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面對染疫的恐懼、無法滿足的需求,這些脆弱需要被看見與支持

疫情升溫,面對在突然發現我們處於可能染疫的染疫弱需環境後,整個社會蔓延在恐懼與焦慮之中,懼無見與且容易淪於尋找代罪羔羊的法滿風向,不斷「獵巫」來發洩我們內在的足的這脆支持緊張與焦慮。

也許這些違反規定的需求行為值得檢討,但其實攤開各種所謂「自私」背後,面對都還是染疫弱需一個人、一個人的懼無見與脆弱。這些脆弱需要被看見,法滿且每個人也有辦法照顧自己的足的這脆支持脆弱,我們才能保有能量來採取那些真正適當的需求行為。

也許我們沒事:面對染疫的面對恐懼,需要覺察與支持

知道自己可能是染疫弱需潛在的接觸者後,一些人可能因為擔心染病而前往篩檢,懼無見與但也有另外一群人的心態變成「否認」:我只有去那邊一下而已,我也沒有做什麼,我應該不會那麼倒楣吧?然後這樣的我們又去找了其他人,因為其他人應該也不會這麼倒楣。但誰知道的事情是可能我們彼此都可能有接觸,甚至可能真的染疫,卻都仍在心裡想著「我應該沒事」、「他應該沒事」,就這樣一點一點把風險擴大開來。

這樣的心情其實是正常的。因為如果篩檢就要面對可能染病的恐懼,以及被隔離、治療,屆時不要說是發病後的風險,還會擔心別人怎麼看待自己,未來的工作與生活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有時後面對這些焦慮太過可怕也太難以想像,直接的「否認」事實的存在,反而不用面對這些焦慮。但這樣想的時候也代表著焦慮已經拖垮了我們,沒有力氣面對各種恐懼與擔憂了。

這個時候你可以做的事情是:

  1. 暫停一下:做一下深呼吸,好好的靜下心來
  2. 整理思考:問自己這些問題,也允許自己出現不同的情緒。問自己:我現在的心情是什麼?如果可能染疫,我最難面對的是什麼?如果我要能夠面對這一切,我需要什麼樣的支持?
  3. 肯定自己:告訴自己「面對這一切很困難,我會有很多害怕,但是我是可以的。」
  4. 採取行動:依據自己的風險採取適當的行動,可能是前往篩檢或進行居家隔離等。也許心情上可能還是會緊張,也可能真的在最後確診,但至少心情上能夠比較安穩的面對這一切,透過行動幫助自己也幫助其他人。
210515_疫情懶人包2Photo Credit: 陳劭旻

壓抑自己的需要

即便是在現在的狀態下,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一些人出去聚會、玩樂吃東西,我們可能會覺得很生氣,認為別人為什麼不克制自己,增加大眾傳播的風險。

但其實換一個角度想,不守規定的行為背後,代表的都是人各種即使在疫情之中也無法割捨的感受與關係的需求。無論是伴侶朋友還是家人,又或者是美食踏青與娛樂,也許他們的心裡也覺得這樣不好,卻依然在風險中採取了這些行為。

因為「需求無法滿足」會帶來強烈的挫折與鬱悶,無法忍受挫折的人就會直接將需求化作行為。也許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別人會很生氣,但當自己處於該立場時,卻可能是各種無奈與委屈;只要無法面對這種感受,下一個違反規定的就可能是自己。

如果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放棄自己的需要留在家中,大家就要有能量來面對需求被壓抑後的各種負面情緒,而這個過程同樣需要支持。人們才能學習忍受某些需求暫時無法滿足,並且學習如何將需求轉換成替代的方式解決。

如果你也有許多的需要卻難以割捨,你可以試著這樣做:

  1. 暫停一下:做一下深呼吸,好好的靜下心來
  2. 整理思考:問自己這些問題,也允許自己出現不同的情緒──我想做的事情是什麼?這滿足了我的什麼需要?如果不做的話,對我而言最難受的是什麼?是否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滿足我的需要?
  3. 肯定自己:告訴自己「我知道我有很多需要無法滿足,這是很不舒服的,但是我可以忍受這些不舒服的感受的。」
  4. 採取行動:尋找替代解決的方式,或者透過想像暫時性的滿足需要。
210515_疫情懶人包2Photo Credit: 陳劭旻

當處在疫情之中,無論是面對感染本身也好,或者因應疫情而調整生活,都會有很多的焦慮與挫折。因此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我們都應該知道這個社會是共同在承受這些不舒服。我們真正的敵人是病毒,而身旁的每一個人都是共同抗戰的夥伴。

如果身旁的朋友正忍受需求無法被滿足,我們都可以試著給他們更多的支持,並且好好感謝他們,因為他們的付出換來的是承受壓力與壓抑自己的需要,才能換來屬於社會的安全與安寧。

這場仗不容易打,而社會勢必還得處在焦慮與混亂中一段時間。期待我們彼此都能好好支持與感謝,共同面對這些不安,在照顧情緒的同時一起度過這個艱難的時刻。

本文經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