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有人說浩克大鬧超商「要是在美國警察早就開槍了」,其實大錯特錯

文:《州警夫人克萊兒》華盛頓生活

針對今天浩克大鬧超商事件,有人很多台灣人認為,說浩商美要是克大開槍在美國,警察早就開槍了。鬧超真的察早是這樣嗎?其實大錯特錯。

我先說,其實我支持警察,大錯痛恨自由派的特錯「Defund the Police」。但是有人,若警方做得不對,說浩商美也必須接受社會公評。克大開槍我們來聽聽美國警察(也就是鬧超州警大人)的說法:

類似事件其實是美國警察日常,州警大人幾乎天天都要處理這樣的察早事情。遇到這類狀況,其實州警大人會先觀察對方的大錯精神狀態,如果民眾並未傷人、身上沒有武器,神情還算清醒,州警大人會先和民眾溝通。這點我不得不稱讚州警大人,他身上就是有種值得信賴的特質。不只一般人喜歡跟他聊天,就連被他逮捕的犯人都能在警車上跟他聊到他們從小到大的經歷,然後痛哭流涕。當然,如果溝通無效,而對方有可能威脅到其他人的安全時,州警大人就會想辦法控制民眾的行動,也就是上手銬帶回警車。

看完影片後,州警大人認為浩克坐在超商外的時候,情緒看起來算是冷靜。若是州警大人前往處理,他會先問浩克是否需要幫忙、有沒有受傷、願不願意上警車聊聊天。若是都不願意,他會在浩克舉起雙手時直接上銬。重點是,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警方不能毆打民眾。就算在美國,若警方持警棍連續攻擊未持有武器的民眾,絕對會惹上麻煩,而且很可能會被開除。尤其在影片中,超商浩克被警棍連續毆打的當下,似乎只是坐在地上,並未有挑釁的行為。

州警大人不斷強調,作為一位好警察,絕對不能低估溝通的重要性。不管是一般人還是罪犯,每一個人都希望有人能夠聆聽並理解自己的感受。當然了,身為警察,你不需要認同罪犯的感受,你甚至不需要在乎,你只需要認真聆聽。就算到了不得不訴諸武力的地步,警察自身也要有所覺悟,警方的工作是執法,而不是懲罰。

上個月,轄區學校通報一名疑似精神失常的男子,手持巨大的斧頭坐在校園圍牆外。接到報案後,幾名警察帶上一堆裝備,戒備森嚴呼叫支援準備一同前往。不過,州警大人要他們先別緊張,他自己先去現場評估狀況。抵達現場時,州警大人保持距離,氣定神閒跟拿著斧頭的男子閒聊,不外乎就是「老兄,今天天氣很好啊!」「陽光很溫暖,你在曬太陽嗎?」「天氣這麼好,你想做什麼?有想去的地方嗎?有什麼我能幫你的嗎?」

對方想了想,回說想去隔壁鎮的公園。

州警大人繼續微笑著說:「沒問題,我帶你去。」接著指著斧頭,「對了,你的斧頭很酷,可以讓我瞧瞧嗎?」

這位老兄大方的說:「可以啊!」就把斧頭丟在地上。

州警大人順勢把斧頭收走後,遵守諾言開著警車載他去隔壁鎮的公園。

州警大人認為,警察的態度多少會決定事發狀況的走向。身為警察,你愈鎮定從容,對方也會相對冷靜。當有潛在威脅的嫌犯尚未造成任何人受傷時,其實是警方最好的溝通時機。如果警方自亂陣腳,只會驚慌失措大吼大叫,這種粗暴的態度反而會讓嫌犯覺得被威脅、不受尊重。一旦有了「警察是來找我麻煩」的想法,嫌犯就愈容易被激怒,也愈容易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當然了,事情不總是如此順利。上星期克萊兒跟波特蘭的一名警察聊天。他用非常戲謔的口吻,聊到自己在值勤時,在街上被毒癮發作的歹徒打到送醫的遭遇。

事情是這樣的:值勤時接獲通報,他前往現場、拿出辣椒噴霧,正準備逮捕人的時候,歹徒不曉得真的會功夫還是因為毒癮發作,突然大喊一聲並伴隨一個花俏的跆拳道姿勢,一掌把警察的催淚瓦斯打飛。警察回過神來,伸手拿了警棍打算制伏這名歹徒,沒想到歹徒動作極快,直接往他身上撲去,把他撞倒在人行道上,接著就開始猛力揮拳。

無力反抗的警察只能對著無線電大喊:「CODE ZERO! CODE ZERO!(代表警方受到攻擊),我倒在人行道上,快被打爆了,快來。」結果無線電傳來:「閉嘴啦!支援馬上就到,你有夠大聲的,我什麼都聽不到。」最後,警察突然覺得腰部槍袋不斷被扯動,他心想:「這可不妙,完了,我今天大概完蛋了。」說時遲那時快,他身上的重量突然消失。還好,前來支援的兩名員警把歹徒一把扯下,上銬送警車。

警察的日常就是這麼驚險刺激。不過,就算這位波特蘭警察當時被打的鼻青臉腫,事後並沒有因為想報復而去毆打歹徒!因為,所有好警察都知道:警察的工作是執法,不是懲罰。懲奸除惡,不在警方的職權範圍;公理正義,完全是法院的責任。

州警夫人FUN英文

There is only one rule for being a good talker - learn to listen.

要學會能言善道,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學著傾聽。

——Christopher Morley 克里斯多福.莫利

本文經《州警夫人克萊兒》華盛頓生活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台版浩克大鬧超商 美國警察的看法

延伸閱讀

  • 健身教練超商情緒失控,遇襲警員「警棍連打11下」被記兩大過,各界議論是否「執法過當」?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