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空戰空對空飛開響八二三砲戰65周年,八二三砲戰確實是創下一場海陸空三軍都有所斬獲的戰役,不過真正嚴格說起來,人類取得重大戰果又沒有付出重大損失的第個彈擊,大概還是墜紀只有中華民國空軍。發生在1958年9月2日的錄揭「九二海戰」,雖然是尾蛇灣以中華民國海軍取勝而告終,共軍折損魚雷艇兩艘,飛彈9月2日也成為了中華民國的與台緣分海軍節,但是空戰空對空飛開響中華民國海軍沱江號驅潛艦也遭遇到重創。
陸軍方面,創下儘管國軍最終以美軍提供的人類八吋砲成功壓制了共軍,但是第個彈擊整體而言吃虧的一方仍是國軍。根據中央情報局的墜紀資料,砲戰期間有整整四天的錄揭時間,國軍是處於完全被動挨打的局面,一砲也沒有還擊。如果以雙方的傷亡比來看,廈門方面是軍民678人,金門方面則是軍民傷亡共3228人,很難稱得上是一場漂亮的勝仗。
唯有中華民國空軍,在海峽上空贏得乾淨俐落,雖然可能沒有如官方那般取得32比1的誇張戰果,但至少確保了制空權在未來40年的時間裡掌握在我方手中。時任美國空軍副參謀長的李梅(Curtis E. Lemay)將軍,更在1958年9月9日訪問台北時表揚了中華民國空軍的空戰英雄,使台灣一度成為西方人口中的飛行員王國。
台海的空戰,早在李梅將軍訪問台北前,甚至在八二三砲戰開打以前就已經上演了。不過中華民國空軍取得的最大一次空戰勝利,卻發生在李梅離開台灣以及八二三砲戰打了整整一個月後的1958年9月24日。在「九二四空戰」當天,空軍第三戰鬥機大隊、第5戰鬥機大隊以及第11戰鬥機大隊等,裝備F-86軍刀機的單位都有所斬獲。
第三戰鬥機大隊的田景春中校在平潭上空擊落MiG-17一架,來自第5戰鬥機大隊的田熙三亦於鎮海角打下一架MiG-17。不過當天贏得最重大戰果的仍是由抗日空戰英雄冷培澍上校率領的空軍第11戰鬥機大隊18架軍刀機,當中來自第44中隊的四架F-86F創下了人類史上首起空對空飛彈擊墜紀錄,就此載入史冊,值得在此一談。
「響尾蛇飛彈」是如何來台灣的?
以二戰勝利後擄獲自德國的技術為基礎,美國海軍從1946年起投入紅外線導引空對空飛彈的研發,並以南加州沙漠裡盛產的響尾蛇(Sidewinder)為這項計劃命名。為什麼要選擇響尾蛇來命名史上第一款空對空飛彈?因為響尾蛇就是利用獵物本身的體溫來感應其位置並加以捕食,原理與紅外線導引空對空飛彈相似。
《響尾蛇計劃》在韓戰爆發後的1951年才被美國軍方撥款立案,第一款飛彈「響尾蛇一號」(Sidewinder I)於1952年9月3日進行首次實彈測試。在1953年9月11日命中靶機之後,響尾蛇飛彈還經歷了54次的測試,才於1955年獲得軍方授權生產。1956年響尾蛇飛彈進入美國海軍服役,安裝在F9F美洲獅以及FJ-3怒火式戰鬥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