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英国女王的一生,都在这剧里

导读 楼主的英国话:当地时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女王终年96岁。生都剧从1952年登基至今,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在位70年,女王是生都剧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

楼主的话:

当地时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英国终年96岁。女王从1952年登基至今,生都剧伊丽莎白二世在位70年,英国是女王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女王去世后,生都剧现年74岁的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继任成为英国国王。

关于伊丽莎白二世的女王故事,我们看过不少。生都剧这其中由netflix出品的《王冠》是代表作,它从伊丽莎白二世加冕开讲,每一季展现女王的一个十年人生经历。目前已经播了四季,季季高于9分,第五季计划于今年11月播出。

今天,我们来重温第一季。

2016年,《王冠》第一季开播,讲的是女王加冕后的第一个十年:年轻的女王因为父亲突然去世,在紧张、局促之下登基,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困境。

该剧的编剧是奥斯卡提名编剧皮特·摩根,之前写过同样以伊丽莎白二世为主角的电影《女王》。海伦·米伦凭借这片拿下了奥斯卡影后。

至于导演方面,也非常大牌。《王冠》的第一二集由史蒂芬·戴德利执导,他的代表作你一定看过或至少听过:《朗读者》《时时刻刻》。

而《成为简奥斯汀》的导演朱利安·杰拉德,《霍金传》的导演菲利普·马丁,都加入了该剧的导演团队。

《王冠》一开播就能冲上9分。首先是因为,画面太好看了。

画面的构图就像电影一样,采光、角度都被细细斟酌。女王坐下的位置与窗户射进来的阳光是相互对应的:

而窗外太阳升起,是这幅景色:

要发表电台演讲的丘吉尔,独自一人坐在会议桌旁,昏黄的灯光在他头顶点亮:

英国那些素冷得让人心向往之的高山与大海,也被运用得淋漓尽致:

当然还有英国王室那些让人目不暇接的奢华生活。如果你被唐顿庄园里面姑娘和公爵的华衣和城堡惊艳到,那么《王冠》就更不会让你失望了。

根据Daily News,《王冠》第一季耗资1.3亿美金,是当时历史上最贵的电视剧。也就是说,平均每一集就花费了1千万美金。剧中的每一分钟的画面都值千金。

为什么这么贵?首先,全剧基本都采用了实地拍摄。除了伦敦,还去了大教堂、旧皇家海军学院、哈特菲尔德庄园(伊丽莎白一世中年住所)等地取景。剧中如唐顿庄园一般的大城堡出现了非常多:

甚至还去了肯尼亚,因为女王是在那里出访时得知自己的父亲去世的消息的。自然景观恢弘:

其次,剧组在场景和道具上都非常苛刻的追求完美。

因为没法借用白金汉宫,所以剧组仿照着搭了一个白金汉宫(当然不是完整的,而是一些主要的外墙等,但都是按照实际大小搭建):

这是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

并且按照白金汉宫的真实构造,搭建里面的宴会厅、会客厅等等。这是剧组用的建造图:

这是实际效果:

当然首相工作的地方唐宁街10号也是搭建出来的:

而且因为扮演丘吉尔的演员约翰·利特高比丘吉尔本人高,为了更真实的贴近史实,剧组还专门把唐宁街的10号大门做高了。

虽然剧组花了大量的钱在场景的搭建上,但是导演和摄影在呈现这些奢华时都非常节制,那些耗费万金的陈设只是作为背景安静的为人物与剧情服务:

除了场景设置,对于剧中人物的妆发与服装,剧组也是一点没省钱。

这部剧一共用了7000套戏服,其中有300套都是手工定制的(一套估计上万),因为这些60年前的服装现在有很多都找不到了:

女王的服装占了大头,婚礼上的婚纱是6个裁缝每天工作十小时一共做了6个星期赶制出来的,预计价值2万英镑:

加冕时的华服与王冠,王冠价值3千英镑:

除了这些大场合,女王出国出访时的衣服也有大讲究。在出巡前需要先让模特走秀决定穿哪套:

从裙子到帽子上的装饰,都要根据当地的天气、风俗而定:

而女王私下穿的衣服,虽然家居,却也在项链、耳环上显示着地位与气度:

在服装和道具上,《王冠》到底有多么的追求完美?细节或许最能说明问题。

如果认真看,会发现剧中普通妇女们背的包包都是看起来旧旧的复古手提包:

事实上,《王冠》的妆发工作室里挂满了50、60年代的广告、杂志,以更好的复原当时人们流行的妆发:

他们还收集了大量的复古手表、鞋子等,是从各地淘回来的:

而有些日常起居的镜头里,还会有这些一闪而过的调料等日用品,也都是上世纪人们使用的牌子,因为很多都停产了,所以也是剧组特制的:

从场景到服装,再到如调料品这样的细节,《王冠》整个团队都“锱铢必较”。

但剧组不是为了烧钱而烧钱,奢华和精细的场景与道具是必须的,毕竟这部剧讲的是几十年前女王的故事。而对于观众来说,光有用心,如果没有好的故事,也是浪费。故事,抓人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编剧皮特·摩根也清楚这一点。在忠实于历史的前提下(他专门请了7个研究王室历史的专家,工作了152天,就是为了核对剧中的历史细节。他还请了给王室服务了30年的老人作为顾问,获悉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王室故事,譬如说丘吉尔,并且只有丘吉尔这个首相,会亲吻女王的手背),摩根不是仅仅想讲一个王室的故事——虽然这是世界上最出名的王室——他想讲述的是那个时代,以及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们。

女王在1952年登基,二战结束不久,她登基的第一个十年是人们从混乱中缓过神来恢复正常生活的十年;也是互联网时代还未到来,剧烈的观念与生活方式变革正在酝酿的十年。

于是你会发现,如今到处都是碧水绿地的英国,也曾经历过最可怕的雾霾事件——连续五天可见距离不超过一米,保守估计,超过3000人因此死亡:

在当时,离婚是个敏感话题。玛格丽特公主爱上了一个离异的男人,不被王室认可,两个相爱的人,只能放弃:

当时的婚姻观念保守,菲利普亲王与女王结婚后,阴郁寡欢,认为成为女王的男人伤害了自己的男子气概——出访时,他必须与女王保持一定的距离,跟随在后:

这种女强男弱的家庭模式被他和世人理解为是“娘娘腔”的行为:

现在来看,会觉得不可理喻,但在当时,这些条条框框的确阻隔在人们中间,连王室成员都不能幸免。

所以啊,当我们简单的把如“性别平等”、“恋爱自由”等当作无聊的“政治正确”而鄙夷、嘲笑甚至摒弃时,不妨先回想一下我们的先辈曾经走过的这些艰难岁月。

这部剧另外一个成功之处还在于,它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让人能够感同身受的女王。那些花了大价钱的沙发与床、宫殿与城堡、华服与王冠,都在此处发挥了作用。

偌大的皇宫,天花顶高不见顶,女王与丈夫菲利普亲王隔着长长的走廊对视,亲王孑然一身,更显彼此的孤独与对立:

还有那个著名的每周用于与首相会晤的见客厅,笨重的沙发与木桌,硕大的项链与耳环,越是历史感深厚与奢华,越显得年轻女王的局促不安:

《王冠》里的每个镜头,即便看似安静,其实也充溢着各种细节,画面丰富且饱满。譬如说,丘吉尔第二次当选之后,兴奋的在记者面前高昂陈词,站在他身旁的妻子的眼神一闪而过,担忧又无奈:

这个眼神,已经为之后丘吉尔的退位埋下了伏笔。

而女王和丘吉尔每次会晤时,每次两人不同的坐姿、望向对方的视角,都在暗示两方在不断变化着的权势角力与似敌又似友的微妙关系:

这些安静的画面,不是通过吵闹的音效或者暴力性感的大尺度画面去调动观众的本能反应,而是用表演和摄影的艺术去抓住观众,给予观众时间去参与其中,去感受、去思考。因此,它更能打动人。

而最打动我的是这个情节:万众瞩目、高高在上的女王焦虑的发现自己和政客聊天时,总是没办法跟上,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

譬如,丘吉尔说,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我们不能和苏联人讲和。女王一脸茫然:所以有什么显而易见的原因呢?

丘吉尔一脸震惊:

女王觉得他们都是聪明人,而自己什么都不懂,平庸无才:

看着年轻的女王,我不由得默默地给自己的鼓劲:你看,女王也曾如此不知所措、尴尬自卑过啊。

所以,那些沮丧的瞬间就让它过去吧,我们也不用对自己太苛责啊。

楼主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