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壺運動是北京冰壺什麼?
根據中華奧會記載,冰壺,冬奧大利登場奪隊又稱為「冰上溜石」。神秘世紀蘇格史首雙金冰壺是運動源自員初一項隊制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項目,冰壺所有的蘭義壺稱為「石壺」,運動員需要把對方的兼職石壺擊走,並把自己隊的女店石壺留在比賽場地的圓心中。
冰壺起源於16世紀的面混蘇格蘭,當時人們會於冬天時在冰凍的北京冰壺池塘溼地上玩推石球遊戲;在1511年的蘇格蘭首次出現最早的冰壺比賽,17世紀時,冬奧大利登場奪隊比賽所用的神秘世紀蘇格史首雙金石頭被加上一個手把,成了現代冰壺的運動源自員初最初外形。18世紀,蘭義冰壺遊戲由英國軍隊傳至北美洲,兼職並且漸漸的女店普及起來。
20世紀初,室內運動場出現,冰壺的發展更進一步。 1966年,國際冰上石壺總會在英國成立,並順利於1980年成為了奧運項目,後在長野冬季奧運中,男、女子的冰壺賽首度成為了正式的比賽項目。
比賽所用的「石壺」必須由不含雲母的花崗岩打磨而成,並加上光油。石壺的身形稍呈扁狀,且上面有柄,直徑29公分、重量為42磅(約19.1公斤)。比賽時共有5個選手、一個替補選手,其餘的4個分別是「一壘」(Lead)、「二壘」(Second)、「三壘」(Third)以及最重要的「主將(或隊長)」(Skip)。

主將是領導球賽的角色,當隊員擲球時,主將應持冰刷(broom),並應指示石壺的旋轉(turn)方向及應滑行之距離,同時使隊員了解擲球目標,以使刷冰員(sweeper)決定如何刷冰;刷冰可使石壺增加滑行距離,同時減少行進曲度(curve )。
一場比賽需2組石壺,每組各8顆石壺,應上色彩方便辨識。傳統上,第一局中,不擁有最後一球擲球權的一隊,可選擇該隊的球色的。
選手要在長44.5公尺,寬度7.5公尺的比賽場地中,把石壺推向場中「大本營」(House)的圓心(Button)。當中,大本營直徑約30公分,圓心半徑0.15公尺,石壺要滑行至大本營才有機會得到分數。
在賽事中,每隊4位選手參賽,在一局之中,各隊各有2次把石壺推向圓心範圍的機會。一局結束後,計算雙方在大本營中石壺的數量,擁有距離中心點最近的石壺的一方獲勝,勝利方每擁有一個距離中心點更近的石壺則得到1分,而一場冰壺比賽共有10局,最後總分高的一方獲勝。
其中一位選手要穿上比賽專用的鞋,從起點線中把石壺推出,其他的隊員可以在石壺前以由鬃毛或麥稈製成刷子協助石壺滑動,以令石壺到達圓心之內。而兩位以刷子協助石壺滑動的選手在到了欄線(或稱前衛線,Tee line)後,要讓石壺自行滑行。
石壺滑行期間,不問敵我兩方均可使之移動,即便被撞到的石壺亦可用刷子移動。擲球方之刷冰員可在兩圓心線間為己方任何在移動中之石壺刷冰。但在圓心線之後,每隊僅有一名球員可為己方石壺刷冰,且僅有主將可為對方石壺刷冰。
冰壺的故鄉,蘇格蘭無人小島:艾爾薩岩
《BBC中文網》報導,北京冬奧會上使用的冰壺,全部來自蘇格蘭一個無人居住小島。這個小島上獨一無二的花崗岩為冰壺運動提供了最佳的器材。
在蘇格蘭艾爾郡的古鎮莫赫林(Mauchline,Ayrshire),有一家專門手工製作冰壺的作坊凱斯(Kays Curling)。這個作坊裡,來自艾爾郡小島艾爾薩岩(Ailsa Craig)的花崗岩被打造成比賽用的冰壺。如今,這家公司製作的冰壺是世界冰壺協會,所有比賽中唯一指定使用的產品。
專門製作冰壺的凱斯公司創立於1851年,自1924年第一屆法國霞慕尼(Chamonix)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來,一直為冬奧會提供冰壺。凱斯冰壺公司的72歲的總經理吉米・威利(Jimmy Wyllie),自15歲開始就任職於這家公司,至今已經57年。
他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蘇格蘭地方電台節目中說,「歷史書籍都告訴我們,用艾爾薩岩上的石材製作冰壺可能至少有200年之久。」「島上出產兩種石材,以前能用兩種花崗岩分別做成兩種冰壺。」如今,冰壺用這兩種花崗岩合體製成。普通的綠色艾爾薩岩花崗岩用來製作冬奧冰壺的主體,再添加藍色磨石花崗岩。
作為奧運指定的冰壺生產商,冰壺的品質與做工也被嚴格把關。在作坊裡,工人們每一個小時製成一個冰壺,一週的冰壺產量為38個。每個都必須經過形狀和平衡度的嚴格檢查,確保符合奧運會的要求。
兼職店員奪下北京冬奧冰壺金牌
《中央社》報導,義大利冰壺混雙組合莫桑奈爾(Amos Mosaner)和康斯坦丁尼(Stefania Constantini),於2月8日在北京冬奧冰壺混雙決賽以8:5擊敗挪威,奪下隊史首面冰壺金牌。康斯坦丁尼首次參加冬奧就摘金,兼職店員轉身變成女英豪。
莫桑奈爾和康斯坦丁尼在北京冬奧未嚐敗績,自循環賽開始連贏10場闖進決賽,成為大黑馬,對決曾在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拿下混雙銅牌的挪威夫妻檔史卡斯利恩(Kristin Skaslien)和內德雷高特恩(Magnus Nedregotten)。
雙方戰至最後才分出勝負,康斯坦丁尼在決勝時刻的投壺將挪威對手兩冰壺撞出中心圈外,拿下關鍵2分,終場以8:5獲勝,義大利混雙組合寫下11連勝,她同時也拿下生涯首面冰壺混雙金牌,這也是義大利首面冰壺獎牌。
本戰是這是22歲的康斯坦丁尼首度踏上冬奧殿堂,她的隊友莫桑奈爾則曾代表義大利出戰2018年平昌冬奧冰壺男子團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