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变肥水!茂名探索山区污水治理路径,擦亮乡村振兴生态底色
走进山林环绕的茂名信宜市白石镇细寨村,一幢幢农家小院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小菜园、村振小果园等绿美生态小版块,兴生每家每户排放的态底“废水”通过暗渠流入菜地和果园,变成滋润农田的废水“肥水”,实现资源化利用。变肥 近年来,水茂索山水治色茂名市按照“因地制宜、名探利用优先,区污就地就近、生态循环,建管并重、注重成效”的基本思路,采取按片区划分标准化“纳大厂”、设施化“建小厂”、资源化“不建厂”三种类型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2024年以来,茂名市新增完成4019个自然村治理项目建设。 以细寨村坎下、细寨、石垌埇等自然村为代表的山区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以污水减量化就地循环利用为导向,走出了一条具有茂名特色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新路径,擦亮乡村振兴优美生态底色。 农污资源化利用点菜地绿意盎然 强化顶层设计破解三大解题 推动污水治理市场化转型 茂名市共有20905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量大、任务重。茂名市于是在全省率先发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工作手册和施工图,印发《茂名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年)》,用顶层设计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定下锚点。 为解决“人、地、钱”三大难题,茂名组织干部培训,深入学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文件,开设红黑榜专栏曝光农污治理问题,同时还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以国企作为融资主体开展农污治理工作,后续的经营与运维也由国企负责。现已开发滨海新区地方债项目、化州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与产业融合开发EOD项目等一批基本成熟项目。2023年,茂名化州市开始在新安镇、林尘镇等个别村庄探索实践使用者付费制度,污水治理迈入市场化转型时代。 为更好地获得技术支撑,茂名还聘请专业机构为全市农污治理工作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及时进行技术答疑。按照“因地制宜、利用优先,就地就近、生态循环,建管并重、注重成效”的基本思路,茂名2024年以来已新增完成4019个自然村治理项目建设。 山区农房前围起篱笆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点。 因地制宜划分三大标准 探索资源化利用新模式 为实现低成本、多循环的治理目标,茂名因地制宜,按片区划分标准化“纳大厂”、设施化“建小厂”、资源化“不建厂”三种类型,对常住人口少于200人的村庄优先考虑“不建厂”资源化利用,对常住人口在200到500人但具备资源化利用条件的自然村,依托地形和原有污水排向分片区资源化利用。 信宜北界镇高一村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路径分布。 细寨村垌心自然村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后,旧沟渠和管网上修建起了水泥盖板,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顺着地势流向暗渠,通过截污井收集后进入厌氧池进行污水预处理。处理后出水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出水口设在农户房前屋后的绿美小版块、农田和林地,实现污水自然消纳和肥水灌溉农田的双重效果。 资源化利用成本低、覆盖率高,群众参与门槛也低。截至2024年12月中旬,信宜市已新增完成726个自然村治理项目建设,采取资源化利用模式占比超70%,闯出了一条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子。 茂名高州市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就地、资源节约保护并重原则,依托原本污水走向,优先利用村内原有排水沟渠,通过明渠暗化提升建设为标准管道。既减少管网的大量建设,降低后续管网维护的难度,改善村内人居环境,同时解决了建设管网土地难找、群众关系难协调等“老大难”问题。运用省内首创“雨污合流截流制”治理方式,通过科学设计管网集成专用污水管,以小投资解决污水收集和村内排涝问题。 据了解,新模式平均每村建设成本约15.8万元,高州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的自然村数量占比为81.84%。 高州市根子镇榕树角村资源化利用片区划分图:片区一经预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片区二、三利用房前屋后进行消纳。 污水治理纳入乡村产业链 以“生态绿”拉动“经济红” 污水变清水,资源化利用遍地开花。除了污水治理本身的多循环效益,各地区还探索出了“清水”附加值,把污水治理纳入乡村产业链。 茂名市茂南区地处小东江、袂花江下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直接影响“两江”水质。“宅前有水,宅后有山”是岭南乡村理想格局,袂花镇椰子村有一口“风水塘”,不仅寄托了当地村民的美好祝愿,更有雨季蓄水、旱季灌溉的实用价值。当地为了治理污水,提出了“水解酸化池+生态沟+生态塘”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将风水塘改造成秀美生态塘,并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心之上建起休闲公园——椰子村龙珠公园。 如今,漫步公园,绿树环绕水清岸绿,一棵棵生长茂盛、植根发达的“美人蕉”和花叶芦竹等水生植物点缀在水塘中,周围玉米、红薯茁壮成长,池水从出水口被缓缓引入灌溉渠,滋润灌溉慈姑等农作物。 茂南区袂花镇大路村委会椰子村龙珠公园生态塘风景秀丽 化州则是在“绿富同兴”上下功夫,打出乡村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齐头并进的“组合拳”。在长岐村委会上车头村,污水治理优先推进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的“格栅池+水解酸化+AO资源罐+生态塘”工艺模式,作为多级生物氧化处理工艺,出水达省农污二级排放标准,处理后的尾水用于渔业养殖。利用化州“罗非鱼之乡”的产业优势,该站点建成后,村委把治理好的生态塘承包给当地农村合作社作为鱼塘养殖罗非鱼,所得收益又能反哺站点营运,真正实现生态与产业的双循环。 化州市长岐镇长岐村委会上车头村治理后生态塘发展渔业养殖。 清水长流,青山常在,农村生活污水摇身变肥美水源,茂名把短处变长处,发挥地域优势,走出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新路径,为山区乡村振兴注入生态“动能”。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艳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北京公布5起重点产品专项治理违法行为典型案例
- 朝鮮譴責美國企圖再次搭建「聯合國軍司令部」
- 高雄1天停電3次 三民區1482戶一度沒電用一片黑
- 9·12!寻找制茶大师!广东省农事运动会茶叶加工技能大赛即将启幕
- 15岁的奥运冲浪手杨思琪:来自大山,驰于大海
- 強颱蘇拉最快明晚海警!海葵恐影響蘇拉動向 專家:藤原效應跡象
- 颶風「希拉蕊」逼近! 加州規模5.1極淺層地震
- 年輕族群免費心理諮商爆滿!衛福部加碼補助 新增1.6萬人受惠
- 官方通报中学政教处主任表白学生:责令免职,线索移交纪委
- 吉林龙潭:加大农村食品示范店创建力度
- 法國尼斯一建築發生火災 已致7人死亡
- 海葵登陸釀狂風暴雨 台東驚現「龍捲風」盤旋狂掃
- 龙井:冷面,辣椒,传说
- 原侵華日軍731部隊成員:自己罪惡深重 將赴哈爾濱懺悔
- 日本農林水產大臣稱「汙染水」 惹怒岸田文雄令道歉、撤回發言
- 美國各州民主黨主席稱支持哈里斯成為總統候選人
- 菲律賓棉蘭老島發生6.8級地震 中國駐達沃總領館:未接到中國公民地震中傷亡報告
- 三重房市賣壓最沉 10大重災區待售率破7成
- 清城区大有村:多项举措培育“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 “44天、9.69亿选民、1.2万亿卢比”,印度大选几无悬念?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