語相同。
再看看馬來語的眼睛是「mata」,ts複合音明顯簡化成t,發生語言「由繁趨簡」的現象,證明台灣南島語比馬來語更古老。
張永利進一步解釋,為何「由繁趨簡」現象可看出語言發展的先後順序:「有人可能會質疑,為什麼語言不是從簡單變複雜,發音由t變成ts?如果是這樣你要解釋,多出來的s音是怎麼無中生有。這就如同人類社會的變遷,從複雜變簡單通常有跡可循,但無中生有需要創新的力量,從來不是簡單的事。」
跨時空的語言印記,重建南島語族原初生活環境
同源詞還可以重建南島語族原初的生活環境。根據語言學家的觀察,能成為同源詞的單字通常是日常使用的基本詞彙,例如爸爸、媽媽等親屬稱呼、數字1到10,或是眼睛、頭、手、腳等身體部位。
因此,如果還能發現動物、植物、生活器具的同源詞,代表這些事物是曾經長時間存在的文化,才得以跨越千年時空在語言中留下印記,成為一窺南島語族原初生活環境的線索。
語言學家從原始南島語、原始排灣語、原始泰雅語、原始鄒語彙整出100個基本同源詞,當中包含許多指稱農作物、野生動植物、生活日用品的字詞:
從上述同源詞可推測,原始南島語族應該是以稻作維生,擅長紡織與編織技藝,生活周遭可見「露兜樹、甘蔗、藤」、「河鰻、田鼠、蒼蠅」等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地區的動植物。這些同源詞所反映的自然與文化特徵,對解答南島語族發源地問題具有相當大的啟發。
此外,從某些同源詞的語意轉變還可看出指稱的是外來事物。例如鄒語的「水牛」叫作「’ua chumu」,「chumu」是指「水」,但「’ua」最初並不是指「牛」,其真正的意思是「鹿」。換句話說,水牛應該是外來物種,推測鄒族先民看到外來的牛,跟鹿一樣都是四隻腳的大型哺乳類動物,因而發生「指鹿為牛」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