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刻畫馬華衝突的小說《蛻》:當死亡及殺戮就在面前發生,生命還會有希望嗎?

(中央社)當死亡及殺戮就在面前發生,刻畫恐懼深埋內心深處,馬華面前生命還會有希望嗎,衝突作家賀淑芳爬梳「513事件」歷史,小當死刻畫馬華衝突的說蛻殺戮生命歷史記憶和族群傷痕,完成長篇小說《蛻》,亡及望嗎近期出版。發生

「513事件」1969年5月13日發生於馬來西亞,還會當時在吉隆坡文良港發生馬人與華人的有希衝突,引發搏鬥,刻畫罹難者達上百人,馬華面前此事件迄今仍被馬來西亞官方視為禁忌,衝突國家檔案局也尚未公開相關檔案。小當死

《蛻》獲國藝會「馬華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說蛻殺戮生命國藝會董事長林淇瀁(向陽)在書序中表示,亡及望嗎賀淑芳以小說家之筆,透過一個「513事件」受難者家庭的故事凝視這個斷裂的事件,在一家3代、3名女性的敘事中,再現1960年代華人的生存艱困和族群創傷。

shutterstock_1494641714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馬來西亞吉隆坡秋傑市場(Chow Kit market),1969年的513事件爆發的地帶之一。

向陽表示,在賀淑芳筆下,3代女性角色鮮明,堅韌又不失柔軟,顯現了馬來西亞華人的集體記憶和面對生存的不斷蛻變,也填補了馬來西亞近代史中「513事件」的隱諱與空白。

賀淑芳在後記中表示,她帶著這部小說搬遷好幾個地方,初稿在新加坡開始,後來回到馬來西亞金寶小鎮繼續寫,直到3年前才搬來台灣,沒想到最後竟會在淡水寫下句點。

賀淑芳說,由於身在不同位置,對於國家、家跟個體,總會想很多,突然跟家鄉拉遠的日子,也讓她得以跟近幾年來對身分認同漸趨穩定的想像有了剝離,發現自己處於更多不確定的灰域,卻使她更常去想,諸如什麼是「家」的問題,小說本來的敘述「動機」就有了變化。

馬華作家賀淑芳新作「蛻」Photo Credit: 中央社
作家賀淑芳爬梳513事件歷史,寫出馬華衝突的歷史 記憶和族群傷痕,完成長篇小說「蛻」,近期出版。 (寶瓶文化提供)

賀淑芳表示,要深化對歷史的討論,或者開闢討論,不能只用邏輯或順序發展來理解現象,「513事件」至今檔案依舊封鎖,現場逝去,不允許公開討論,「這集體記憶中的黑色歷史,在後來數十年,不斷反覆回繞成為政治幽靈」。

賀淑芳說,她希望這本書不被看成是輔助歷史了解的材料,她選擇以開清單般的方式,以一連串補充缺漏視角的小題,組成實驗性的書寫,目的是為了可以有最大弧度,在虛構裡伸縮地書寫被資料匱乏限制的面向,「也為了可以擁有最大可能性去接近各人的身體與內在欲望、情欲與孤獨而來的,也許是一些生命邊緣但親密的發現。」

賀淑芳1970年生於馬來西亞吉打州,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物理應用系學士,政大中文所碩士,南洋理工大學博士,曾任工程師、報章副刊專題記者、馬來西亞拉曼大學講師和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曾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九歌年度小說獎,著有短篇小說集《湖面如鏡》、《迷宮毯子》。

新聞來源

  • 賀淑芳「蛻」變513事件 馬華3代人的集體記憶(中央社)

延伸閱讀

  • 51年前,國民黨當局是怎麼看待發生在馬來西亞的「五一三族群衝突」?
  • 《在傷口上重生》:為馬來西亞種族衝突事件見證者做口述歷史,是一場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 【小說】賀淑芳《蛻》推薦序:對台灣方興未艾的「歷史創傷」深化書寫,也不啻是場及時雨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